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才是真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nyho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基础梳理
  1. 题组训练一
  (1) 若A=-1,0,1,2,3,B=2,3,4,则A∩B=.
  (2) 若A=x|-1  (3) 若A=x|-1  (4) 若A=x|-1  简答 (1) 2,3 (2) (2,3) (3) 2 (4) 3,+∞
  点评 本题组是求两个集合的交集,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区别,但试题的难度却在不断上升,并且都在应当掌握的范围内,其本质就是题(1).
  2. 题组训练二
  (1) 若A=x|x2-2x-3<0,B={x|x2-6x+8<0},则A∩B=.
  (2) 若A=x|x2-2x-3<0,B={x|x2-(a+4)x+4a<0},A∩B=2  (3) 若A=x|x2-2x-3<0,B={x|x2-(a+4)x+4a<0},A∩B=,则a∈.
  简答 (1) (2,3) (2) 2 (3) 3,+∞
  点评 本题组在上一题组的基础上又有提高,除了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外,首先要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本题组的训练,希望能根据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意义,养成一题多变的好习惯,逐步实现多题归一的认知目标.训练时,可以随即将交集换成并集,或变化成补集,确确实实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拓展延伸 设A={x|x2+4x=0},B={x|x2+2(a+1)x+a2-1=0},其中x∈R,如果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A∩B=B得BA,而A=-4,0,Δ=4(a+1)2-4(a2-1)=8a+8
  当Δ=8a+8<0,即a<-1时,B=,符合BA;
  当Δ=8a+8=0,即a=-1时,B=0,符合BA;
  当Δ=8a+8>0,即a>-1时,B中有两个元素,而BA=-4,0;
  ∴B=-4,0,得a=1.
  ∴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或a≤-1.
  点评 因为本题中集合A是含两个元素的集合,而BA,所以集合B可能是空集、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含两个元素的集合,正好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B中只含一个元素时,这个元素必须是A中两个元素中的一个;当B中含两个元素时,这两个元素必须和A中两个元素完全一样.
  思考 若将本题中的A∩B=B改为A∪B=B你能求出a的范围吗?
  二、 方法归纳
  【例1】 设M={x,y|y=2a2-x2,a>0},N={x,y|(x-1)2+(y-3)2=a2,a>0},求M∩N=时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 如右图,集合M表示以O(0,0)为圆心,半径r1=2a的上半圆,集合N表示以O′(1,3)为圆心,半径r2=a的圆.这两圆的半径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但|OO′|=2.当两圆外切时,2a+a=2,a=22+1=22-2;当两圆内切时,2a-a=2,a=22+2.
  ∴a的最大值为22+2,a的最小值为22-2.
  点评 M∩N=反映两个集合M,N所表示的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处理本问题恰恰到好处,直观、简单、明了、易懂.
  【例2】 设函数y=x2+ax+b,A=x|y=x=a,M=a,b,求M.
  解析 由A=a得x2+ax+b=x的两个根x1=x2=a,
  即x2+(a-1)x+b=0的两个根
  x1=x2=a,
  ∴x1+x2=1-a=2a,得a=13,
  x1x2=b=19,∴集合M=13,19.
  延伸 从集合U=a,b,c,d的子集中选出4个不同的子集,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a,b都要选出;
  (2) 对选出的任意两个子集A和B,必有AB或BA,那么共有种不同的选法.
  简答 36
  点评 (1)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要求我们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集合间的关系;
  (2) 空集与全集是特殊的集合,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要加以讨论;在题目中出现“至多”、“至少”等信息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补集思想.
  (3) 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及命题立意的发展变化,我们应运用好集合思想,把握问题的整体与共性,善于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有关问题,同时强化用集合的观点去理解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
  牛刀小试
  1. 若集合A=1,4,x,B=1,x2且A∩B=B,则x=.
  2. 设集合A={x-3≤x≤2},B={x|2k-1≤x≤2k+1},且AB,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3. 设集合A=a|a=n2+1,n∈Z,集合B=b|b=k2-4k+5,k∈Z,则集合A和B的关系是.
  4. 若集合A=x|2x-1|<3,B=x2x+13-x<0,则A∩B=.
  5. 已知集合M=-1,1,N=x12<2x+1<4,x∈Z,则集合M∩N=.
  6. 设P和Q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Q=x|x∈P,且xQ,如果P={x|log2x<1},Q=x|x-2<1,那么P-Q等于.
  7. 若集合A=a,b,B=x|xA,M=A,求
   綂 BM.
