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和谐课堂教学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发展,如何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发现创新,我认为关键是激发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潜能迸发;只有兴趣才能使学生大胆想象,发挥最大创造才能,这里,结合平时课堂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兴趣的激发。
  
  1 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艺术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将丰实的实践经验和日积月累的科学知识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授课之中,如可用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诗词警句,幽默笑话,生动的事例等。这样教师上课滋滋有味,学生听课津津乐道,“乐教”与“乐学”渗透其中。既可以给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时心情舒畅,思维敏捷,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2 实行师生角色置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的社会角色及身体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了“等、靠”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其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学生走上讲台,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可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学生走上讲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表演式,表演,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使原本乏味的课堂气氛大为改观,形成良好的互动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乐学的状态。
  
  3 培养良好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书明,学生对某位教师感情越好,就越爱听某位教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某位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某位教师教的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脉搏,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就一定会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所以,培育创新精神,首先要培育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凡是成功的人,都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巴尔扎克说过:我惟一能信赖的,是我狮子般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从事劳动的精力。正是这种自信,支撑着他写出了《人间喜剧》等一大批世界巨著。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疑问、矛盾和问题常常是开启思维的钥匙,创造学鼓励人们敢于疑别人之不疑,善于想别人之未想。实践证明,不敢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和缺乏质疑精神的人是决不会取得创新成果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一是要勤奋。俗话说“勤思则疑”,尤其是遇到问题时,要善于自觉的进行独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寻根究底的习惯。二是要理智的控制自我,在未发现自己错误前,尽量做到坚持已见而不随波逐流。三是要在争论问题时,避免从众心理,不要屈从于整体压力,四是要有坚强的自信心,敢于提出问题,五是不要满足现状,要保持追求创造的“饥饿感”,这样,就一定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六是要有“吹毛求疵”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提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5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革命,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音带、电视录像及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根据教材要求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生动的图像、感人的声音、鲜明的色彩,更便于理解和记忆,既缩短了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教学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6 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实践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脱离实践的空洞说教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相反,让学生参与实践,结合课程改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成为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使学生接触现实社会,更好地理解和验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实践中更能体会到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社会实践,为学生成为优秀的创新人才,搭建起坚实宽阔的桥梁。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德育教育成为学校重要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尤其在德育教育成为学校重要教育的今天,体育
期刊
【摘要】创设历史课堂情境,重视授课导入,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情境导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就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兴趣的学习就谈不上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艰辛的职业教育,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用传统经典来点燃学生的人生之灯。一、教育都在教育之外,用高品位的阅读引领学生的心灵之旅。二、教育欣赏,激活一池春水三、为有源头活水来,用读书“修炼”自己的课堂。  【关键词】高品位阅读 ;传统经典;教育欣赏;美丽标签;源头活水 ;“修炼”课堂;人文底蕴    正如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匆匆》里慨叹道“……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
期刊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社会。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回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由此可见,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将从创设良好环
期刊
【摘要】有效缩短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的实际距离,是中职保安教育实习实训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中职学校保安专业成长建设的唯一出路,是中职学校促进就业的充分条件,是切实提高教学工作实战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中职保安教育 教学实践 实战水平 和谐校园建设     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推进,结合校园治安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特点,保安教学实践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就业为
期刊
“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耗时最多,费力最大,文本意义的隐喻性、不确定性也为我们留下了创新阅读的空间。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阅读教学中有下面一些体会和尝试。     1 变换角度,激发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教师要由过去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学生的发展。由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的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
期刊
【摘要】随着目前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一股春风吹进了中职的校园。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有力地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要教不好的老师。可见,人们把学生的失败全部归罪于教师,当然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环节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课堂上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借以浅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以及教学并重的理念。 
期刊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与低,教学语言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实效性。教育传播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教学语言又是一个完整一体的多维流动而又内涵丰富的信息符号传播系统:它包括有声的口头语言、无声的体态语言、直观的图象语言、实体的教具语言、传神的表情语言和外在的仪表语言等,概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