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出发,强调指出中职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个层次划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阐述了选择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知识单元的原则以及公共课的总体设计方案。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改革 公共课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是21世纪新型中、高级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中职学生的素质达到21世纪的要求,就必须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新时期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在毕业前应掌握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包括: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烈意识。
  2.掌握以多媒体微机为代表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使用、安装和一般维护),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
  3.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使用至少一种高级语言,具有初级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4.了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操作(含网络模式),熟悉计算机的现代操作环境(包括单机环境和网络环境)和应用软件,具有综合运用常用软件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5.掌握满足本专业应用开发需要的一般知识,具有开发本专业领域内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自学能力。
  
  二、层次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模式
  
  1994年,国家高教司领导建议把计算机基础课划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计算机技术基础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并为每一层次取了一个概括性的名称,使各层次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清楚。三层次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独立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框架。三个层次框架中各层的作用和适用性为:
  1.三层次教学中的第一层次为“入门”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在信息社会和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启蒙或初级教育。第二层次为“拓宽”课,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这两个层次一起构成三层次教学的“基础与核心”。第三层次的教学目的在于结合专业的需要“深化”在某方面(或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加强学生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2.就三层次中各层的适用范围而言,文化基础课适用于各专业中职学生,技术基础课适用于理工科各专业中职学生,而应用基础课则应按专业群来设制课程,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层次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公共课阶段(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课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
  
  三、选择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知识单元的原则
  
  一般来说,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应指一大类(例如理工科或文科)学生普遍需要学习的课程,在设置这些课程的知识单元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重在应用;
  2.广度优先;
  3.加强基础;
  4.公共需要。
  
  四、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总体设计
  
  1.把“计算机文化意识”渗透到公共课中
  国家高教司将三层次中的第一层取名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文化已进一步深入家庭。在公共课中将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讲解,普遍提升到计算机文化的高度,对树立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程序设计”单独设课,并扩充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知识
  编程是一种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本训练,程序设计至今仍是计算机求解的基础,代表计算机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公共课中仍应单独设课,并且把内容从结构化程序设计扩充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3.加强开发专业软件基本能力的培养
  公共课中应加强软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用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较大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软件开发和研制工作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4.将网络应用教学提到重要地位
  因特网教学在计算机公共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公共课中不仅要讲网络应用,还应讲一些必要的网络基础知识,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5.从硬件知识扩充到接口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面很广,因此,硬件知识对于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计算机公共课系列课程可定义为文化基础加技术基础。见表1。
  
  
  五、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科学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计算机教学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更本质的方面。
  如何将传统内容进行现代处理,是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1.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训练,教材内容可以适当删减、调整。当然,不是不要学生练习,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
  2.增加一些教学内容
  现在的学生,必将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不仅要用现代技术来改进教育,而且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技术社會做好准备。
  
  六、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1.要注意四大关系:广度与深度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实验的关系;操作与应用的关系。
  2.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用操作系统上网;软、硬件的应用;应用软件的初步开发能力。
  3.要注意施教原则。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应本着适用的(知识能力)先学,有条件(设备和师资等)先学的原则,把需要与可能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计算机和网络的最基本知识。
  4.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双提高,使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双提高。加快建设学校校园网,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系统,也是势在必行。
  5.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有关部门应向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以保证计算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凝聚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劳动,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涉及到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还不尽完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逐步完善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加强艰苦创业意识教育非常重要。学校要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到基层施展才华。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意识教育 就业困境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其实也并不是都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
从今年开始,福建省也将进入高考改革.而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2018年高考刚刚结束,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数学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函数与导数知识的考查的特点与风格,总体是趋于平和、稳定.因此,对高考命题的研究,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角度出发,对教学课程的教学起到引导的作用.  以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卷为例,谈谈高考如何考查导数的热点问题,以供今后我们高中
摘要:随着风电领域投资的热化,大规模的风电基地越来越多,装机容量渐趋浩大。但相对于传统电网,风电场有明显的特殊性,风电的弱馈性对其接入电网的保护控制装置的要求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突变量保护元件的影响的分析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文章从双馈风电场的弱馈性入手,分析了风电接入对突变量保护元件的影响及接入保护控制面临的问题,验证了相应控制措施。  关键词:双馈风电场;弱馈性;电网接入;突变量  风力发电
德育管理是根据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总要求,对德育工作系统以及德育活动过程进行的规划、组织、指挥、监督与协调等活动。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贯穿
【摘要】本文就如何恰当地、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课题的空白处进行讨论;在关键的字、词、句处进行讨论;在重点段落处进行讨论;抓住精彩的修辞讨论;抓住标点符号引导讨论和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内容讨论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地探讨。  【关键词】课堂讨论 讨论机制 主动参与    课堂讨论交流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自能学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精神所聚,而课堂文化是学校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文化自觉为引领,涵养“教师文化”,凝炼“学生文化”,打造“课
摘要:传统的机械辅助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器与传感器存在可靠性低、自身处理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机械辅助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首先对系统的硬件进行了设计;然后对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设计;最后进行了实验。  关键词:CAN总线;机械辅助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子技术与人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中机械辅助设备的自动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