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英语两极分化程度严重。为了改善学生英语课学习效果,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尝试进行公共英语课分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分层方法,采用“英语 英中”教学模式授课,即设立分层培养目标、使用不同教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采用不同评价方式考核,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实践表明,分层教学的难点或关键在于分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层班级教学难度定位和教学内容合理编排。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分层教学;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50-04
近年来,高职院校遭遇“生源危机”,学生质量逐渐下降,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程度加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尝试进行英语课程创新改革,采用“英语 英中”教学模式,结合校情,突破瓶颈,构建了高效学习的课堂。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一)社会原因
高校扩招和高考学生规模的减少,对高职院校招生的影响较大。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首批28所高职示范院校之一,2012年之前,学校生源非常充足且生源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最为火爆,录取分数一直高于吉林省二本分数线。如今,学校也面临严重的生源压力。和2013年比,学校高考录取分数线下降了近百分。除了正常报考的学生外,一部分补录的学生分数非常低,他们文化课基础非常薄弱。基于生源质量现状,学校进行公共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生源特点
报考学校的学生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普通高考和自主招生。参加高考的学生有一定基础,个别学生因高考失误或偏科不想复读而选择该学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来校就读相对门槛比较低,很多学生的各科成绩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来自长春或周边地区(多是县城或农村),还有少部分录取学生来自湖南、浙江、四川、海南等省份,其高考分数都相对比较高。划分班级时,按专业所有学生在一起打乱重组。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学习基础也相差悬殊,这在英语水平上体现得更明显。
(三)学情的特殊性
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不同,需求决定需要。高职学生比较“功利”和“务实”,看重课程的实用性。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态度和想法,对专业课程学习一丝不苟,对英语学习不愿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认为英语和未来就业的关系不大,英语学科地位较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英语学科比较特殊,需要学生前期有一定基础。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个体差异大。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以前没有条件接受正规英语教育,学习资源有限,听说能力差,个别学生英语水平停留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上;有的学生偏科,别的科目都非常好,英语薄弱;还有的学生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学习,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不积极。同一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基础和态度都不一样,对英语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阻碍。
(五)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公共英语课程的作用
高職院校的课程类型相对于本科院校重理论和学术而言,大多重实践、职业性更强,主要侧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方向以企业需要为主。所有学生的专业主修课程都是围绕学生职业、就业和企业需求,公共英语课程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属于从属地位。
(六)传统英语分层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考试成绩划分不同层次班级,俗称“快慢班”。其弊端是:第一,不能最大程度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英语。尤其对于中间层次和后段位的学生,他们上课的班级没有榜样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更多的是水平基础相似学生的“同病相怜”和“自暴自弃”。第二,不适合高职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为了学生更好就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如果学生今后就业对英语没有太大的需求,完全可以选择另一种上课模式,降低英语的难度,培养别的技能,替代以往英语的课程标准。第三,传统的分层教学模式只局限在英语学科不同水平、不同难度程度的班级选择,现有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迎合职业需求的课程。
二、英语课分层教学改革中“英语 英中”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选课方面
选课前,教师对大一学生统一培训,详细介绍两门课程的特点和不同点,解答学生的疑惑。之后要求全校大一学生进行“英语”和“英中”课程的选课。基于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人喜好,根据选课结果,每个学院分为8个“英语班级”和3个“英中班级”,同一学院11个班级由不同教师同一时间上课。
(二)教材选取
“英语班”采用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的《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教程1》和《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教程2》。对于教材内容,教师集体研讨并进行了整合。把过难的或陈旧的部分做了删减或替换,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补充了一部分活页材料和影音资源辅助教学,让课堂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实用,有一定趣味性。
“英中班”采用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教程1》和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英中班”教师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集体开发的教材,内容更符合学校特点。学校主要是围绕汽车行业设置专业,同时也负责部分一汽集团的企业培训课程。因此教师在新教材的开发中,特别选择了很多和汽车行业有关的案例,并且加入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模块,让学生熟悉职场环境、学习先进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和理念。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英语班”,采用“通用英语(EGP) 职业英语(ESP)”教学模式上课。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要求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计划通过一年的英语课学习,上学期学生英语基本功和综合素质有全面提高(通过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下学期职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明显提升和进步(通过国家口语考试、部分学生通过CET4)。 在“英中班”,采用“初级职业英语(ESP)(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分层教学;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50-04
