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涌动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家叶澜认为“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和研究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学习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笔者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活”起来,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沉浸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起点,而学生的兴趣源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力求做到让语文教学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享受乐趣,提高语文素养。如在识字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组合生字”“送字回家”“孪生聚会”“竞赛激励法”等游戏教学法。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识记了汉字,而且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学习之门。
  二、巧妙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会使学习变为学生的负担。如笔者以“学做小小导游员”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第一,角色扮演。为来校参观的客人做导游,重点介绍校园的一处景物或建筑;或者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或建筑,然后写命题作文《校园一角》;第二,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变化调查采访活动。学生可以实地观察家乡,并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在某一方面发生的变化。调查访问结束后,学生可进行小组交流,针对他人的调查主题,提供自己了解的信息,然后把了解到的、感受到的家乡变化写下来,完成命题作文《家乡的变化》;第三,向游客介绍未来家乡的发展蓝图,做“家乡未来小设计师”。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社会调查,从环保、经济、社区生活、风景区建设等方面选取一个专题,了解家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上网、课外阅读、收看影视、访谈等方式,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最后将发现的问题和了解到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未来家乡设计“发展蓝图”,并完成半命题作文《未来家乡的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术道德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建立一套完整且完善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机制,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大量扩招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变得浮躁与急功近利,
几年来,总有人问我,你是校长,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北京四中的特点概括出来?我想了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北京四中是一所坚持和坚守着理想主义的学校。简单地说,我们所追求的,不全是那些触手可及的现实的东西。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两个美国小孩儿,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想。有一个小孩儿一下子说出了两个理想:希望有一匹小马和去埃及旅行。另一个孩子始终没有说出来。于是老师建议这个没说出理
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隐藏在有限之中。可以说,教育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深刻。  “细节往往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教学现场,切入“袖珍问题”,剖析“细节要害”,直奔“教学主题”,破解“一线困惑”。  细节一:“今天陈娟不错”是鼓励,也是批评的表扬  笔者旁听六年
江西警察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公安高等院校,具有公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性。学院在《关于制定2012年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开展“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多元培养(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改革措施,将为学院开展个性化教育与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发展机遇。  一、影响个性化教育因素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或试卷,都会存在计算出错、审题不清甚至漏题等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克服粗心都显得束手无策。马虎、粗心,看似问题很小,却不容易解决。不过,粗心并非“绝症”。如何纠正学生的马虎?笔者开出了妙方: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马虎是一种习惯,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于求成。对待学生的马虎,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也要多和孩子沟通,
方正的文字,总是让我感叹她怎么能包孕大师们深沉而多情的思想;字斟句酌,总是让我感受到人生种种的绚烂与黯淡。我固执地认为,语文是最具有人性美的一门学科。但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大汗淋漓,甚至泪流满面时,总是会和一些茫然的眼神交汇,那里面分明透露出“莫名其妙”这四个字。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急”,教师没有让课堂“慢”下来。教师急着把自己的见解灌输给学生,却忘了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急着把学生需要慢慢领悟的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的传统教材,我们把它当做“虚构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反衬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的经典文言文来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忽略了文章精彩描写的内涵。  笔者认为,在教学此文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新解《桃花源记》精彩描写的内涵,展现桃源世界的和谐美:  一、桃源内外的和谐景  在作者笔下,桃源村内不见桃树,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摘要: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院史上流传至今的文化、历史与宗教的结合体,具有开放性、公共性的特点,可以反映出地区特色与人文风俗。本文以宜春地区的双林寺、宝峰寺、百丈寺三大名寺为主要论述对象,分析了宜春寺庙园林的特点,并提出在原址重建、原样重修、反对人工做旧的保护性意见。  关键词:宜春 寺庙园林 地域性 保护性意见  中国古典园林以东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被尊为“世界园林之母”。由于当今社会与经济使人
摘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发言习惯。提问时,有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经常答非所问。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途径,也成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发言习惯 培养途径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应该积极发言,形成良好的发言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使学生在课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讲,要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促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