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咖啡了,我喝茶吧。”可能是不太适应沈阳仍带寒意的天气,赶来出席“第五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年会”并接受“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颁奖的孙文杰有点感冒。他端起一杯红茶,与记者谈起自己作为第一拨闯荡香江的“国企人”,在香港20多年的工作经历,直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香港有所不同,在香港做企业相对简单些,讲科学性;而在内地,管理更多的时候是一门艺术”。
这位不失儒雅、征求记者同意方才解开领带以缓解喉咙不适的总裁,在谈完他的企业经营理念之后,竟然主动与记者聊起他的毛泽东情结。“这些年中国人是有钱了,但与外面比,钱其实还没有那么多,可是有钱人的心态却很普遍、很严重……社会越是存在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等消极现象,而且很难在短期消除的时候,越是需要领导人发扬牺牲精神、以身作则。我最钦佩毛主席的,就是他的牺牲精神。我曾经三上韶山,绝不是搞个人崇拜和迷信。每当企业的发展处于重要关头,我都希望能从毛主席身上得到克服困难的勇气!”
企业发展的现状已经给了孙文杰足够的勇气。截至2005年底,中建总公司海外经营累计完成合同额317亿美元,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对外承包企业榜首,市场份额约占我国1700多家对外经营企业全部市场份额的20%。美国《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描述:“中建(CSCEC)把工地搬到曼哈顿了,欧美建筑公司要小心!”
目前,中建全球全年的在建工程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有报道称,中建正带领250万中国人奔小康。在2005年度世界前225名环球承包商排名中,中建总公司位居第17位;连续10年,中建被评为全球十大房屋承建商、世界住宅工程建造商第一名,世界医疗等公共工程建筑商前10名;在2005年9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中建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中位列第19名,是中国内地入选的5家企业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和石油、电力、化工、通信等企业不同,中建的飞速成长既不占有国家大量的直接投资,也不占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营专利,“享受不到半点儿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它完全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俄罗斯联邦大厦,美国曼哈顿哈莱姆公园工程……一系列富于象征性的指标式建筑,均由中建承揽完成。海外运营为中建带来了丰厚利润,据统计,中建海外经营的营业收入只占总公司的25%,实现利润却占到总公司的75%。
“现在很多企业只会跟风,跟在人家后面模仿甚至抄袭。毛主席敢于和世界上的一切对手竞争!中建在海外经营的实践充分说明,在市场经济的完全竞争领域里,国有企业同样能够发展壮大,大有作为。”孙文杰放下茶杯,真诚地对记者说,“要敢于和对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要自己心里先胆怯了。与巨人同行,你才有可能成为巨人!”
在随后与其他中建员工的交流中,记者意外获知,曾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出镜频率最高的符号词汇——“深圳速度”,其创造者正是中建——
“深圳速度”有两个版本,即80版和90版。上世纪80年代初,中建总公司下属的“独立团”——中建三局出征深圳,大胆承建当时有“华夏第一高楼”之称的53层的深圳国贸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90年代,他们又承建了81层、384米高的钢结构大楼——深圳地王大厦,创造了两天半施工一个结构层的“新深圳速度”。
变外交布局为商业布局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据我们所知,国资委目前要求“中央企业都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而您给中建总公司提出的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全球经营跨入世界五百强,海外经营跨入国际著名承包商前十强”。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建做了哪些准备?
孙文杰(以下简称孙):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大企业集团能否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中建是我国率先走出国门实施海外经营的企业之一。20多年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历经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亚洲金融风暴、阿尔及利亚大地震及美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