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予馨
巴渝人古予馨,自诩新青年嗜书者也。
既及笄,自初升高,得入重外门墙。幸师长鞭驽策蹇,得入前十。授校十年国学社之社长,秉恒心,兴社义,传国学,率社员俾社位“全国百佳社团”之列,巴渝仅三个获奖社团之一。又获称之“五星级社团”,大慰。后有报社访吾,又登吾社活动“英语国学堂”于杂志《课堂内外》,自不必多说。
八月,及首都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入闱作《遇见》一章辄去。何曾想,鬻驽窃价,有幸获全国一等奖。
吾自是江边小女,好美赋,好文墨,好瘦金体,好书香,好汉服,好妙曲。毋敢比石崇,秀苏文,给苏秦,逸林鹤,忠羊公。但有志于四方,将以期不墜初心,变更劣俗。
恍惚一觉醒来又是盛夏,头顶吊扇嗡嗡无闲暇,蝉鸣一寸寸拉长绕枝丫,而您着一袭秋香色旗袍,稳稳地站在讲台之上,黑发温顺地伏在肩后,长眉敛烟,明眸盛水,一如往昔。
看到初中同学给我发来您在孔子学院教书的照片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时光,黑板爬满“之乎者也”“加减乘除”,粉笔扬尘,硝烟四起。我依旧是每周都要沥干了心血写随笔,再期待能站在讲台上念给大家听;而您则是安静又典雅地站在一旁,一字一句地听讲台上的我念文章,末了再给出二三精炼评价。一时间,我竟是随了回忆起相思,忽然有些想您,我的老师。
初中时有次上语文课,谈到如今社会上利用人们善心骗取钱财的乞丐时,您说,只要看到路上有人乞讨,不论真假,自己都会给他们一些钱。您还说,您宁愿自己被骗。说这句话的时候,您双颊抹了淡淡的红,眼里是成片的花开,长长久久地不败。当时我心下想,多么善良的人,多么柔软的心呵。对于社会上消极的现象,不是口沫横飞愤世嫉俗地批判,而是自有一套蓄满宽容与恻隐的做法,不受限,不迷茫。彼时日光正好,一寸一寸地从窗口涌上白墙,摊开一墙的旧事,晾晒着过往,坐在窗边的我,一不小心就染得满袖金黄。而眉梢也沾了这暖色流光的您,衬着温柔羞涩的神情,并着一味昏黄的日光,就那么直直地撞入我回忆里。
于是,让我记得最深的不是历来老师们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夜半改题挑灯备课之类感动人们的事,而是这个长驻在脑海中的场景。每每想来,就觉得连指尖都绕着一截暖意融融的日光。是呀,不是因为您如千千万万个老师一般三年如一日地教导我们,而只是因为您就是您,没有老师故作严肃的姿态,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您。
记得初一与您初见,您一身利落又不失柔美的装束,身姿傲然地站在我们面前,双眉轻敛,唇不抿而威,声调清冷却又能抽出两三丝女儿家的婉转,让我们直呼“高冷”。印象中您总是优雅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出度尽春秋后沉淀下来的风华,走路总是目视前方,步伐稳重而悠然,一步一步,像从李贺笔下的千军万戈上踏过去,隐隐透出些霸气凛然来。
因此,我们对您是敬畏的——也是敬,却只敢远观。后来有一次,看您在全班面前念一段课文,念到一半便双颊绯红地笑道:哎呀,从读书时就像这样,只要当着很多人面朗诵就容易脸红,有些不好意思。说完,还作势用手扇了扇脸,表示自己也不想脸红。那时我才从心里渐渐喜欢上这个气质优雅却坦率、有些小羞涩的老师。
总爱听您讲古今中外百家千人的轶事,也爱看您将满腹诗书轻巧地织作几段生动活泼的小故事递到我们耳畔,如鲁迅家道如何中落,沈从文如何教导学生写作,张爱玲早期如何追求小说的悲剧美……不知不觉间,我们积淀就层层厚了起来,连看着窗外那一尺薄薄的雾也觉得如顾城北岛一般的朦胧。
最记得的是,您讲过,林清玄在路上看到一只折翅的小虫,也愿将其纳入掌中,再轻放至无人踏足的草间。多少有些众生平等的禅意。您说,这也是一种善意与宽容。于是,从那眉目分明的一刻起,我就明了,当一寸心能不计较地装下一只卑微的断翅虫蜚时,心便宽得能容下整个世界。后来的后来,也依然懂得邀一位不完美的人驻心,懂得别一枝已开败的花入梦。连看到李义山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也会在心中轻叹:那样柔软又广博的胸怀,即使是残荷,也值得纳入心间,细捻一缕寂寞雨声。这一性格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您。
您也时常在课堂上与我们打趣,比如讲一些滑稽的笑料,说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轻盈美丽得像永远18岁。也是那时,您以言行让我懂得了文学的作用 — 它能让人永远诗意地活着,让你我在襟前别一段绮丽的心情,去对三秋时光,去邀一方青草。
