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日渐提升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借助激励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以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激励性教育评价中建立个人自信,提升学习效率,进而高效完成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 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和课堂参与效果进行鼓励,借助认可和引领性的教育评价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的教学策略。为了达成良好的教育实施效果,教师可以借助教师激励性评价的实施,学生激励性评价的实施和多媒体资源激励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多元教育评价,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体验。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意义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其认知能力和个人素养已经在多年的知识学习中已有初步建立,故而教师借助语文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不仅能对其成长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将对语文课堂的教育实践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激励性评价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将帮助其建立个人自信,提升课堂参与,结合激励性评价中的内容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认知。
  2.激励性评价能实现教育引领,引导学生找到学习方向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激励性评价不仅是对其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于后续学习方向的指导—学生将会根据激励性评价的引导找到后续知识学习和能力应用过程的基本方向,不断进步。
  3.激励性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评价引领中延续学习动力,在课堂的参与和体验中实现语用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建立
  激励性评价的实施将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受到激励,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后续的语文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究过程中,最终取得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4.激励性评价能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始终跟随教育节奏参与学习
  激励性评价的多元化实施能帮助教师取得良好的教育培养效果,也能借助激励、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节奏,高效完成后续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现状
  教师为了实施激励性评价,需要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激励性评价实施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其当前的实施现状。经过对多所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教育文献的探究,可知主要表现于以下四点:
  第一,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在课堂上加以利用。绝大部分教师都了解激励性教育评价的意义,并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应用,借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第二,大部分学生能受到激励性评价的鼓舞,并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参与,踊跃实践。激励性评价的实施将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被赞同,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最终更积极地投入到后续的语文知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
  第三,当前的激励性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教师口头给予的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的实施缺少系统化的实施方案,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随机”使用,并未将激励性评价的实施加以系统化、专业化完善。
  第四,激励性评价的内容较为笼统,多为“你很棒”“你真厉害”等,缺乏针对性的激励引导作用。众所周知,从教育心理层面来看,笼统性的教育评价话术往往无法对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教育引导,也无法帮助学生找到未来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在评价中针对性实施评价激励,以期促使学生感受到被认可感的同时找到语文学习和探究的正确方向。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开展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接下来,笔者将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进行阐述,以期引领学生在激励中实现进步。
  1.教师主导的激励性评价
  所谓教师主导的激励性评价,就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为评价客体的教育评价形式。在教师主导的激励性评价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针对学生日后的努力方向进行引导,以期借助完善的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文章时,笔者请班级中的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并在自主朗读熟悉之后请学生站起来,带着感情进行课文朗读。一开始,笔者发现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班级中没有人举手。此时笔者及时借助激励性评价进行鼓励:我刚才听到了大家的自主朗读,我认为大家不仅能流利完成课文的诵读,还能将作者对于草原的热切和喜爱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语毕,班级中有几位学生举手想要参与课文的朗诵,且完成了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在大家完成课文的朗诵后,笔者再次针对大家的学习态度和朗读成果进行激励性评价: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了大草原上,甚至闻到了青草的味道,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大家在我的激励性评价中感到很兴奋,纷纷为自己朗诵取得的良好效果感到自豪。可见,借助笔者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不仅建立了朗读积极性,还提升了朗读参与自信。
  2.学生参与的激励性评价
  学生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就是以评价双方均为学生加以开展的教育评价形式。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同学之间的肯定和认可有时候比教师的激励更具效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参与的激励性评价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以期促使学生在同窗之间的互相鼓励,欣赏和评价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例如,在学完《宿建德江》这首诗歌之后,笔者请学生背诵。在语文课堂上,笔者想要检验大家的古诗词記忆效果,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检验,进而借助小组合作高效完成对古诗词记忆效果的检验。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自信,提升记忆效率,笔者请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完成了背诵之后,其他人针对其记忆效果进行客观的激励性评价。通过小组中的互相激励性评价,笔者发现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在互相认可和鼓励中建立了学习自信,并切实在评价中实现了进步和成长。
  3.媒体资源的激励性评价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眼中,多媒体要比人更客观,因此多媒体中展示的激励性评价将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故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多媒体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资源应用中接受激励性评价,进而高效建立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在学完《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之后,笔者借助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了知识学习效果的检测软件,并鼓励学生以抢答的游戏形式参与问题的回答。在课堂上,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出了“三首古诗分别咏诵了哪些事物”“三首古诗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以口头表述的形式回答,而多媒体软件会根据学生的语音检测其问题回答的正确性,进而给出客观、理性的激励性评价。最终,学生不仅借助这种趣味性的激励性评价建立了学习自信,还在课堂的参与和体验中实现了学习能力的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为了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借助激励性评价策略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并引领学生在激励中建立个人自信,在激励中完成自我认知,在激励中找到学习方向,进而逐步在激励性评价的鼓励和引导下完成语文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科素养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陆雯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和“导”》,《才智》2019年第28期。
  [2] 韩璐《激励性评价要恰逢时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激励性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1期。
  (本文为2019年度兰州市个人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19]GR2458,主持人王学春)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历史教师在教授学生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在历史核心素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时空观的建立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历史变迁、历史发展有更深刻的认知,有效提升教师历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方面,当前教育界将两者的融合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融合,不仅使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格品质以及审美能力,而且也为低段学龄的学生提供了充分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为今后传统文化的教学打下了重要基础,有利于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
摘 要: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門课程,其教学情况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文本理解及解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较浅,对外界充满了好奇,而阅读是开阔
师训专家李源田先生提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有“五度”:温度,关爱生命的人文底色;厚度,具有宽厚知识底蕴的学科本色;精度,具有精湛教学技能的专业亮色;力度,具有创新教育思想的科研成色;高度,体现教师发展和谐之美的人格特色。语文学科显然最贴近“人文”“人格”这些关键词,那么当下的语文教育有“温度”与“厚度”吗?  笔者认为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存在两大弊病,一是“趋同”,二是“伪动”。课堂,尤其是初中课堂,更需
摘 要:进入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写作、了解写作、熟悉写作的基本过程,正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积累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从观察类写作教学入手,在对该类别写作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学中年级观察类写作的具体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类写作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观察类写作 小学中年级 语文教育 创新教学  观察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创造的开始,写作能反映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所观所感所获,也是小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逐渐向科技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班级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小学生活泼好动,做不到立马投入学习,更加需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本文围绕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问题进行阐述,借此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多媒体教学使用方法,做到对媒体技术与学生学习紧密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技术 实践与思考  著名科学家布鲁诺曾说:“科学
摘 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必要措施,因为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自主的,甚至是充满创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优化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以主体身份投身于语文学习,及时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将从分析变革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入手,重点分析优化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转变 指导策
摘 要:特级教师肖培东的语文课堂灵动自在,别具一格,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笔者聚焦诗意,探微肖培东的语言教学艺术,从教学预设、课堂生成、文本朗读、语言建构、人文关怀等方面探寻肖培东诗意语文课堂的智慧与精彩。  关键词:诗意 肖培东 教学艺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2.030  学技巧,他仰望教育的美好姿态,他行走于诗意中的自在惬意……无不凝练成了他独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做好历史故事的引入工作。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 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56  在教育改革迅速推进的背景之下,历史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
摘 要:理解诗歌需要经验和体验基础,由于年龄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初中生在理解诗歌时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经验与体验不足,从而制约了他们的理解。同时,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理解与想象产生新的心灵体验,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笔者通过布置多种形式的体验性作业,弥补了学生的经验缺陷,增进了诗歌体验,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歌教学 体验性作业 创设  我国古典诗歌短小精炼,或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