  8. 已知集合A=x|-2≤x≤a,B={y|y=2x+3,x∈A},C={z|z=x2,x∈A},且CB,求a的取值范围.
  9. 全集S=1,3,x3+3x2+2x,A={1,2x-1},如果
   綂 SA=0,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 已知集合A={x|x≠2n或x≠3n,n∈N,1≤x≤100},试求集合A的元素之和.
  【参考答案】
  1. 0或-2或2
  2. -1≤k≤12 3. A=B
  4. x-1  5. -1
  6. x|0  7. xA,则x=,{a},{b},{a,b},B={,{a},{b},{a,b}}
  ∴CBM=,a,b.
  8. B=x|-1≤x≤2a+3,当-2≤a≤0时,C=x|a2≤x≤4,
  而CB 则2a+3≥4,即a≥12,而-2≤a≤0,这是矛盾的;
  当0  则2a+3≥4,即a≥12,即12≤a≤2;
  当a>2时,C=x|0≤x≤a2,而CB,
  则2a+3≥a2,即 2  9. 由
   綂 SA=0得0∈S,即S=1,3,0,A=1,3,
  ∴2x-1=3x3+3x2+2x=0,∴x=-1.
  10. 设U=1,2,3……,则
   綂 uA={x|x=2n且x=3n,1≤n≤100}
  ={x|x=6n,x∈N,1≤n≤100},
  于是集合A中元素之和
  =(1+2+…+100)-(6+12+…+96)=4234.
其他文献
高考数学既考查同学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又考查大家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在高考的数学试卷中有许多试题,都植根于课本,是课本中例题、习题以及练习题改编而来的,或在课本中找到试题的影子.  类型一:考查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例1】 (2011江苏1)已知集合A={-1,1,2,4},B={-1,0,2},则A∩B=.  分析 根据符号A∩B的意义以及两个集合交集的含义
期刊
数学应用泛指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或解决任何可与数学建立联系的实际问题,这需要透彻理解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包括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方法形成的过程、数学结论的推证过程及其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  1. 实数对(x,y)与点的对应——列表描点是最基本的建模方法  实数对(x,y)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函数图像的本质含义.  【例1】 某商场统计了5个月空调
期刊
集合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通常以一个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三种语言及相互转化,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集合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这种考查方式会持续保持稳定.  解决集合问题,应力求做到“三化”.  (1) 意义化:即首先分清集合的类型,是表示数集、点集、方程集、不等式集,还是某类图形?是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还是表示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  (2)
期刊
Ⅰ. 单项选择    1.I fell in_________love with Amsterdam_________very first time I visited the city.     A./; the  B./; a  C.the; the  D.the; a  2.Not until he left his home_________to know how i
期刊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性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存在性命题。在方程与不等式中考查这两类命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好多考生常常将两个命题混淆,感到难以把握.  一、 全称性命题  不等式中全称性命题实质就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设计独特,涉及到函数、不等式、方程、导数、数列等知识,渗透着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期刊
语文Ⅰ(试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卷帙/秩序反哺/抚恤金社稷/光风霁月  B. 憨厚/俯瞰车模/摩托艇鏖战/独占鳌头  C. 怡悦/贻害屏蔽/停机坪渔樵/翘足而待  D. 走廊/稂莠同庚/更年期窠臼/焚膏继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
期刊
对于二元一次不等式和简单线性规划,江苏省高考中重点考查根据线性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复习中应适度拨高要求,能够根据线性约束条件对应的平面区域及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如斜率、截距、面积、距离等)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试题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会与函数、解析几何相结合,难度中等偏下.  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1】 若S为不等式组x≤0,  y≥0,  y-x≤2.表示
期刊
Part One 单词专讲    1.rid  【分析】rid vt. 解除,免除,使摆脱  后面常接of,构成短语rid sb./sth. of sth./sb.。  We will have to rid the guy in the street. 我们必须在街上摆脱那个家伙。  【拓展】(1)rid还可构成短语be rid of, 意为 “免除,摆脱,去掉”。如: 
期刊
自从高中数学新增加了线性规划知识点后,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题型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简单判断可行域、最值等问题在向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比值、距离及已知最值求目标函数中参量取值的逆向问题转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线性规划”已实现“知识性”向“工具化”的华丽转身,目前线性规划与高中数学各个模块进行的有效融合,充分体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进行命题的新趋势.  异常抽象的问题,必须
期刊
1. 高淑珍和她的爱心小院  56岁的高淑珍,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