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新型民居建筑中的应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民居设计中融入建筑智能化内容已经是设计界的发展趋势。所谓建筑智能化指的是以建筑物为平台,通过对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达到人、建筑、环境三方面和谐统一的效果。因此把建筑智能化应用到实际建筑中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低耗能高效果的属性。目前已有智能化建筑项目案例,利用具体案例做支撑,对于智能化技术在新民居建筑中的应用探究提供了技术指导。
  新型民居中建筑智能化的表现方向一般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把气候资源转换为生活能源;第二,智能化的技术工艺怎样合理应用到建筑中;第三,选用高效绿色材料,配合智能化构架、体统、应用和管理;第四,新型民居设计方法中智能性的体现方式。
  一、气候条件下的应用
  以气候条件为依据达到能源转换,把气候资源转换为生活能源,是新型民居发展方向,是新智能化建筑的一种表现方式。
  利用建筑智能化把气候资源转换为生活能源这一方式中,目前最受推崇的智能化技术为热泵技术。热泵技术在大城市中的多个高档小区和别墅区已经崭露头角。它以能同时供暖、制冷、提供热水的一机多用的强大功能替换了原来的“锅炉加空调”两套装置或系统,大大节省了土地面积,并让烟囱從小区中消失,摆脱了中央空调臃肿的室外机,而且地源热泵技术要比普通空调的使用寿命长35年以上,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几乎免除了更换空调的必要。
  以苏州 “朗诗国际街区”的样板房为例,这里打造恒温的绿色社区为品牌主题,一年四季室内气温都在20℃—26℃,湿度维持在30%—70%,而且据统计,100平方米每年节省电费1000元。达到这种效果的秘籍就是运用地源热泵技术系统,利用热量相互传导原理,达到室内恒温的效果。街区样板房把气候资源转换为生活能源的具体实施方式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温度。众所周知地球浅表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常年在18℃左右,将水管打入地下,通过水循环可以提取到18℃的土壤温度。在冬天,提取上来的水温只需要加热到28℃即可输送到各个房间,从而保证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的范围,到夏天提取上来的水温仍然约为18℃,可不经处理直接作用于35℃—36℃的建筑物,这足以将室内温度降低到25℃—26℃。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采用空调,一年的电费一般在2000—3000元,而采用这套地源热泵系统则能够将电费降到1000—1200元左右。水管里的水是要经过脱氧处理的,脱氧后的水不会滋生细菌也不会变质,几乎可以无限制的进行循环利用。这就是苏州街区保证室内恒温的“秘籍”。把气候资源合理融入到民居设计中。
  气候资源中可以转换为生活能源的种类非常多,除上述提到的地热能外,还有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洁净能源,把气候资源与现代智能化技术结合研究,可以使民居建筑更加低耗高效。结合不同气候条件,利用智能化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民居建筑所追求的。
  二、智能化的技术工艺
  目前,太阳光照资源的收集利用,是把气候资源转换为生活能源方式中最成熟的智能化技术工艺。走入普通百姓生活和工作的太阳能用具已经很多,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天窗、光电玻璃幕墙及太阳能草坪灯等。太阳能资源目前通过智能化手段已经很自然的融入到民居建筑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阳光温室和太阳能热水技术,是未来光能资源应用发展的主流趋势。
  湖南长沙的“太阳星城”项目,其对于太阳能利用的示范工程非常值得参考和学习。小区屋顶统一铺设了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因而,光伏电池板既能发电又能遮阳。整个社区平均每年发电量达到大约470万度。低微热源辐射采暖技术则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水余热与太阳光的热能,以水为热媒介质,将废水余热与太阳光热回收到地下承保温水箱中储存。寒冷时候,保温水箱中35℃以上的热水通过保温水道流过住宅内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管道,以地面为散热器,均匀加热整个地面,降低其他供暖设备的能耗。这一示范项目可以成为新型民居建筑设计中用来学习的案例,把设计中的精华部分引入民居设计中,将会开启民居设计新篇章。
  三、绿色的建筑材料
  绿色的建筑材料与智能化方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使整个建筑体系更加节能环保,适应未来建筑发展需要。这里的绿色建筑材料指的是利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出的无污染、无放射性的新材料,当其达到使用周期后可以回收利用,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是有利的。目前市场出现的运用较多的绿色材料有绿色墙体材料、无毒无污染的涂料、可再生壁纸、低碳水泥等。这些材料的共性是容易自然降解及转化,还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上海世博“零碳馆”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用与智能化方式结合的设计手法,是非常优秀的示范案例。展馆的外墙摒弃了传统的运用天然原材料建墙的模式,以电厂粉煤灰为重要原材料,节省了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新材料墙面的保温性能好,稳定室内气温波动,可使屋内冬暖夏凉。建筑北侧墙壁采用倾斜墙面设计,墙壁倾斜成45度,以便减轻冬季20%的供暖负荷。展馆室内涂料采用高级纳米涂料,水性纳米保温隔热添加剂可以使任何水基丙烯酸涂料具有保温、隔热和防水效果。轻薄的一层涂料就能够阻止热量“穿透”。此涂料可减少98%的光热辐射,其表面还具有很强的自洁能力。馆内地板选用“会呼吸的地板”,地板中活性的生态漆能散发出负离子,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针对新型民居设计,如果能把这些绿色材料应用到新建筑中,可以有效改变和控制民居建筑中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打造高效的、符合现代人居住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
  四、智能性的体现
  新型民居建筑设计方法中智能性的体现也尤为重要。民居建筑智能化的表现方向主要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空调环境、视觉照明环境、室内噪声及室内电磁环境。优秀的设计案例中,智能设备辅助建筑内部空间环境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型民居建筑想达到室内温度、湿度平衡,低消耗高效能的效果,设计师就需要把智能化系统引入建筑设计中。
  目前,智能设备运用到建筑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雨水收集装置。我国一直处于缺水环境下,如果大面积普及收集雨水增加可用水量的方法,势必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如上海世博会中“零碳馆”的屋顶设计,普通房屋都会把防水工程作为重点来抓,但零碳馆却让雨水在建筑体内流通。下雨时雨水顺着雨水收集管道排入设计在地下的雨水储水池,经过雨水净化系统设备统一处理后再转存到雨水清水池,清水池中的水可以清洁厕所地面、浇灌屋顶绿植。这套雨水回收系统可收集1880立方米的雨水,满足建筑自身60%的用水需求。世博会演艺中心建筑中的智能系统应用更加丰富,如空调水的收集利用、江水源制冷运用、垃圾回收等方面。
