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培养情趣 拓宽渠道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经典古诗文数不胜数,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之一,在世界文化中享有一定的盛名;古诗文是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璨着中国的文明史。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融入经典古诗文,是一种对于民族文化智慧的汲取和吸收,古诗文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知识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经典古诗文的诵读,通过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助推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氛围。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小学年龄段,从小让小学生接受中国经典古诗文,能够在促进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形成积极高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经典古诗文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让小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知识,提升學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以此感悟中华民族古诗文艺术精髓,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而形成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
  一、积极创设情境氛围,凸显班级文化
  古诗文不像我们常用的口语那样直接、简单明了,而大多数小学生刚接触古诗文的时候难免会对其感到陌生,从而不愿意去学习古诗文。这时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创设出符合古诗文阅读的情境氛围,引发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好感。教师可以从布置环境空间入手,积极为学生创设符合古诗文诵读的情境氛围,当学生被引入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环境氛围中,自然会随之产生兴趣,引发诵读动机。可以在教室两侧张贴一些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有名经典古诗文词句,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格,比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志敏的《咏竹》“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等等都是积极向上的、励志性强的经典古诗文,值得去张贴,以展示励志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班级黑板报一角也值得充分利用,可以设置快乐诵读栏目,让学生走进经典诗文的阅读情境中去。古诗文阅读栏目要展现出图文并茂的一面,给人以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之感。同时,还可以借助区角创设经典古诗文阅读空间,放置多样性的古诗文丛书,供学生阅读,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于古诗文的录音磁带,让学生在欣赏环节中形成积极有效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氛围。
  二、精选古诗文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经典古诗文的所谓经典就是无人能够超越,成为一种永恒。经典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或诗情画意,或寄情于山水,将各种借景抒情等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鉴于古诗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人物、事件与小学生的年代甚是不同,小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各种迷惑。因此,在古诗文作品的选择方面十分重要,要注重精选作品,进而影响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作品的选择题材有很多,比如童趣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童趣题材的古诗文,像《小儿垂钓》《舟过安仁》《桑茶坑道中》《回乡偶书》等都是符合小学生阅读特征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类似季节的作品,则有《村居》《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惠崇〈春江晚景〉》等,这些古诗文词句优美、意境美妙,学生仿佛被引入色彩斑斓的四季之中,感悟季节的美妙变化,以此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情趣。而一些言之有物的古诗文作品也是值得去精选的,比如《咏柳》,就是言之有物的精选之作,学生透过诗文感悟到实景实情,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柳树的生长状况,通过多媒体教学或是图片展示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所包含的各种精妙语言,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
  三、拓宽渠道,力求诵读形式多样化
  在进一步的古诗文诵读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的古诗文诵读中,兴趣、经验以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到教学模式的灵活高效性,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拓宽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情操。一是兴趣诵读。在兴趣的有效驱使下,学生对于诵读有了好感,能够在具体的诵读环境中有效诵读,展现出积极快乐的诵读环节。整个环节中,学生之间互相接龙诵读、按照配乐或是节奏阅读等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形成了积极有效的诵读空间。二是艺术感染。经典古诗文可以和艺术相结合,在艺术的有效引领下,带动学生阅读。比如在学习古诗文《梅花》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民乐的形式,让学生欣赏民乐,感受梅花那傲立雪中的画面。在音乐旋律中的有效欣赏带动了学生的诵读氛围,形成了有效的诵读环节。三是古诗文表演。古诗文也是可以作为表演形式进行的,教师可以展开一系列有关古诗文的比赛或是表演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表演舞台,积极展现自我。四是情境表演。古诗文基于诗词内容的不同,有不同的情境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同动作表演去展示情境内容。比如在《舟过安仁》中,学生用雨伞当帆,驱动小船前行,整个情境表演十分生动,学生既感悟了场景,又快速学习了古诗文。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经典古诗文诵读助推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古诗文是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将其较好地渗透于教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进而有效助推班级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东海县牛山小学
其他文献
癌症是目前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死亡率甚高.为此,人们开始寻求各种治癌的途径.用基本粒子治癌就是其中的一种.但用一般的射线,如X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只
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至,今许多地区新建建筑物依据该地区地质条件及受周围环境影响采用桩基作为基础,则选择合适的桩基以降底桩基费用,是开发商和技术人员普遍关心和需要解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学习的自主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本人,让学生能够自我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如何使学生学得更有效。这肯定不是老师的多讲包办,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越自主,学习就越有效;教师的智慧在于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引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源泉。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学生搜肠刮肚却只凑得只言片语,视作文为畏途。于是导致许多学生见到作文就像老鼠见到了猫一样胆怯,真是可悲呀!充满乐趣的习作竟然成了孩子们心中沉重的负担,他们对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竟然不感兴趣,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
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们能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兴趣,并以此为前提,使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小学阅读学习任务。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他们整体语文水平存在直接联系。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理解力,但是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语文阅读并不感兴趣,也不自主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这一时期的学生仍旧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并不能够安静下来仔细阅读,最终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