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德满都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初建于公元723年,当时规模不大。公元12世纪,古纳·卡马·德瓦国王仅用一棵大树的木料造了一座木庙,尼泊尔语为“加德满达尔”。后来,人们以这座建筑为中心,大兴土木,修造房屋,向外扩展,逐渐发展成为尼泊尔最大的城市,“加德满达尔”这座寺庙的名称也被作为了城市的名字,并简化为“加德满都”。
人们经常用“屋有多少,庙有多少;人有多少,神有多少”来形容加德满都。的确,几乎每走两三步就会遇见一座寺庙,每一个建筑物就是一座寺庙。生息在此的人们大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佛教徒,他们用生命的1/3或者更长时间从事宗教活动。
与加德满都仅一河之隔的帕坦,是加德满都河谷中的第二大城市,建于公元299年,是尼佛教中心和古都之一,寺庙和古迹很多。
走在帕坦的杜巴广场上,阳光正透过薄薄的雾霭,洒在红砖高墙的帕坦故宫内的亭台楼阁上。无数庙宇一字排开,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飘荡着悠扬的音乐,那些色彩斑斓的纱丽不断在身边曼妙地飘过,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夕阳下,跟随着虔诚教徒的脚步,顺时针地转动经筒,在紫气氤氲的氛围下,突然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啊,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博卡拉
加德满都以建筑、历史、人文为主,博卡拉则是欣赏雪山的最佳选择。博卡拉市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城市四周被高耸的雪峰环绕,是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小城,以费瓦湖和其北部安纳普尔纳山脉以及鱼尾峰的湖光山色闻名于世。
安纳普尔纳雪山群被称为“徒步天堂”,是徒步旅行的最佳路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为这一路营造出美丽的田园风光,正如余秋雨所说:“喜马拉雅山为它挡住了北方的寒流,让天下的花树尽在南坡的阳光灿烂。”途中风景美不胜收,足以抵销一路的辛劳。从古老的村落走过,在耕作了几个世纪的梯田边上行走,背衬着湛蓝辽远的天空,白雪冰川发出耀眼的光芒。人们从高海拔的巨大高山杜鹃林间穿过,这些原始的高山杜鹃开花的时候会满山红遍。脚底沙沙作响的声音衬托森林是如此的寂静,不仅让人想象起花开的季节,那是何等的繁花似锦……
徒步旅行的最美景色,应该是布恩山日出。清晨,人们到达海拔3210米的山顶时,会惊奇地发现,安纳普尔纳雪山群巨人般地屹立在面前,此时,天边白色晨光微泛,雪山诡异地躲在灰白薄雾面纱后面。刹那问,太阳升起,将雪山之巅一座一座点燃——道格拉奇、鱼尾峰……一开始仅从一丁点金红色渐渐从山尖延伸到山体,很快就点燃了半个山峰,其他几座较低的雪峰也一个接一个被依次染成金色,只见白色的云海在脚下的半山腰间翻腾,悬崖边上的五彩经幡在凛冽的风中飘扬。随后,附近山坡上的枯草和大树也亮了起来,雪山对面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雪山湖泊费瓦湖,宁静清澈。住在湖畔面山的房屋里,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洁白的雪山,此时的院落,正盛开着鲜艳的紫红色花朵。在稻田的包围下,背倚橘红色外墙的小屋,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天空中不时有鸟群和彩色的滑翔伞掠过。喝一口冰凉的啤酒或者微苦的咖啡,深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举目四望,蓝天绿水,几只小船荡漾在轻飘迷雾的费瓦湖面,心情便随着湖面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一位穿纱丽的妇人,赤着脚站在湖水里,正从铜盆里取出衣衫,一件一件地平铺在金色的湖水上浣洗,然后将洗好的衣服铺在一旁的船头,安静的湖边能听到水从衣衫上滴落到湖里清脆的溅落声
帕斯帕提那寺
巴格马蒂河边上的帕斯帕提那寺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庙宇之一,俗称烧尸庙。这座庙宇拥有三层式屋顶,周围还有一些漆成黄色和白色的建筑物,这里只允许印度教徒进入。在寺庙附近的河畔,坐落着尼泊尔最大的火葬场阿里雅火葬台,是印度教徒举行火葬的地方。印度教相信,死后燃烧躯体、并将骨灰洒放河中,灵魂就可以脱离躯体而得到解脱。
尼泊尔人的火葬仪式非常简单,遗体火化时,死者经过简单的仪式用黄布包起,放在紧靠河边的平台上由四根原木搭的架子上焚烧,3个小时后,灰烬被推到河里,随水而逝。