想我对文字深厚而绵长的执念,也是从您这儿养起来的吧。因您肯每周仔细读我们连同另一个班一百多篇随笔,我才爱字字斟酌成篇;因您总是要求我们写读书笔记,我才嗜书成食;因您要求我们每人都要背得几首宋词,我才能于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一出少年游;因您肯每周抽一大笔上课时间来让我们阅读,我才发现那些有文字作陪的日子都被养得细水长流;因您总是活得美好又诗意,我才懂得何处不成诗。因您就是您,毫不掩饰地将最真实的一面拿给我们看,我才如此想念您,我的老师。
您是我山路迢迢行到水穷处淡淡的起云,您是我怀抱绿绮弄罢琴弦上绵长的颤音,您是我花老草衰雁去雨收也不会忘记的那个您。
今年春节,照例给您写祝福在收到您回复的一霎,眼前又浮现您眉目安然的样子,师者,莫如斯。
后记
其实在看到“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时,心中几乎是一霎就想到了她。除了老师以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思想人格以外,她的教学方法也确实算得上是有效率又让人有兴趣。我们每次上语文课都会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都要以组为单位准备课前预习工作,如所学课文的作者资料、文章相关信息等,这也让我们形成较厚的文学积淀。而如何提高我们的积极性呢?老师的手段是奖品和减少作业—每次上课每组组员都能以回答问题加分,除此之外,还有组员随笔、默写等也能为自己的组挣分。每周计算各小组总分,得分第一的小组的组员不仅可以得到奖品,还能免做周末作业。至于奖品的由来嘛,是由老师自己出钱买的,这也让我们同学皆叹:教书在老师眼里已经不是一种职业了,而是一门艺术呀!老师也会让同学排演课本上的经典课文,并拿出整节课的时间看同学们表演。正是因为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课堂上的气氛总是热烈而富有生气的,所以我们虽没有做成山成海的作业语文却经常考年级第一。
老师现在非洲孔子学院教书,广阔草原,灼人烈日,干旱气候,很难想象她如何在这样完全与亚洲相异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她的优雅。不过,在看到她近照的那一刹,心中的担心也好猜疑也好,一切都尘埃落地 ——依旧是那个袖揽诗意的老师,就像我文章开头说的,一如往昔。是呀,何必担心,真正的优雅何惧这黑白俗世相扰。
巴渝人古予馨,自诩新青年嗜书者也。
既及笄,自初升高,得入重外门墙。幸师长鞭驽策蹇,得入前十。授校十年国学社之社长,秉恒心,兴社义,传国学,率社员俾社位“全国百佳社团”之列,巴渝仅三个获奖社团之一。又获称之“五星级社团”,大慰。后有报社访吾,又登吾社活动“英语国学堂”于杂志《课堂内外》,自不必多说。
八月,及首都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入闱作《遇见》一章辄去。何曾想,鬻驽窃价,有幸获全国一等奖。
吾自是江边小女,好美赋,好文墨,好瘦金体,好书香,好汉服,好妙曲。毋敢比石崇,秀苏文,给苏秦,逸林鹤,忠羊公。但有志于四方,将以期不墜初心,变更劣俗。
恍惚一觉醒来又是盛夏,头顶吊扇嗡嗡无闲暇,蝉鸣一寸寸拉长绕枝丫,而您着一袭秋香色旗袍,稳稳地站在讲台之上,黑发温顺地伏在肩后,长眉敛烟,明眸盛水,一如往昔。
看到初中同学给我发来您在孔子学院教书的照片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时光,黑板爬满“之乎者也”“加减乘除”,粉笔扬尘,硝烟四起。我依旧是每周都要沥干了心血写随笔,再期待能站在讲台上念给大家听;而您则是安静又典雅地站在一旁,一字一句地听讲台上的我念文章,末了再给出二三精炼评价。一时间,我竟是随了回忆起相思,忽然有些想您,我的老师。
初中时有次上语文课,谈到如今社会上利用人们善心骗取钱财的乞丐时,您说,只要看到路上有人乞讨,不论真假,自己都会给他们一些钱。您还说,您宁愿自己被骗。说这句话的时候,您双颊抹了淡淡的红,眼里是成片的花开,长长久久地不败。当时我心下想,多么善良的人,多么柔软的心呵。对于社会上消极的现象,不是口沫横飞愤世嫉俗地批判,而是自有一套蓄满宽容与恻隐的做法,不受限,不迷茫。彼时日光正好,一寸一寸地从窗口涌上白墙,摊开一墙的旧事,晾晒着过往,坐在窗边的我,一不小心就染得满袖金黄。而眉梢也沾了这暖色流光的您,衬着温柔羞涩的神情,并着一味昏黄的日光,就那么直直地撞入我回忆里。
于是,让我记得最深的不是历来老师们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夜半改题挑灯备课之类感动人们的事,而是这个长驻在脑海中的场景。每每想来,就觉得连指尖都绕着一截暖意融融的日光。是呀,不是因为您如千千万万个老师一般三年如一日地教导我们,而只是因为您就是您,没有老师故作严肃的姿态,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您。
