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爱:内心真实的快乐促使自己不断改变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88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爱”不是代表着“上天的宠爱”,而是要“付出天大的爱”
  
  2008年,对于张天爱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她一手创办的Pavlova时装集团旗下两个品牌“TianArt”和“Tian
  London”,分别在纽约和伦敦的高级定制市场上获得了15%和20%的订单增长,业务并没有受到欧美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影响。与此同时,张天爱本人也获得了由美国服装协会颁发的“十大国际华人设计师”奖。
  
  但最令张天爱自豪的,莫过于她筹备多年的国际文化艺术学校在美国洛杉矶创办成功,旨在帮助有艺术天赋的贫困孩子圆梦的“天爱基金会”也在国内逐渐走上了成熟的运营轨道。中文并不是很好的张天爱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她对《商务周刊》说,“我想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商业和贸易,如何凭借我的力量来培养下一代的艺术人才,将我的艺术梦想和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
  一年之后再见张天爱,这个一直“受上天宠爱”的女人,对自己,对工作,对人生,似乎有了一种新的体会。“天爱,就是要付出天大的爱回馈社会。”如今,张天爱对身边的人经常这样说。从芭蕾舞者到服装品牌创始人,再到艺术教育家和艺术基金创始人,不停转换身份的张天爱似乎最终找到了自己事业和人生的立足点。
  20年前,张天爱因为自己的亚洲人肤色而不能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的首席舞者,毅然选择放弃并开始了时装设计和贸易生涯。她接连创立了个人的高级女装系列及多款成衣品牌,当中包括男士服装系列,为世界各地超过100家国际公司设计制服,并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巴西、中国及多个东南亚国家开设批发及零售服装专卖店。她的个人时装设计更收藏于伦敦、挪威、香港及国内的著名艺术馆与博物馆。今天她已经站在了事业的一个高点。一直享受变化和挑战的乐趣的她,开始觉得自己再一次停滞不前了。
  其实早在10年前,张就选择过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当时已在国内声名鹊起的张天爱,获得了很多设计师和品牌的奖项。“如果那时选择待在国内,我一定会过得很舒服,做一个让大家都觉得很自豪的设计师。”但张天爱选择了去美国读艺术教育的MBA,并将自己的品牌推广到了国外。她说:“总是在重复同样的东西,设计、贸易、推广、与客户谈判,这样的道路不仅让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更让我丧失了灵魂。”
  放弃舒适的“按部就班”生活,张天爱选择了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国外创立品牌不仅很艰辛,此时的她也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如今的张天爱回忆起那段经历,从未感觉到后悔:
  “就像当年芭蕾舞的训练很苦,但我很享受,把它当作我人生最奢侈的快乐;改变自己,追求自己的道路,也是如此。”
  2008年夏天的一次西藏之行,让张天爱“获得了人生最大的顿悟”。“集合自己所有的力量和爱去回馈社会”——在西藏阿坝藏族自治州一个寺庙里,一个德高望重的喇嘛这样告诉张天爱。一直在困惑“我还能做些什么”的张天爱,认为自己再一次找到了人生正确的轨道。她第一体会到,原来“天爱”不是代表着“上天的宠爱”,而是要“付出天大的爱”。
  如今,“天爱国际文化艺术学校”已经培养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数百名艺术人才,专业涵盖舞蹈、设计、舞美以及艺术管理等等,她计划今年将分校开办在国内。与此同时,“天爱艺术基金”目前已经筹集了近百万美元捐款,资助了近百名贫困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学习。
  将艺术和教育相结合,回馈社会,这样的道路在张天爱看来,是“回归了最简单、最质朴的起点”。褪去华服,从喧嚣的时尚舞台前走到幕后,选择“返璞归真”的张天爱依然很美丽。
其他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来琼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的外国专家已达5800余人次,省各类企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等在省外国专家局办证登记聘请的国外经济技术专家和文教专家达669人次,全省评选“椰岛奖”获奖外国专家2批25名。    6月4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专程与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签署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为海南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战略合作协
65岁的“台湾IT教父”、智融集团董事长施振荣的退休生活依然很忙,他把自己的时间分为四部分,一是为自己的公益事业而低调奔走;二是看书学习和写书;三是“台湾岛内深度游”;四是为智融集团做事。“智融”二字取义“融通智慧”,作为宏集团创始人,施先生如今的一部分心力花在如何“不留一手”地把自己多年创业打拼、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与后辈华人企业家分享。  近日,施振荣事隔3年之后再次飞赴大陆,参加智融集团旗下智
中国人重视大事。谋划讲究大战略,做事讲究大手笔,看问题讲究大视野,评价事物讲究看大的方面。  抓大事,肯定是没错的。  为了抓大事,可能就会忽略一些小事,于是就有了“抓大放小”一类说法。后又觉得不够妥帖,还是“抓大带小”、“抓大促小”好。不管怎么说,还是把大事放在前面。大事多了,小事就放一放,小问题就忍一忍。  抓大事,中国有优势。不过,据我观察,有些小事,比大事还难抓。有的甚至是存在了多年,小问
从2009年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至今,应当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在卫生、医疗保障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据新医改时间表,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有效地减轻居民的就医费用负担,中国将开始真正步入“全民医保”时代。  当今中国,“全民医保”在制度层面已经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医保覆盖上还有空白点,保障水平上还不算太高,运行上还有不
今年是伊利收获的一年。10月28日,伊利股份(600887.SH)宣布前三季度总营收达到235.25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5.6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伊利2008年奥运年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再次创造了中国乳业发展的新记录,其行业老大的身份进一步得到夯实。  这主要得力于上海世博营销对伊利品牌价值的强劲拉动。可以说,世博大战,无论是在业绩,还是品牌美誉度提升上,伊利都打了一场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