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回归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投资或社会捐赠资源兴办设立和运营,为公民提供公益性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以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知识信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社会公众是受益主体,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都具有公益性,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其公益性,平等性和开放性是它区别于其他信息机构的最大特征,邓小平同志明确反映出:“思想文化教育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信一准则。”因此,公益性是图书馆永恒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免费开放
  图书馆被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是知识和信息的集中地,也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和承担者。公益性回归是图书馆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公益性内容包罗万象,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建设的核心。
  1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有效获取知识文化的有机体。它以开展读者服务,提高读者素质,传播文化知识,开发信息资源,传递科学技术为己任,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社会益,公益服务是服务的主要方式。
  文献信息资源的公益性:
  公共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向全民公开,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主要采用无偿或低价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文献信息资源可以在社会或一定区域内为人们所共享并通过对文献资源的公益性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多样化,即到馆读者服务与远程读者服务并举,信息资源提供与咨询服务,在线服务与离线服务 ,文本数据与媒体信息并举。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需要,使人们共享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以提高全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文化世代传承的社会责任,从而体现公共图书馆公益性自身的价值。
  2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文化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也逐年增加,但从免费开放的实践过程和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首先经费欠缺严重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多年来,虽然国家通过各种方式予以支持建立了初步覆盖到基层的公共图书馆,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无论是在购书经费、建设位置、借阅环境、工作人员配置上都无法满足免费开放的需求。其次公众素质参差不齐带来免费服务难题。免费开放作为培养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极大的满足了当前社会大众逐渐增加的文化需求。但是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也给公共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读者不爱护公物、公共环境的破坏,公共设施的损坏、书籍被偷窥和损坏等不良的现象的发生,这些都给免费开放下的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服务难度。
  3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3.1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地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重视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公共图书馆在省份,区域之间,馆际之间发展都很不平衡。个别地区的图书馆条件差,经费不足,给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困难,也给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设置了障碍。各馆之间缺乏协作,省市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业务指导因时间及其它原因相对薄弱,部分馆存在重文献而轻服务的趋向,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均衡仍然存在,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明显存在差距。
  3.2公共图书馆资源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公共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上,无论建筑风格、设计理念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针对资源问题应该加强,这里的资源不仅局限于文献资源,馆藏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及各方面。如何使图书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籍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准,使图书馆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是我们每个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
  4增强馆员公益性思想做好大众读者服务
  4.1 随着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后,读者人流量大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要使馆员始终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需强化服务意识,从细节拉近工作人员与读者间的距离,同时对馆员进行业务知识,礼仪知识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参加,以课题研究和发表论文等方式对馆员潜能进行挖掘,激发全馆员工钻研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在全馆掀起一股学习热潮,使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4.2做好大众读者服务
  首先要处理好平等服务与分层服务的概念,资源配置上向重点服务对象倾斜,意味着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对少数用户的服务中,其次处理好服务数量与服务质量的关系,从追求服务数量到提高服务质量,充分重视重点对象的满意度,满意度是读者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5总结
  不可否认,如今已是网络化社会,虽然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图书馆并不是唯一来源,但是公共图书馆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普及教育、传播文化和提供信息的公共平台,同时又是树立公平观念、丰富市民语文化生活的重要工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保证公民平等获取信息和科学文化知识不公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共图书馆员神圣的使命。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正在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图书馆因读者而存在,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满意才能真正体现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是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出发点,只有坚持与秉承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和方向,努力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信赖与支持,公共图书馆也将会有更美好的示来。
  参考文献:
  [1]傅云霞 公益性视阈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策略;--《图书馆学刊》2011-10;
  [2]王裕学,图书馆免费开放——公益本质的理性回归;--《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3;
  [3]傅俊, 公益性讲座应当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学刊》2006-2[G]
  [4]汤屹东,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与社会化服务[J]。《贵图学刊》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的学习与教学工作都是当今教育中备受瞩目的。学习语文可以培养个人的素质,影响一个人的观点与思想。教学语文可以传递更多的悠久文化与优良传统。总之,于生活,于学习而言,语文的学习都是必需品。在语文的学习中,存在着这样一群稍微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许没有好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或许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但是这批学生的培育却是为广大乡村小学提供教师的源泉,他们就是入读高职语文的学生。作为高职语文的教师,
摘 要: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而英语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的核心,英语阅读能力是听、说、读、写的基础.而且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英语教师,我一定把《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职业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以及社会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
摘 要: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氛围是基本元素。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师来说,健康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都至关重要。身为大学思想政治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处处注意心理环境的构建。下文中,我将向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当前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情况,并探讨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关键词:大学政治;心理环境;教学  大学的学习经历对于每名学生来说都非常
新课改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是全新的课题,也是新的挑战。要实施新课改,的确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教师既无特别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亦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下所养成的不良习惯也给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困难。然而新课改的积极因素还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新课改还是有章可循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观学生语文素养并不高,其中一个很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强化教育的倾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们对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文化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涵养面广,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学生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宋尚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 In an interview with r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诚信和身心健康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发展,既反映我国社会的性质与发展要求,又体现学生能动性和全面发展的愿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在和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