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评价结果被用于持续改进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y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提出评价结果被用于持续改进情况的监控,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反馈信息被用于持续改进的情况,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关键词】评价结果 导向 持续改进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教改)项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群及其教学组的建设与实施)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质量工程项目(安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45-0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实现了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为学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通行证”。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认证需要在确定的目标下不断的持续改进,其中依据是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1.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措施及效果
  为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专业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与监控机制,通过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评分表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对毕业要求质量达成度进行评价。
  1)实习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
  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与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毕业设计环节的改进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结果,分别从选题、过程指导与毕业答辩等环节采取了用于改进该项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1)针对设计说明书中有部分雷同内容的现象,学院要求采用“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申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重复率进行检测,根据文字重复率确定学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2)鉴于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前松后紧”的现象,对毕业设计涉及的选题、下达任务书、进行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等几个环节进行进度和质量检查,校、院教学督导组随时抽检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完成情况,并进行现场问辩,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3)课程体系修订的主要内容与结果
  根据《2012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的评价结果,原有的课程体系合理,理论课、实践课和素质培养并重,交叉合理,有机协调,对培养方案的达成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原有的课程体系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因此,对课程体系进行如下调整,形成了《2012版培养方案-改进》:
  ①新增《无机化学C》、《有机化学C》、《安全法律法规》、《灾害地质学》和《防火防爆学》课程,以加强学生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与知识的培养。②新增《安全科学导论》、《MATLAB与计算方法》、《消防学实验》(在《消防學》课中进行,实验学时24另外增加)和《安全人机实验》(在《安全人机工程》课中进行,实验学时24另外增加),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毕业生反馈信息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近年来通过毕业生反馈和评价机制建设,本专业收集了大量毕业生反馈信息和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相对较弱;学生获取国内外先进安全技术相关信息量不大;学生对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
  1)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通过参加质量工程建设、教改立项研究,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立足专业与讲授课程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性意识及能力的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安全工程专业于2014年开始建设内蒙古首家煤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15年初开始投入使用。通过虚拟仿真模拟煤矿安全、生产等条件,为学生构建了逼真的实习实践环境,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工程意识。
  3)强化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大赛与实训项目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扩大实验室面积,并购置先进的大型仪器与设备,通过示范性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4)加强学生获取安全技术前沿相关信息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方面
  聘请国内外安全工程领域知名学者到本专业讲学,同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或交流,回校为安全工程专业师生做报告。
  5)新增课程以加强学生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与知识
  新增《无机化学C》、《有机化学C》、《安全法律法规》、《灾害地质学》和《防火防爆学》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与知识。
  3.结论
  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的评价结果是专业认证过程的结果和作用,同时也反作用于专业认证各个环节,只有依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专业认证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水平,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振宏,杨书宏,宋守信.国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分析与借鉴[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61-6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建设课程群改变课程改革中单兵作战的模式,强调课程建设的辐射作用和关联效应,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群建设强化课程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性,凸显若干门课程为共同培养目标的服务特征,突出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定位。课程群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从专业培养目标层次的角度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的实现,以“就业面”作为培养目标,满足当前社会对工程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的前期,适当针对相关基础知识做一下回顾,以及在处理器类课程实施时加强数制概念和转换方法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实例,特别是生活实例来对课程抽象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最后提出实践教学过程要提高设计难度和实现要求,尽可能結合企业用人需求由校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以满足就业需求。  【关键词】专业课程 电子与通信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翻转课堂、对分课堂、SPOC、慕课、微课等形式的新的学模式应运而生,面对多种教学新模式很多教师和学生难以适从,本文从这些教学新模式的共同特点出发,重点探讨教学新模式对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影响和挑战,为师生灵活的选择教学方式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教学新模式 师生 挑战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扬州大学教学
期刊
【摘要】环境工程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专业之一,这一专业的教学要求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实习上,要求学生实时掌握较为完善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实践应用,而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有待于得到合理的改革。本文主要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时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环节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4-02  评价一直被视为课程改革的“瓶颈”。尽管新课改以来,学生学习方式趋向多元,各种评价方式被普遍提及并加以运用,如等级制评价的广泛应用。然而事实上,学生依然被最终的考试成绩划分成三六九等。毋庸讳言,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评价依然存在着方式单一、应试烙印等问题。  基于此,我校积极探索基于学生本位的综合
期刊
【摘要】本文以探究影响有丝分裂因素的二次实验为例,阐述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二次实验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意义。二次探究实验是指教师在保证传统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初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完全参与实验探究、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交流倾听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摘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阶梯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素质拓展和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培养思路,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把专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和载体,把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和目标,使二者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软件工程 创新创业
期刊
【摘要】党校内涵建设的内部基本要素既要参照普通学校的基本属性,又要凸显党校作为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特殊功能。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核心要素包括办学方向、培训体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  【关键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8-01  一、内涵构成  内涵建设是以质量提高为核心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如何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应用无缝衔接,变“练”为“战”是各专业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文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着重从工作室的建立条件、教学组织两方面进行探讨,力争为相关专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工作室 实践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37
期刊
【摘要】我國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迅猛发展,作为中国老工业区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比较迅速,这一主要推动力的发展带动文化传媒产业的创新与进步。以辽宁省为例,其文化传媒产业在社会大众的思想进步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一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综合发展的人才依靠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推动。辽宁省文化传媒产业的继续向前发展需要传媒人才的不断努力,本文对辽宁省文化传媒人才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作出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