近年来,高职院校遭遇“生源危机”,学生质量逐渐下降,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程度加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尝试进行英语课程创新改革,采用“英语 英中”教学模式,结合校情,突破瓶颈,构建了高效学习的课堂。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分层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一)社会原因
高校扩招和高考学生规模的减少,对高职院校招生的影响较大。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首批28所高职示范院校之一,2012年之前,学校生源非常充足且生源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最为火爆,录取分数一直高于吉林省二本分数线。如今,学校也面临严重的生源压力。和2013年比,学校高考录取分数线下降了近百分。除了正常报考的学生外,一部分补录的学生分数非常低,他们文化课基础非常薄弱。基于生源质量现状,学校进行公共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生源特点
报考学校的学生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普通高考和自主招生。参加高考的学生有一定基础,个别学生因高考失误或偏科不想复读而选择该学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来校就读相对门槛比较低,很多学生的各科成绩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来自长春或周边地区(多是县城或农村),还有少部分录取学生来自湖南、浙江、四川、海南等省份,其高考分数都相对比较高。划分班级时,按专业所有学生在一起打乱重组。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学习基础也相差悬殊,这在英语水平上体现得更明显。
(三)学情的特殊性
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不同,需求决定需要。高职学生比较“功利”和“务实”,看重课程的实用性。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态度和想法,对专业课程学习一丝不苟,对英语学习不愿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认为英语和未来就业的关系不大,英语学科地位较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英语学科比较特殊,需要学生前期有一定基础。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个体差异大。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以前没有条件接受正规英语教育,学习资源有限,听说能力差,个别学生英语水平停留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上;有的学生偏科,别的科目都非常好,英语薄弱;还有的学生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学习,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不积极。同一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基础和态度都不一样,对英语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阻碍。
(五)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公共英语课程的作用
高職院校的课程类型相对于本科院校重理论和学术而言,大多重实践、职业性更强,主要侧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方向以企业需要为主。所有学生的专业主修课程都是围绕学生职业、就业和企业需求,公共英语课程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属于从属地位。
(六)传统英语分层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考试成绩划分不同层次班级,俗称“快慢班”。其弊端是:第一,不能最大程度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英语。尤其对于中间层次和后段位的学生,他们上课的班级没有榜样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更多的是水平基础相似学生的“同病相怜”和“自暴自弃”。第二,不适合高职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为了学生更好就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如果学生今后就业对英语没有太大的需求,完全可以选择另一种上课模式,降低英语的难度,培养别的技能,替代以往英语的课程标准。第三,传统的分层教学模式只局限在英语学科不同水平、不同难度程度的班级选择,现有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迎合职业需求的课程。
二、英语课分层教学改革中“英语 英中”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选课方面
选课前,教师对大一学生统一培训,详细介绍两门课程的特点和不同点,解答学生的疑惑。之后要求全校大一学生进行“英语”和“英中”课程的选课。基于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人喜好,根据选课结果,每个学院分为8个“英语班级”和3个“英中班级”,同一学院11个班级由不同教师同一时间上课。
(二)教材选取
“英语班”采用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的《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教程1》和《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教程2》。对于教材内容,教师集体研讨并进行了整合。把过难的或陈旧的部分做了删减或替换,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补充了一部分活页材料和影音资源辅助教学,让课堂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实用,有一定趣味性。
“英中班”采用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新航标职业英语综合教程1》和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英中班”教师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集体开发的教材,内容更符合学校特点。学校主要是围绕汽车行业设置专业,同时也负责部分一汽集团的企业培训课程。因此教师在新教材的开发中,特别选择了很多和汽车行业有关的案例,并且加入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模块,让学生熟悉职场环境、学习先进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和理念。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英语班”,采用“通用英语(EGP) 职业英语(ESP)”教学模式上课。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要求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计划通过一年的英语课学习,上学期学生英语基本功和综合素质有全面提高(通过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下学期职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明显提升和进步(通过国家口语考试、部分学生通过CET4)。 在“英中班”,采用“初级职业英语(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