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uoyaoxiezu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激励机制即激发、鼓励之意,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阅读、探究、品鉴文言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向所预设的学习目标奋进的心理过程。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引进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教学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鉴赏水平和构建精彩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文言文教学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榜样激励法
  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好学、会学、乐学文言文的学生是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向全班学生介绍这样的好榜样。如此,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习榜样自身,另外还可以激发全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和高度热情,促进全班学生形成你追我赶比较阅读文言文等的良好学风,提高学生鉴赏文言文的水平与能力。
  比如,我班有位女生对文言文情有独钟,不仅比较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的许多基础知识,还常常在课外利用自备的教辅资料、家里的网络等学习资源等提前自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所以每次学业检测,她都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相关部分的考题,对诸如“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思想你有什么看法”之类的主观试题的回答不仅很有见地,还极具文采。由此,每次上文言文课文新课之时,我都邀请她扮演范读、领读课文的小老师,每次阶段性学业检测后,我都请她上讲台代替老师评讲文言文部分考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对此,同学们非常羡慕,纷纷拜她为师,向她请教学习。继之,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日俱增,鉴赏文言文的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二、目标激励法
  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激励法是在教学前由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习学习的行为,使学生学习的个人奋斗目标与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发性。教学时,教师应该在确立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尽量营造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产生学习预定目标的内驱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等,引导同学们去关注并完成课堂教学时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对于率先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
  比如,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我就照例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展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承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文言文课文的经验自动调节学习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可以不按照我预设的目标顺序逐一完成,还可以在我预设的目标之外主动加入若干与这篇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目标等。结果,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先阅读理解、随之背诵默写、再做文后的训练题的目标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并且还学会了把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抄写在读书笔记本本上,每完成一项目标就在笔记本上的预设目标后边打上一个小小的勾。学生在这节课所有的学习目标都完成后,向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组长汇报并在学习小组内沟通交流。而后,我再进行个别抽查,对于完成得快又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竞争激励法
  竞争激励法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法之一。文言文教学中的竞争激烈法是在教师的预设目标的导引下,同学们之间发自内心的学习文言文课文时的相互强化激励,它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外部诱因的呈现,又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内心激奋的结果。实践证明;竞争激励法的引进,与教师苦口婆心地引导学生阅读、背诵、思考、品鉴等相比,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为它符合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比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我首先向全体学生宣布:“凡在我没有正式教学本单元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韩愈的《马说》、宋濂的《宋东阳马升序(节选)》四篇文言文课文之前,能够利用早读或者课前预备的时间第一个上讲台将这四篇文言文准确流畅背诵的,即为这一文言文学习单元的最佳背诵标兵。我将奖励这位标兵《中学文言文全解》辅导资料一本。”很多同学纷纷参照从网络中下载的音画配乐名家朗诵视频进行诵读、背诵练习。结果,在我宣布竞争激励法的第三天的早读时,就有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将四篇文言文顺利背诵完毕。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我当场奖给他《中学文言文全解》一本。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引进适当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掘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积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文言文鉴赏的水平和能力,继而构建精彩纷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農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薄弱部分,农村学生由于家长疏于管理,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心理、行为上的偏差,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偏差行为。本文就偏差行为的原因及表现做一浅显的探究。  关键词:农村;行为偏差;成因;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0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
摘 要:随着新的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把数学课上好,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智力,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158-02  DOI:10.16657/j.cnki
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喀什市西北,距喀什市165 km。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 770.00 m,水库
语文味的课堂应该是聚焦语言的课堂,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凌驾于课堂之上的语文老师是语言文字的发现者、加工者,甚至是创造者,而学生是语言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老师的熏陶和引领下丰富语文的积累,熟练掌握各项语言活动技能,对语言的敏感力不断增强,渐以提高语文素养。  对语言的敏感力因人而异,在语言交流中对词与句表达的理解、领悟与运用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只
电视节目可不可以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怎样利用电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这一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摒弃了狭隘的课程资源观,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如火如荼,山川风物,报刊杂志,展馆工厂,大街小巷都成为教师重视的教学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节目也成为人们生活的“必修课”,更是现代中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这普及的电视却很少有教师去利用开发,究其
现阶段,在教育领域中,微课是一种结合了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微课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以视频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第二,凸显“微”的特点。“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含量较小,每一次只是针对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知识点。第二,微课具有较短的视频时间,通常为三到八分钟。第三,运用微课的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
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非常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信手拈来,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低,表达词不达意,语文学习非常费劲。这反映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强弱。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 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源自于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应着眼点于增强学
一、古文作文教学模式的几点尝试  新课标中对古文“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即应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目标中,忽视了对古文的文章结构、文章语言的鉴赏,这既是语文教师不把古文列入写作教学内容主要原因,也是教师不去探究和总结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