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造型表现能力。2.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3.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构图把握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幼儿美术;运用
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具有绘制迅速、涂色方便、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图像处理灵活多变等特点,已被大家认识和青睐。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方便教学,还能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造型表现能力
造型是幼儿绘画的基础,观察又是幼儿掌握和表现物体形象的前提。教师应当借助各种手段、媒体,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各种物体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幼儿很喜欢观察小昆蟲,画小昆虫。孩子们在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蜜蜂采蜜的情景后,就跃跃欲试,表示想画小蜜蜂。但到动笔时,对小蜜蜂有几只脚、小蜜蜂的眼睛、触角到底长在哪里……都因蜜蜂太小,没能观察清楚。于是,我就利用计算机中的小蜜蜂图片,并把图片放大,让幼儿观察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细节,再展示蜜蜂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变化。幼儿有了直接观看的愉快体会、细致观察的丰富表象,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动作、形态各异的小蜜蜂跃然纸上。
幼儿绘画时,常把物体朝一个方向画,如:鱼朝一个方向游,蝴蝶朝一个方向飞,造型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小鸟回家》活动中,我利用“flash”处理图片的功能优势,把小鸟图像作旋转、拉伸、翻转等不同的处理。屏幕上小鸟时而向上向下,时而朝左朝右,幼儿好像看到了小鸟灵活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绘画时幼儿就能轻松自如的表现不同姿态的小鸟了。
2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
在幼儿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步具备了用物体固有色绘画的能力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各种配色的方法,尝试用对比色、类似色作画,使作品更加美丽协调。如在《春夏秋冬》这一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四幅同样的场景图,要求幼儿通过涂色,表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征。教师先鼓励幼儿大胆选色、自由发挥。评价时,通过计算机能快速涂色的功能优势,演示幼儿涂色的集中典型情况,让幼儿自己比较,怎样的颜色搭配效果好,从而明白了不同的色彩相互搭配,会产生不同感官效果。
又如《快乐的儿童节》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大面积涂底色地方法,用背景色彩来突出画面的主题。我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变化各种底色,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运用哪几种颜色作为底色效果好,能表现快乐的气氛。这样,在一次次活动中,丰富了幼儿色彩表达经验,幼儿学会了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气氛。
3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构图把握能力
构图是幼儿根据绘画的题材和要求,把所要描绘的物体,恰当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使画面布局均衡、轻重得当。中班幼儿绘画时,要求他们把画面的主题物画得大一些,突出一些,画在纸地主要部位。我运用“金山画王”的放大、移动功能,让画面主体物变大和变小,并移动使他们处在画面的不同位置,让幼儿观察、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通过计算机演示,原来不易讲清楚的道理,幼儿能很快理解、接受、领悟了。
再如,学前班要求幼儿摆脱在一条直线上构图的方法,在纸的上下不同水平面上布置画面,初步尝试处理近大远小、重叠、遮挡等关系,基本掌握合理布局的规律。在命题画《我的家乡》活动中,我将孩子们所看到的树木、房子、人物等画在计算机的画笔栏中,通过计算机中的移动功能,使它们处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将物体放在位置关系中去考虑,来帮助幼儿理解位置关系,从而正确构图。
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通过形体感、色彩感、线条韵律感、空间感等直接感性方面的培养使幼儿在视觉形象的欣赏、创造活动中,去领悟深层的审美理想、审美形态和审美内容,从而培养幼儿的视觉审美能力,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冲击,改变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计算机;幼儿美术;运用
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具有绘制迅速、涂色方便、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图像处理灵活多变等特点,已被大家认识和青睐。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方便教学,还能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造型表现能力
造型是幼儿绘画的基础,观察又是幼儿掌握和表现物体形象的前提。教师应当借助各种手段、媒体,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各种物体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幼儿很喜欢观察小昆蟲,画小昆虫。孩子们在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蜜蜂采蜜的情景后,就跃跃欲试,表示想画小蜜蜂。但到动笔时,对小蜜蜂有几只脚、小蜜蜂的眼睛、触角到底长在哪里……都因蜜蜂太小,没能观察清楚。于是,我就利用计算机中的小蜜蜂图片,并把图片放大,让幼儿观察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细节,再展示蜜蜂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变化。幼儿有了直接观看的愉快体会、细致观察的丰富表象,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动作、形态各异的小蜜蜂跃然纸上。
幼儿绘画时,常把物体朝一个方向画,如:鱼朝一个方向游,蝴蝶朝一个方向飞,造型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小鸟回家》活动中,我利用“flash”处理图片的功能优势,把小鸟图像作旋转、拉伸、翻转等不同的处理。屏幕上小鸟时而向上向下,时而朝左朝右,幼儿好像看到了小鸟灵活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绘画时幼儿就能轻松自如的表现不同姿态的小鸟了。
2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
在幼儿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步具备了用物体固有色绘画的能力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各种配色的方法,尝试用对比色、类似色作画,使作品更加美丽协调。如在《春夏秋冬》这一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四幅同样的场景图,要求幼儿通过涂色,表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征。教师先鼓励幼儿大胆选色、自由发挥。评价时,通过计算机能快速涂色的功能优势,演示幼儿涂色的集中典型情况,让幼儿自己比较,怎样的颜色搭配效果好,从而明白了不同的色彩相互搭配,会产生不同感官效果。
又如《快乐的儿童节》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大面积涂底色地方法,用背景色彩来突出画面的主题。我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变化各种底色,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运用哪几种颜色作为底色效果好,能表现快乐的气氛。这样,在一次次活动中,丰富了幼儿色彩表达经验,幼儿学会了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气氛。
3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构图把握能力
构图是幼儿根据绘画的题材和要求,把所要描绘的物体,恰当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使画面布局均衡、轻重得当。中班幼儿绘画时,要求他们把画面的主题物画得大一些,突出一些,画在纸地主要部位。我运用“金山画王”的放大、移动功能,让画面主体物变大和变小,并移动使他们处在画面的不同位置,让幼儿观察、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通过计算机演示,原来不易讲清楚的道理,幼儿能很快理解、接受、领悟了。
再如,学前班要求幼儿摆脱在一条直线上构图的方法,在纸的上下不同水平面上布置画面,初步尝试处理近大远小、重叠、遮挡等关系,基本掌握合理布局的规律。在命题画《我的家乡》活动中,我将孩子们所看到的树木、房子、人物等画在计算机的画笔栏中,通过计算机中的移动功能,使它们处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将物体放在位置关系中去考虑,来帮助幼儿理解位置关系,从而正确构图。
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通过形体感、色彩感、线条韵律感、空间感等直接感性方面的培养使幼儿在视觉形象的欣赏、创造活动中,去领悟深层的审美理想、审美形态和审美内容,从而培养幼儿的视觉审美能力,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冲击,改变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