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第一小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而指导 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掌握如下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 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 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例如学生认识5, 教师要求学生把5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里,从而得到四种分法 :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 这就是分析法。反过来, 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4可以组成5,2和3也可以组成5。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 教师 还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指导学生认识5还可以分成5个1,从而知道5里面有5个1;反过来,5个1能 组成5。分析、综合法广泛应用于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的计算等教 学中。
  2.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比较是用以确定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它是 人们思维的基础。分类是整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比较与分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比如学生开始学习数学,他就会比较长短,比较大小,进而学会比较多少。然后就会把同样大小的放在一起, 相同形状的归为一类。或者把相同属性的数学归并在一起(整数、小数、分数)。前者反映的是比较方法,后 者例举的是分类方法。分类常常是通过比较得到的。比较和分类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最基本的思 维方法。
  3.抽象与概括的方法。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10以内加法题一共有45道, 学生初学时都是靠记住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但是如果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的规律,学生的计算 就灵活多了:①一个数加上1,其结果就是这个数的后继数。②应用加法的交换性质。 ③一个数加上2,共13道 题,可运用规律①推得。④5+5=10。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其认识水平也可以大大提 高。又如,在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9、3+8、7+4、6+5等几道题之后,从中抽 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的所有20以内进位加法时就可以直接 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 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4.归纳与演绎的方法。这是经常运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到一般的规 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性质及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如加法的交换律是通过枚举 整数中的几个“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的例子推导概括出来的。这样的推理在小学一年级就可以经常 开展训练。如让学生演算下面各题后发现一种规律:7-7=□,6-6=□,5-5=□……9-8=□,8-7=□ ……2-1=□。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有理、有据的思维。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推到特殊的思维方法。例如一年级学生“算加法想减法”,实际上是以加减互逆关系作 为大前提,从而推算出减法式题的计算结果。又如,由“0不能做除数”为大前提,根据分数、 比与除法的关 系,推理出分母和比的后项不能为0。事实上,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都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 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因此,归纳与演绎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归纳推理的判断是一些个别的、特殊的判断,因而它的结论与前提之间的联系并不具 有逻辑的必然性。例如,虽然有0÷2=0,0÷3=0,0÷100=0,……但并不能因此推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 0”。所以,人们在得到一般规律性知识以后, 还要用某个规律性知识推到某个个别的特殊的知识。一般说来 ,如果一般规律性知识是真的,那么,所推得的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也是真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 展的规律。然而,人们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 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 ,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哪些逻 辑思维方法对学习某个内容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意义以及政府应如何审慎用权,科学决策。掌握审慎用权,科学决策的意义。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的知识点,选取典型的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二、教
期刊
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使英语教学步入一个金色年华。如何改革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提高学习效率,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正确指导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对英语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可以称之为学习英语的起跑线,而农村的孩子由于特定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使他们记忆单词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作为小学英语教
期刊
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想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  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
期刊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
期刊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有些内容项目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不出队员的学习和训练的兴趣,加之教练员的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运动员就更没有兴趣。尤其是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对新奇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爱新鲜,并且想亲自体验。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针对运动员和初期接受训练的运动员,他们的心理特征,在训练工作中贯穿游戏改变训练模式和方法,使运动员感受“乐中学,玩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生物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这一公式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那教师又如何在课改标准要求下,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下面就我个人多年教学经验做一解析。  一、 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延伸、为师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校应如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师生服务 服务质量  学校图书馆是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有效的辅助手段,是师生的“娱乐”场所。学校图书馆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把优质的服务奉献给广大师生。想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因素:  (一)图书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