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享受快乐语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ru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进一步体现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能力,教师在课堂内外可以抓住一切有利契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投入探索语文课堂的乐趣,感受语文课堂的快乐和魅力。
  关键词:兴趣;快乐语文;小学语文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情感激发不够。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吸引学生热情投入、主动探索,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拉近距离、合理运用教具、进行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思维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走近学生,理解学生
  心理学家表明,学生的认知活动会受情绪因素影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地营造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观念,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著名教师李祖文的语文课堂深受孩子们喜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执教《尼克代表我》一课时,课前谈话提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的老师厉害吗?课前对你们说了什么?你心里怎样想的?有时候你们和大人想的一样吗?”在授课过程中先后提出:“你想成为一条狗吗?为什么?”“大人通常搞不懂孩子真正的想法,孩子通常搞不懂大人真正的想法。”正因为孩子们在文本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所以在课堂上能真诚、自由地表达心声,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引导孩子们阅读《尼克代表我》这本书的目的。
  二、 创造竞争,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我在课堂上常常注意创造竞争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很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中我常以争夺小红花、小红旗的形式让学生展开比赛。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形式比较多样,比赛项目有:课文朗读、认识字词,书写,还有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等等。每到这一环节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总会掀起高潮。
  三、 课前铺垫,顺势而引
  课间活动后同学们进入课堂不能马上稳定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兴趣,还停留在教室外,好的导入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稳住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望。凡是优秀的老师都很注意这一点。在第四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群文阅读观察课上,曹海堂老师执教了《一圈一圈往下绕》。课前谈话中,她拿出俄罗斯套娃请孩子们玩耍,有的孩子玩,有的孩子看,相机提出问题“说一说俄罗斯套娃有什么特别之处?”孩子们说出一个套着一个、形状不一样、一个比一个小等特点。做了这样的铺垫,在教学后面一圈一圈绕的诗和故事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文本的语言结构了。
  四、 用“心”评价,激发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评价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小鹿欣赏自己角和抱怨自己腿的句子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非常简单地评价“好”“不错”,而是采用不同的评价。如:当第一个学生读完我赞叹地说,一个“啊”字,读得多有感情啊;谁来再试一试,第二个学生读完我也神奇地说,看看他高昂的头,小鹿是多么得意啊;在读抱怨腿难看的句子时,我同样也是根据孩子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神态给予不同的评价,这些贴近孩子心灵的评价语言,也感染了学生,孩子从评价中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学会了用心去聆听其他同学的朗读,并学会了赞美或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
  五、 学科互补,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学生学习的每一科都各具特色。如果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不要过于拘泥,而是融会贯通,优势互补,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热情会更高。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在语文课上画一画、唱一唱、做做实验,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画风》这一课,你是怎樣画风的?这一环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扬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课堂气氛也非常的活跃。在教学《曹冲称象》和《乌鸦喝水》这一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用实验法。在童谣和儿童诗的学习中,音乐充当了很好的媒介。
  六、 深入探究,思维引发成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发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发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在一些语文课堂中有这样一种倾向,有的老师把课文揉碎了、嚼烂了,一点一点讲给学生,学生反而不喜欢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变得太容易,反而激不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中设置一些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涨。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学习了形声字的规律之后,出示一组没有学过的形声字,请孩子们猜一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犹如高年级教学中可以采用追问的方法,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孩子们梳理出小女孩的几次幻象后,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幻象,更进一步思考在当时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是个别现象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呢?在元思维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也获得了思维的快乐和满足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作者简介:
  罗彩霞,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要点及策略探析  韩少桐  摘 要: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结合班级实际学习情况,准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的要点,并据此做出有效应对,优化教学策略,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小升初教学衔接。准确定位教学要点并实施相应教学策略。读懂课文,获得熏陶感染;熟读成诵,体会音韵之美;积累字词,坚实文化基础;拓展延伸,扩大学习范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文言文;准确;要点;策略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义务教育
本文主要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教师注重指导小学生阅读,小学生通过阅读累积语言,增加写作的数量及质量,教师对不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础性、专业性、技能性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中职教育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分析目前的中职教育实践,很多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的利用上更新不够及时,所以存在着方法先进性不足、教学成果不高的现象。针对此问题,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十分的必要。对目前的中职教育做具体的教学总结发现,构建职业学校专业兴趣小组并组织
摘 要:新课改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高中语文教育中对个性教育更为关注。基于此,本文说明了语文教育中个性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语文教育中个性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重点阐述了语文教育中个性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个性教育;创造性思维  一、 引言  在我国,个性教育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以及“有教无类”。
摘 要:在“核心素养”这一教学改革浪潮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之外,还要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在本文中,我立足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要想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
摘 要: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或借景寄情,或叙事抒情,或托物言志,或用事寓理,无不情景相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古诗教学应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感知体会,入情入境,获得美的感染、情的熏陶,从而创造性地学习古诗。  关键词:古诗教学;创新策略;入情入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首古诗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優美的意境,无穷的韵味,都是祖国璀璨的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它们或借景寄情,或
摘 要:记叙文是小学作文的重要题材之一,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于农村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困难以及相应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记叙文;写作困难  一、 学习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及时的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叙文一种非常普遍的写作方式,其最为鲜明的特点在于其真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涵,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语言及思想方面,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体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属于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应当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这些写作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融合作用,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去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鉴于此,文章將结合笔者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