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阅读对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wei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角度创意性的阅读,在教师的智力支撑下,教师把阅读话语权交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脚,启发学生个性阅读,使学生在“多角度创意性”阅读实践中,突破思维定式,学生就一定会在阅读上创造出灵动鲜活的成果出来,阅读教学高效率的生机勃勃的局面就会出现。
  关键词:多角度;小学生;能力
  一、 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思路
  阅读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向。实施多角度创意性的阅读,有助于冲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定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阅读,是开拓阅读教学思路的新途径新策略,多角度的阅读,就是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从不同的方面去感觉和发现文章的秘密,从而全方位地、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的理念,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运用多角度阅读的策略,建立新的阅读教学生态,促使阅读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思维活动走向丰富的思维活动,促进阅读教学的靈活生动,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素养。
  二、 “多角度创意性”阅读的策略
  概括地说,“多角度创意性”阅读的策略,主要是多读、巧问、灵思、异表。
  (一) 多读
  1. 朗读涵咏
  阅读教学是离不开朗读的,读占鳌头,往往是一节优质阅读课的重要选择。朗读涵咏是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最重要的手段,也可以是创意性阅读的一种手段。但是,运用不同的语调、使用不同的节奏和语速,就会造成对文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比如六年级《匆匆》一课倒数第二段的朗读,就有不同的读法,体现不同的感受。在阅读课教学中,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朗读方式,也要运用不同的朗读风格在课堂上呈现。
  2. 循序变序
  所谓循序阅读,就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
  所谓变序阅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结尾或文中的重点部分,如对重点段、过渡句的阅读理解,然后在其牵动下,理解全篇。变序阅读,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部分加以领会。
  3. 以点带面
  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领起全文的关键词句,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把文章的主要思想抓住。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不确定)找到“不确定”这个词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
  这样抓住了课文阅读的“点”,引起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重新建构,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整体性。
  4. 比较异同
  可以与同组课文进行比较。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课“人物描写一组”,可以进行比较人物描写的异同。也可以在同一篇文章中,抓住相似的语句,进行比较。如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每一段有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不同的意义和感情。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每一段结尾有类似的反问句,也有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二) 巧问
  提问是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手段。但是,长期以来,课堂提问却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弊端问题。一问到底,随意提问,让阅读教学非常肤浅,流于形式。其实,怎么样问,是一项非常有技巧的问题。在“多角度创意性”阅读的语境下,提问是一种技巧,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主题式提问。就是以课文为一整体,围绕文章主题来提问,让学生围绕主题来思考,来论证,不做琐碎的一问一答。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抓住“美丽”这个关键词,进行主题式提问: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美丽”的意义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美丽”意义是一样的吗?这样的问题,统领课文的全部内容,也把思想内容纳入其中。培养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2. 猜想式提问。在课文的留白处,进行提问,引发学生对事情过程、结果、或者人物的心理、行为进行大胆的、有理有据的猜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教师提问:这一夜中周总理做了哪些工作?其工作状态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学生根据前后文的描写,可以猜测出周总理的工作状态,从而更深刻理解周总理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的高尚品质,激发对伟人的爱戴之情。
  3. 环扣式提问。要理解好一篇文章,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语文老师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或者从单元主题的意图来设计出一组有探究目的、有思维层次的系统性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穿墙破洞,洞穿问题的本质。如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我提问:小女孩划了几次火柴?都有什么变化?变化了那么多次,有一种是没有变的,那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化?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让阅读思维走向深入。
  4. 投石式提问。就是学生以为没什么思考价值的时候,老师把一个问题作为“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巨大的浪花,这一提问形式有利于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对“司空见惯”内容的探究。教《桥》时,老师提问:这篇课文是否写了一座桥呢?课文为什么要以“桥”做为题目?“桥”在本课中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容易忽略的,老师这样一问,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石头,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热烈的讨论,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作者简介:
  张艳秋,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据。在问卷调查中,学生阅读量不足;读书目的性不强;练笔少且表达能力差。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从扩大课外阅读视野;鼓励多写多练;揣摩与模仿名作技法等方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的,就规律而言,阅读能力的发展要先于写作能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教育创新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目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是其中一种有效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该学习模式具有良好的合作性与交流性,同时,也可以在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学;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中学物理新课
摘要:汽车维修专业是高职中的一项重要课程,为了适应现在的教学体系,在高职课程中引入了新的现代学徒体制作为一项全新的课程体系。本文着重解释了这项全新的学徒制课程体系,并就这种全新体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汽车维修;汽修专业;学徒制;体系建设  一、 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汽车维修专业专门为现代课程提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体制,“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为主,以对高职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的今天,对教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每一个行业都例行推崇人本理念,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目前小学教育管理阶段,必须融合新课程改革目标以及要求,不断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渗透人本理念,并融合师资队伍的强大建设,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探讨,以此来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教学管理中运用人本理念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教育管理
摘要: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学生在课堂或在生活中的自我觉察能力,是最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觉察意识来自知识的积累;觉察意识来自思维的培养;觉察意识的精准,从细节入手。  关键词:觉察力;积累;思维;细节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是多年来英语教学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更新观念;培养能力  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能力培养提上了日程。英语教学必须更新观念,从“重语言知识”的应试能力转变为“重能力运用的素质教育”。  不言而喻,教材变,教法变,
摘要:高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将学习理论应用到实践场合中最好的学习模式中,本文探究了高职钳工专业的学生如何锻炼自我的职业素养,利用模块式实训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模块式实训法;高职钳工;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将在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的非常重要的模式,在模块式实训法的指导下,高职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