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学法有效途径新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再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导师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也成为我国小学教学高歌的热点课题。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有效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用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间,学生必然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划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其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习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以在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的情节或相同的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是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杆”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一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再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规律。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的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或批判到思考,使学生领悟如何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如第十二册最后一单元《书的故事》一课教学,就可综合选择运用已有的学法进行学习。如运用“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学法学习第一段,抓住重点词语“不敢出版”、“不敢代售”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学习后面内容时除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还用勾点圈画、批注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学习方法,抓住描写任务前后态度的语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
  由于学法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法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学习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
其他文献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现代生活教育规则认为,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教学科知识还是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在新课改中这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和游戏为主,与学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学时,教师要力图扬教材之长,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将拼音教学和识字相结合,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    1、创设语言环境,驰骋学生的想象。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要性和通过养成口算的好习惯等四种计算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能力 口算 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識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  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
山东省教育厅提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几年了,素质教育要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作为直接管理学生的班主任,应站在推进素质教育的第一线,这对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工作要从以前的应试教育及时转变过来,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应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是以“自学——互动——检测”三个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教学环节为载体,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我确实感觉到学生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学生是有潜能的、学生是有活力的、学生是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只要让学生释放出潜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厌学就会变成乐学、负担就会变为轻松。下面是我运用“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在复习课上的一
摘要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游戏进行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在课内和课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引入知识,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 游戏教学 合作学习 学具 动手操作  
[摘要]主体性道德素质是个体主体的独立自主的自觉能动与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中职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在班级目标管理过程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笔者着重从管理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生 主体性道德 培养    一、主体性道德素质的概念    主体性指的是主体在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人在自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自主性、自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46-02  十几年前,我只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懵懵懂懂地参加一次又一次讲座,跟着大家一次次聆听着或能听得懂或听不懂的报告,观摩一次又一次的示范课,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课堂中悄悄摹仿。  2000年开始,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给我带来的无数参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交流、展示的契机,让我一步步成长。新课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爱好、兴趣、价值观、情感、态度、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语文学习能为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广阔空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影响着学生发展语言素养、认知世界和自身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显得特别重要。下面介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方法    一 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语文是人文社
【摘要】寄宿制学校低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个人卫生习惯很差,如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明理—立标—示范—训练—反馈评价让学生明白道理,转变观念,树立牢固的卫生意;明确要求,加强训练,并加以适当的教育疏导和榜样示范,用教师自身的形象引导学生,同时联系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评比。持之以恒,巩固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