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在思维、内容和方法上作出改进,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面对新课改的大潮流,很多教师已经有了实际的行动。有的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有的教师注重挖掘研究教材,而有的教师开始改进教学方法。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上面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势在必行的,但是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过程更应该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全面的教学目标,实施新课程就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只有重视教学过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活跃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教师融入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语文学科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在其中穿插语文素材,就会打破这一定势,使其成为最具活力的课堂。
1.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授者,古已有之。我们一直认为,教师即教者,在课堂上,教师的教重于学生的学,文科教学更是如此。可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快速加强。应该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第一步:教师引入新课;第二步:教师讲解;第三步:教师课堂提问;第四步:布置课后作业,很明显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课堂教学重点偏颇。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声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关系更为明晰。
2.注意问题
课堂是一个知识传授与接收的平台,重点是学生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有效学习,这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关注非重点内容,而要使其思维在重点教学内容上有效展开。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讲些野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不是不可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过程要出新
1.授课思维要活跃
语文教师作为博古通今的长者,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书本知识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时谈课堂教学策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思维的训练。
2.教学内容要充实
对教材中的拦路虎不能放过,实有必要一个个除掉。搬除路障教师既不能放羊,听任学生自己去搬,又不能越代庖,让学生袖手旁观。可取的做法是和学生一道,鼓励之,引导之,共同攻克难关。
三、教学思路紧跟时代
最近经常提到这样一个词——“与时俱进”,就是无论是教育抑或是科技都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如果这一切远离实际就没有任何意义。语文教学与政治教学特别相像,其原因之一就是人文学科的共性,也就是时代性。只有不脱离实际,不脱离时代的语文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复现语文情境
复现语文情境,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资料的罗列。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资料中相对单调的文字更有吸引力。直观的教学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语文名词,也有利于记忆史实的来龙去脉。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注意情境复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忌简单地罗列,缺少内涵与吸引力。
五、可借鉴的教学策略
1.问题探讨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真实意义在于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继而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为:明确目标→设计问题→自学教材→讨论问题→讲解问题→课堂小结→训练问题。
2.专题讲座教学策略
联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结合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结合新大纲、新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系列专题讲座,比如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东问题;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等等。
3.“课题研究”教学策略
新大纲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为: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
六、结语
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授语文学科知识有很大影响,毕竟策略的选择关乎整个教学思路的选择、思维的定位及内容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试论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2009(Z9).
[2][3][4]冯志超.新大纲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素质教育,2010(10).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面对新课改的大潮流,很多教师已经有了实际的行动。有的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有的教师注重挖掘研究教材,而有的教师开始改进教学方法。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上面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势在必行的,但是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过程更应该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全面的教学目标,实施新课程就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只有重视教学过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活跃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教师融入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语文学科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在其中穿插语文素材,就会打破这一定势,使其成为最具活力的课堂。
1.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授者,古已有之。我们一直认为,教师即教者,在课堂上,教师的教重于学生的学,文科教学更是如此。可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快速加强。应该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第一步:教师引入新课;第二步:教师讲解;第三步:教师课堂提问;第四步:布置课后作业,很明显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课堂教学重点偏颇。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声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关系更为明晰。
2.注意问题
课堂是一个知识传授与接收的平台,重点是学生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有效学习,这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关注非重点内容,而要使其思维在重点教学内容上有效展开。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讲些野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不是不可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过程要出新
1.授课思维要活跃
语文教师作为博古通今的长者,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书本知识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时谈课堂教学策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思维的训练。
2.教学内容要充实
对教材中的拦路虎不能放过,实有必要一个个除掉。搬除路障教师既不能放羊,听任学生自己去搬,又不能越代庖,让学生袖手旁观。可取的做法是和学生一道,鼓励之,引导之,共同攻克难关。
三、教学思路紧跟时代
最近经常提到这样一个词——“与时俱进”,就是无论是教育抑或是科技都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如果这一切远离实际就没有任何意义。语文教学与政治教学特别相像,其原因之一就是人文学科的共性,也就是时代性。只有不脱离实际,不脱离时代的语文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复现语文情境
复现语文情境,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资料的罗列。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资料中相对单调的文字更有吸引力。直观的教学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语文名词,也有利于记忆史实的来龙去脉。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注意情境复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忌简单地罗列,缺少内涵与吸引力。
五、可借鉴的教学策略
1.问题探讨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真实意义在于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继而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教学策略的教学程序为:明确目标→设计问题→自学教材→讨论问题→讲解问题→课堂小结→训练问题。
2.专题讲座教学策略
联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结合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结合新大纲、新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系列专题讲座,比如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东问题;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等等。
3.“课题研究”教学策略
新大纲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为: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自我评价。
六、结语
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授语文学科知识有很大影响,毕竟策略的选择关乎整个教学思路的选择、思维的定位及内容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试论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2009(Z9).
[2][3][4]冯志超.新大纲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素质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