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造型表现能力。2.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3.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构图把握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幼儿美术;运用
  
  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具有绘制迅速、涂色方便、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图像处理灵活多变等特点,已被大家认识和青睐。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方便教学,还能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造型表现能力
  造型是幼儿绘画的基础,观察又是幼儿掌握和表现物体形象的前提。教师应当借助各种手段、媒体,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各种物体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幼儿很喜欢观察小昆蟲,画小昆虫。孩子们在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蜜蜂采蜜的情景后,就跃跃欲试,表示想画小蜜蜂。但到动笔时,对小蜜蜂有几只脚、小蜜蜂的眼睛、触角到底长在哪里……都因蜜蜂太小,没能观察清楚。于是,我就利用计算机中的小蜜蜂图片,并把图片放大,让幼儿观察蜜蜂的基本特征和细节,再展示蜜蜂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变化。幼儿有了直接观看的愉快体会、细致观察的丰富表象,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动作、形态各异的小蜜蜂跃然纸上。
  幼儿绘画时,常把物体朝一个方向画,如:鱼朝一个方向游,蝴蝶朝一个方向飞,造型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小鸟回家》活动中,我利用“flash”处理图片的功能优势,把小鸟图像作旋转、拉伸、翻转等不同的处理。屏幕上小鸟时而向上向下,时而朝左朝右,幼儿好像看到了小鸟灵活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绘画时幼儿就能轻松自如的表现不同姿态的小鸟了。
  2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能力
  在幼儿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步具备了用物体固有色绘画的能力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各种配色的方法,尝试用对比色、类似色作画,使作品更加美丽协调。如在《春夏秋冬》这一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四幅同样的场景图,要求幼儿通过涂色,表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征。教师先鼓励幼儿大胆选色、自由发挥。评价时,通过计算机能快速涂色的功能优势,演示幼儿涂色的集中典型情况,让幼儿自己比较,怎样的颜色搭配效果好,从而明白了不同的色彩相互搭配,会产生不同感官效果。
  又如《快乐的儿童节》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大面积涂底色地方法,用背景色彩来突出画面的主题。我通过计算机,方便快捷地变化各种底色,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运用哪几种颜色作为底色效果好,能表现快乐的气氛。这样,在一次次活动中,丰富了幼儿色彩表达经验,幼儿学会了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气氛。
  3 运用计算机提高幼儿的构图把握能力
  构图是幼儿根据绘画的题材和要求,把所要描绘的物体,恰当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使画面布局均衡、轻重得当。中班幼儿绘画时,要求他们把画面的主题物画得大一些,突出一些,画在纸地主要部位。我运用“金山画王”的放大、移动功能,让画面主体物变大和变小,并移动使他们处在画面的不同位置,让幼儿观察、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通过计算机演示,原来不易讲清楚的道理,幼儿能很快理解、接受、领悟了。
  再如,学前班要求幼儿摆脱在一条直线上构图的方法,在纸的上下不同水平面上布置画面,初步尝试处理近大远小、重叠、遮挡等关系,基本掌握合理布局的规律。在命题画《我的家乡》活动中,我将孩子们所看到的树木、房子、人物等画在计算机的画笔栏中,通过计算机中的移动功能,使它们处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将物体放在位置关系中去考虑,来帮助幼儿理解位置关系,从而正确构图。
  计算机运用于幼儿美术教学,通过形体感、色彩感、线条韵律感、空间感等直接感性方面的培养使幼儿在视觉形象的欣赏、创造活动中,去领悟深层的审美理想、审美形态和审美内容,从而培养幼儿的视觉审美能力,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冲击,改变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酝酿了不可计数的世界优秀电影,集合着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成果。电影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以百看不厌,过目不忘的效果。一部好的电影甚至对人的一生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媒体的不断深入,电影成为人们的精神大餐。特别是利用一些优秀电影,走进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不再是一种文化奢求,变成一种宝贵的资源和有效的途径。优秀电影能陶冶孩子们心灵,能培养孩子们鉴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语文课知、情,意、行的特点,渗透德育,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积极努力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主人。对此,我作了一些尝试。  1 发掘课文内涵,启迪学生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下苦功夫,发掘课文中那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
期刊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学的语言艺术。叶圣陶先生曾经呼吁:“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十大教授法中语言艺术就有四法:即说话要通俗化,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性,以姿势助说话。就是强调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如果教师缺乏这项基本功,即使是满腹经纶,也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学语言艺术也是政治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基本
期刊
【摘要】教師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享有的声望和信誉。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无疑说明威信的巨大教育力量,切不可忽视。因而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去建立自身的教师威信。  【关键词】 教师威信;初中教学; 教学效果    从事农村初中教学二十多年,深切体会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决定于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还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个人威信有很大关系。“威信”者,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老师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落实到工作中那就是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去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工作中,我坚持以最大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受到非常好的效果。  把你对学生的爱明白的表达给学生,同时表达出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关爱。于是形成了班级的爱心理念。那就是:把每一位学生当人才来培养,把每一为家长当教育合
期刊
【摘要】根據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见识少,知识面窄,知识来源于书本普遍具有学习态度不端正,家长重男轻女,溺爱孩子等现像,使孩子出现不健康心理。我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接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转换师生角色,促进思维发展,最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学习态度;兴趣;转换;思维;和谐    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知识面窄,知识来源于书本,普遍具有学习不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快乐教学”脱颖面出。是教师们始终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学教研在“爱”与“会”理想的正确指引下,树立“快乐教学”的思想,既教师“爱教——教会——会教”,学生“爱学——学会——会学”,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概括地说快乐教学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 让学生在平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原来的教学方法局限为教师讲,学生听,而且不顾学生实际,一味灌输大道理。许多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后,进行了改革创新,创新了许多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所论述的就是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包括实践法、辩论法、文艺法,这些教学方法活泼、生动、形象,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期刊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但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数学课堂变成了就题论题,题海战术式的析题,解题,抄题等固有模式,从而枯燥乏味。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生成快乐的教学课堂呢?  1 情境导人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
期刊
【摘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让研究性学习走入课堂。 本文从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师生角色的转换、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实效及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等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