记得初一与您初见,您一身利落又不失柔美的装束,身姿傲然地站在我们面前,双眉轻敛,唇不抿而威,声调清冷却又能抽出两三丝女儿家的婉转,让我们直呼“高冷”。印象中您总是优雅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出度尽春秋后沉淀下来的风华,走路总是目视前方,步伐稳重而悠然,一步一步,像从李贺笔下的千军万戈上踏过去,隐隐透出些霸气凛然来。
因此,我们对您是敬畏的——也是敬,却只敢远观。后来有一次,看您在全班面前念一段课文,念到一半便双颊绯红地笑道:哎呀,从读书时就像这样,只要当着很多人面朗诵就容易脸红,有些不好意思。说完,还作势用手扇了扇脸,表示自己也不想脸红。那时我才从心里渐渐喜欢上这个气质优雅却坦率、有些小羞涩的老师。
总爱听您讲古今中外百家千人的轶事,也爱看您将满腹诗书轻巧地织作几段生动活泼的小故事递到我们耳畔,如鲁迅家道如何中落,沈从文如何教导学生写作,张爱玲早期如何追求小说的悲剧美……不知不觉间,我们积淀就层层厚了起来,连看着窗外那一尺薄薄的雾也觉得如顾城北岛一般的朦胧。
最记得的是,您讲过,林清玄在路上看到一只折翅的小虫,也愿将其纳入掌中,再轻放至无人踏足的草间。多少有些众生平等的禅意。您说,这也是一种善意与宽容。于是,从那眉目分明的一刻起,我就明了,当一寸心能不计较地装下一只卑微的断翅虫蜚时,心便宽得能容下整个世界。后来的后来,也依然懂得邀一位不完美的人驻心,懂得别一枝已开败的花入梦。连看到李义山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也会在心中轻叹:那样柔软又广博的胸怀,即使是残荷,也值得纳入心间,细捻一缕寂寞雨声。这一性格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您。
您也时常在课堂上与我们打趣,比如讲一些滑稽的笑料,说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轻盈美丽得像永远18岁。也是那时,您以言行让我懂得了文学的作用 — 它能让人永远诗意地活着,让你我在襟前别一段绮丽的心情,去对三秋时光,去邀一方青草。
想我对文字深厚而绵长的执念,也是从您这儿养起来的吧。因您肯每周仔细读我们连同另一个班一百多篇随笔,我才爱字字斟酌成篇;因您总是要求我们写读书笔记,我才嗜书成食;因您要求我们每人都要背得几首宋词,我才能于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一出少年游;因您肯每周抽一大笔上课时间来让我们阅读,我才发现那些有文字作陪的日子都被养得细水长流;因您总是活得美好又诗意,我才懂得何处不成诗。因您就是您,毫不掩饰地将最真实的一面拿给我们看,我才如此想念您,我的老师。
您是我山路迢迢行到水穷处淡淡的起云,您是我怀抱绿绮弄罢琴弦上绵长的颤音,您是我花老草衰雁去雨收也不会忘记的那个您。
今年春节,照例给您写祝福在收到您回复的一霎,眼前又浮现您眉目安然的样子,师者,莫如斯。
后记
其实在看到“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时,心中几乎是一霎就想到了她。除了老师以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思想人格以外,她的教学方法也确实算得上是有效率又让人有兴趣。我们每次上语文课都会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都要以组为单位准备课前预习工作,如所学课文的作者资料、文章相关信息等,这也让我们形成较厚的文学积淀。而如何提高我们的积极性呢?老师的手段是奖品和减少作业—每次上课每组组员都能以回答问题加分,除此之外,还有组员随笔、默写等也能为自己的组挣分。每周计算各小组总分,得分第一的小组的组员不仅可以得到奖品,还能免做周末作业。至于奖品的由来嘛,是由老师自己出钱买的,这也让我们同学皆叹:教书在老师眼里已经不是一种职业了,而是一门艺术呀!老师也会让同学排演课本上的经典课文,并拿出整节课的时间看同学们表演。正是因为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课堂上的气氛总是热烈而富有生气的,所以我们虽没有做成山成海的作业语文却经常考年级第一。
老师现在非洲孔子学院教书,广阔草原,灼人烈日,干旱气候,很难想象她如何在这样完全与亚洲相异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她的优雅。不过,在看到她近照的那一刹,心中的担心也好猜疑也好,一切都尘埃落地 ——依旧是那个袖揽诗意的老师,就像我文章开头说的,一如往昔。是呀,何必担心,真正的优雅何惧这黑白俗世相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