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度”的把握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上课的几个“适度”,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度;教材深度;教学进度
  任何事物都有它质的规定性,同时也都有它量的规定性。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把质和量统一起来。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在度的范围内就会使质和量的统一得到体现。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和量的限量。在这个界限范围内,事物的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而当两边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度” 的把握也很重要。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一、充分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
  深度,实际上就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要达到的程度,就是每节课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目标明确,就是教学要符合大纲要求,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自己的备课很充分,对教材挖掘的也很深,但学生的作业反馈就是不好,所教班级的平均分也不如其他班。其实,这就是对教材的处理不当,盲目的提高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牢牢的依据现行的大纲和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不能超过学生的可接受能力。比如,必修1“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这节内容中,只要求大家掌握核酸的分布、功能和物质组成,而对DNA和RNA他们的具体结构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在必修2中会有专门的章节,在此就不需另外拓展。否则就超过了大纲要求,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反而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
  学生获取知识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的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比如对学生的遗忘率及错误率比较高的一些知识,可以“给学生以第二次教学的机会”,适当的增加一节习题课,或轮流面批指导,或做个课内小练习,适当的放慢一些教学进度。又如在上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一章时,我们会以为学生在初中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了解的很透彻,对尿液的形成过程也很清楚。但事实是学生碰到此类题目都不会做。为什么呢?这和我们现在的教学体制其实是分不开的。初中生物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是记得甚少。那么,我们高中老师在上这章内容时可以先找学生了解一下情况,就可以适当的补充这些初中的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做起题目来更加得心应手。
  三、注意提问有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多方面都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中。但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对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首先,应做到问题的数量适度。有些老师觉得提问很重要,就来个“满堂问”,使得有些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紧张。其次,也要注意问题难易有度。许多问题,不能局限在要求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这些层面上,这样对于学生来讲没有挑战性,糊弄一下就可以过关,看似课堂气氛不错,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我们有时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领略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但我们也不能设计一些过难的问题,这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冷场。再次,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坡度,一步一步的引入。比如:在讲述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区别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我这里准备了两份种子,一份是湿的,一份是干的,如果我将这份湿的置于阳光下,会怎样呢?②现在这个就是晒干的种子,那么里面有没有水分?③农民伯伯把这个晒干的种子浸泡后种在泥土里,会发芽吗?④那么如果将一颗烧熟的种子置于泥土里,会发芽吗?我想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会很容易的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区别,并总结出它们的含量与代谢、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四、注意练习适度
  由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掌握很多生物学知识,而且许多是间接经验,因此适当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练习,可以形式多样。可以发生在课前的复习巩固中,也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课后的作业中。而课后作业,是对一堂课适时的评价,也是要求学生回家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手段。作业布置要有其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承受度。目前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反而会使得学生干脆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的现象频繁出现,这样就达不到我们最初想要的目的。因此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题量要适度;并且布置的作业难易也要适度,要能反映出学生的水平。比如,新授课的时候,尽量多挑些基础题,目的是使学生快速熟悉知识,也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复习课的时候,可多挑些中档题和综合题,这样会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这些知识。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每节课我们都要保质保量,关键就是对各个“度”都要把握,每一个环节都要适度,不能“失控”,否则就会“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中学课堂组织调控使用技巧手册》编委会.中学教师新概念教学百科.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388-389.722-724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却出现了各种尴尬的现状,是的英语
【摘 要】多媒体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声光效果把课件做成动画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它只能让学生观赏,没有交互式的效果;另一种是拥有声光效果的互动软件,学生可以对软件进行交互式的操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在传统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往往是先进行课堂的引导,指出目前需要实验的目标,然后把学生分成
【摘 要】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小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小实验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小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等方面来阐释,如何利用小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探究  在初中物理日常教学中,开展小实验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物理小实验具有操作简单,用时少,学生容易探索成功的特点
【摘 要】民俗文化资源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重点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以民风民俗研究为切入点,有效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以民间工艺观摩为着力点,有效开展作文写作训练教学;以民间活动分析为提升点,有效发挥语文教学延伸功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民俗文化;融合  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动力低下
本文就建构和谐英语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作探究,旨在阐述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和谐学习情境中主动学习和自由表达,更能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大多处于11-13岁,这一发展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敏感程度、学习自主效果、教学参与欲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鼓励启发,并认真搜集各类教学反馈信息,有效组织与调整下一步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中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使其成为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重要融合剂,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