  除上述项目外,还有很多建筑项目运用雨水收集智能系统,如2000年设计师姆·布林克曼和康哈迪设计的德国单身母亲公寓项目,项目通过智能化节水技术的应用,对雨水和废水进行循环利用,使节水效果非常显著,比同类建筑节约用水约30%。
  雨水净化智能系统如果运用到新民居建筑中,可以把雨、雪共同收集起来,加以循环利用,将大大减少民居用水开支和水资源浪费。初期建设水循环系统会增加民居建设费用,但从生活成本降低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看,最终效益价值一定远超初期建设。
  五、结语
  智能化的建造方法目前已经在一些示范性建筑项目中尝试,环保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值得对此深入研究,并且进行大力发展与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精怪故事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故事类型之一,发展到唐代,精怪故事的题材、数量和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此阶段因受佛、道二家的影响,精怪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前朝相比表现出极大的不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精怪故事在唐代体现出的人性化、世俗化、诗化特点与当时的时代发展相一致,其精怪形象的丰富多样也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精怪故事;佛道;人性化;诗化  精怪故事是我国古代民间
期刊
一、新媒体背景概述  1967 年,美国 CHS 技术研究所所长 P·戈尔德马克发表一份关于开发 EVR(电子录像)商品计划,首次提出“New Media”一词,此后,“新媒体”的概念就逐扩展到人们的视线中。承波教授认为:“新媒体”或“新媒介”并非一个科学的概念界定,只是在与“旧媒体”的对比中产生的时间性概念,例如广播、电视相对于印刷媒体都是新媒体,但相对于网络媒体便是“旧媒体”。  所谓新媒体,
期刊
摘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有这样的一种爱是无私为国奉献的大爱。《爱的帕斯卡》是由导演刘海、编剧阮剑文共同合作的一部都市励志片。故事是以西北大学的物理学泰斗侯伯宇教授为原型改编而成。主要讲述了穷极一生专注物理科研的学者戴景林的人生故事以及润物无声的工匠精神。影片從戏剧性的冲突、编剧台词对人物的塑造与叙事结构、镜头语言等方面全方位的诠释了影片的主题。  【关键词】:戏剧性;创新;爱的帕
期刊
【摘要】:真人秀节目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通过其在近几年的就其他国家真人秀节目的借鉴和本土化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不仅仅在收视率、点击量,也在话题制造度上不断创新高。本文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作为切入点,浅谈了电视真人秀大热的原因。主要是:其一,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其二, 节目内容富含文化底蕴。其三,节目主题及剪辑符合观众收视习惯。  1.中国综艺节目发展趋势  从1990年到现在,中国的综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戏曲和影视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已经势在必行,而在融合过程中,两者的主次问题也是需要首先明确的,也就是“体”、“用”问题,也就是要分清什么是“用”,什么是“体”。单纯的追求影视的视觉效果,或者单纯的固守戏曲的虚拟性,都无法促进两者的和谐融合。所以,我们要掌握好戏曲的“体”,充分利用影视的镜头语言,充分吸收,为戏曲所用,这样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才能够起到积极的意义。  【关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移动音频类应用凭借技术优势,积极扩展内容渠道,快速占领着音频市场。这不仅仅是给用户带来了颠覆以往的收听模式的改变,也不可避免地挤压了传统广播的存在空间。但是,移动音频类应用在给传统广播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音频;传统广播;喜马拉雅FM  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与实践,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用户的需求和技术的
期刊
在2015年以前,湖北卫视《湖北新闻(联播)》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制作团队和播出平台。参加全国两会、报年度经济盘点、走基层蹲点……这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也是我们播出的内容。从微博到微信,同事们大多用自己的个人账号,发些工作照,抒发感慨心得,这就是最开始我们的“触网”。接下来,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卫视、电视新闻中心……一系列微信公众号孕育而生,到最后确定为“长江云”。而成立之初,我们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
期刊
【摘要】:人类文明发展至二十一世纪,这个时代是一个科学工作爆发式发展的社会,社会各方各面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个智能的现代化社会蓝图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国家的媒体通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标志,国家和社会对学校媒体的发展问题也逐年加深。同时增加的还有相关工作的实施难度,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与编辑的工作提升,是时下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文章就是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与编辑为方向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社会各个领域积极引入数字化措施,其不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也有效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创新。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中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不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广播电视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笔者自存储、传输、管理、服务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播電视档案管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广播电视;档案管
期刊
【摘要】:已经生效的《2015年英国保险法》被视为英国100年来,英国保险法最重要的变革。该法将修改指向最大诚信、保证及条件和保险欺诈。本文立足于告知义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中有关告知义务的规定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吸收《2015年英国保险法》中有益的部分,对我国现有海上保险告知义务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海上保险;告知义务;完善  一、我国海上保险告知义务的现有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