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与孤独感的关系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偶像崇拜与孤独感和社会适应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来自甘肃、湖南、四川等地的大学生关于偶像崇拜的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如下结论,首先,相较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偶像的非理性崇拜水平更高。且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偶像的类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其次,相较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对于偶像的非理性崇拜水平更高,孤独感水平也更高。其次,相较于非理性崇拜的大学生而言,理性崇拜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更高。再次,非理性偶像崇拜水平与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适应与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社会适应在偶像崇拜和孤独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偶像崇拜 孤独感 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B913.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103-03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借助网络为工具,大大拉近了与自己偶像之间的距离。“饭圈”“追星族”等都成为热点话题,对于走在社会潮流的前端的大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一方而,偶像崇拜可以带来榜样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另一方而,如果对于偶像的崇拜过于狂热甚至失去理性,就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负而影响。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孤独感与社会适应等变量到底存在何种关系呢?
  崇拜心理起源于原始社会,是源于人们对大自然中那些强大的不可控的力量的恐惧,最原始的偶像崇拜是图腾崇拜。[1]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基础上,人们崇拜图腾是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庇护。心理学的不同学派对于偶像崇拜有不同的理解。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偶像崇拜是孩子的性欲从父母及身边同伴转向较远的明星等人物。[2]人本主义学派对偶像崇拜的定义是为了解决人们由于现实条件与限制无法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各种需要时内心所产生的失衡感。[3]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偶像崇拜即效仿思想与行为。[4]
  互联网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在无形之中将人与人隔开,所以孤独感是我们社会各年龄段人的通病。朱自贤(1989)首先对“孤独”和“孤独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孤独是一种主观知觉与社会隔离且只身孤立的心理状态,而孤独感是当个体身处特殊、陌生、封闭的环境时,所产生的孤立、寂寞和郁闷情绪体验。[5]
  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对于社会适应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适应是一个过程,是个体在自己身处的环境中,与环境交互融合,达到和谐状态的一个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适应是一个结果,此结果是在个体与环境交流协调之后达到的一个相互融合的结果;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适应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是个体通过与环境交流的过程,达到一个适应的结果的能力。
  张更立的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6]卢丹研究发现,偶像崇拜卷入程度可以显著预测成年早期粉丝的孤独感。[7]对于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情况的研究较为少见。故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偶像崇拜,孤独感,社会适应,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
  一、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研究者通过网络发放问卷,一共收集到来自甘肃、湖南、四川等省份的大学生所填的234份问卷,剔除24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一共210份,采用SPSS 23.O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工具
  1.偶像崇拜问卷
  本研究采用由南开大学李强教授编制的《偶像崇拜问卷》[8],该问卷分为理性崇拜和非理性崇拜两个维度,共计27个条目,采用李克特15五级计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两个维度之间得分更高的,便代表在此维度倾向性更高。此次研究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 914。
  2.大学生社会适应调查问卷
  采用方从慧编制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和未来适应五个维度,共计23个条目。采用李克特1-5五级计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将反向计分的题目得分转化之后,五个维度总计得分越高,代表社会适应性越强。此次研究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 842。
  3.UCLA孤独感量表(第三版)
  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的测量采用由Russell等人编制的UCLA孤独感量表(第三版),该量表一共20个条目,将反向计分的题目得分转化之后,总计得分越高,代表孤独感越高。此次研究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 870。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针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做以下说明:
  结论:通过对大学生的性别与偶像崇拜类别进行卡方检验,得到x 2=35. 625料(p
其他文献
摘要:开学典礼是新生开始校园生活的第一堂课,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讲话对每位学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主要分析了各知名高校开学典礼校长讲话内容,得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和视野性两个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创新观四个方面。  关键词:开学典礼校长讲话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
摘要:惯习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三个核心概念之一。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惯习理论就被逐渐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为例,从翻译目的、翻译风格、翻译策略三方面来分析屠岸和辜正坤个人惯习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关键词:布迪厄惯习理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译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
摘要:后喻时代的根本特征是文化传递方式的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使学习呈现开放性,多元化,大学生对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文化反哺。家训融儒学于日常生活中,它所阐发的“俭”“善”“义”等价值有恒久的可以超越时代的普遍性价值, 挖掘传统家训的教育价值,让传统家训“活”在当下,培养合格的当代公民。  关键词:后喻文化时代 传统家训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品德高尚且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将成为引导学生前行的楷模。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及其特有的职业信仰,关系到未来人才的质量和整个民族的素质。教师自古就是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人文学科教师比任何职业者都需要高尚的灵魂与人文精神,都需要树立大教育观,担负起为下一代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而这一切的实现均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与扎实的
摘要: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实施由来已久,但效果不佳。特别是与新《司法解释》第129条存在的冲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正本清源,明确司法解释效力,并矫正其错误的立法思想,扩大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数量,并建议将新《行政法》第三条第三款限缩,使其只规范重大公共利益、社会影响等特殊场合,这样既可以解决效力冲突,又能名正言顺。  关键词: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效力冲突 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5 文
摘要:我在山西平遥古城参加摄影展时,被中国摄影师顾莹拍摄的《角落里的生命——生息在地球三极》专题摄影深深地震撼。摄影师通过真实的影像记录下地球三极多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真实反映了人类与它们的互利共生、生存竞争关系,进而唤起人们对大自然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专题摄影 地球三极 野生动物  中图分类号:J4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
摘要:新时代,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新情况,怎么坚持育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高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重点研究的问题。品牌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依托,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竭动力,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是顺势而为。以新乡学院J学院模式为例进行理论与实践梳理,尝试对高校二级学院思
摘要: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大学校园及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针对女大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素质教育,通过“1 4”教育平台的建设帮助她们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成为中国新时代的优秀女性。  关键词:高校 女大学生 1 4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152-02  当代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日益丰富而且重要,体现在各个领域。作为女大学生,除
摘要:当前,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结构性过剩、体制性制约、创新性缺失、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供给侧改革为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西部地方高校 外语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00
摘要:韩国“国语醇化运动”的目的是将方言、俗语、粗话标准化,限制外来词的滥用。其萌芽要追溯到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兴起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之后,一直延续至今。在此运动的影响下,韩语的词汇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将对韩国“国语醇化运动”影响下,韩语词汇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词汇变化对韩语学习者的启示。  关键词:“国语醇化运动” 醇化对象词 日语词 汉字词 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