在巴格马蒂河畔,每天都上演着平静的生死诀别,当灰烬随水流逝时,孩童正在河中开心嬉戏,妇女正在河边浣洗衣衫……这一切,是怎样一种对生死的坦然与淡定?这不正是仓央嘉措《问佛》中写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的超然吗?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初建于公元723年,当时规模不大。公元12世纪,古纳·卡马·德瓦国王仅用一棵大树的木料造了一座木庙,尼泊尔语为“加德满达尔”。后来,人们以这座建筑为中心,大兴土木,修造房屋,向外扩展,逐渐发展成为尼泊尔最大的城市,“加德满达尔”这座寺庙的名称也被作为了城市的名字,并简化为“加德满都”。
人们经常用“屋有多少,庙有多少;人有多少,神有多少”来形容加德满都。的确,几乎每走两三步就会遇见一座寺庙,每一个建筑物就是一座寺庙。生息在此的人们大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佛教徒,他们用生命的1/3或者更长时间从事宗教活动。
与加德满都仅一河之隔的帕坦,是加德满都河谷中的第二大城市,建于公元299年,是尼佛教中心和古都之一,寺庙和古迹很多。
走在帕坦的杜巴广场上,阳光正透过薄薄的雾霭,洒在红砖高墙的帕坦故宫内的亭台楼阁上。无数庙宇一字排开,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飘荡着悠扬的音乐,那些色彩斑斓的纱丽不断在身边曼妙地飘过,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夕阳下,跟随着虔诚教徒的脚步,顺时针地转动经筒,在紫气氤氲的氛围下,突然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啊,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博卡拉
加德满都以建筑、历史、人文为主,博卡拉则是欣赏雪山的最佳选择。博卡拉市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城市四周被高耸的雪峰环绕,是一座拥有10万人口的小城,以费瓦湖和其北部安纳普尔纳山脉以及鱼尾峰的湖光山色闻名于世。
安纳普尔纳雪山群被称为“徒步天堂”,是徒步旅行的最佳路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为这一路营造出美丽的田园风光,正如余秋雨所说:“喜马拉雅山为它挡住了北方的寒流,让天下的花树尽在南坡的阳光灿烂。”途中风景美不胜收,足以抵销一路的辛劳。从古老的村落走过,在耕作了几个世纪的梯田边上行走,背衬着湛蓝辽远的天空,白雪冰川发出耀眼的光芒。人们从高海拔的巨大高山杜鹃林间穿过,这些原始的高山杜鹃开花的时候会满山红遍。脚底沙沙作响的声音衬托森林是如此的寂静,不仅让人想象起花开的季节,那是何等的繁花似锦……
徒步旅行的最美景色,应该是布恩山日出。清晨,人们到达海拔3210米的山顶时,会惊奇地发现,安纳普尔纳雪山群巨人般地屹立在面前,此时,天边白色晨光微泛,雪山诡异地躲在灰白薄雾面纱后面。刹那问,太阳升起,将雪山之巅一座一座点燃——道格拉奇、鱼尾峰……一开始仅从一丁点金红色渐渐从山尖延伸到山体,很快就点燃了半个山峰,其他几座较低的雪峰也一个接一个被依次染成金色,只见白色的云海在脚下的半山腰间翻腾,悬崖边上的五彩经幡在凛冽的风中飘扬。随后,附近山坡上的枯草和大树也亮了起来,雪山对面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雪山湖泊费瓦湖,宁静清澈。住在湖畔面山的房屋里,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洁白的雪山,此时的院落,正盛开着鲜艳的紫红色花朵。在稻田的包围下,背倚橘红色外墙的小屋,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天空中不时有鸟群和彩色的滑翔伞掠过。喝一口冰凉的啤酒或者微苦的咖啡,深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举目四望,蓝天绿水,几只小船荡漾在轻飘迷雾的费瓦湖面,心情便随着湖面的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一位穿纱丽的妇人,赤着脚站在湖水里,正从铜盆里取出衣衫,一件一件地平铺在金色的湖水上浣洗,然后将洗好的衣服铺在一旁的船头,安静的湖边能听到水从衣衫上滴落到湖里清脆的溅落声
帕斯帕提那寺
巴格马蒂河边上的帕斯帕提那寺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庙宇之一,俗称烧尸庙。这座庙宇拥有三层式屋顶,周围还有一些漆成黄色和白色的建筑物,这里只允许印度教徒进入。在寺庙附近的河畔,坐落着尼泊尔最大的火葬场阿里雅火葬台,是印度教徒举行火葬的地方。印度教相信,死后燃烧躯体、并将骨灰洒放河中,灵魂就可以脱离躯体而得到解脱。
尼泊尔人的火葬仪式非常简单,遗体火化时,死者经过简单的仪式用黄布包起,放在紧靠河边的平台上由四根原木搭的架子上焚烧,3个小时后,灰烬被推到河里,随水而逝。
在巴格马蒂河畔,每天都上演着平静的生死诀别,当灰烬随水流逝时,孩童正在河中开心嬉戏,妇女正在河边浣洗衣衫……这一切,是怎样一种对生死的坦然与淡定?这不正是仓央嘉措《问佛》中写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的超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