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新中国砥砺奋进70年的历史逻辑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这句话全面而深刻地概括了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鲜明回答了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明确指出了前进征程上团结奋斗的方向。70年的时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却是岁月峥嵘、沧桑巨变的70年。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和曲折,逐渐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救国救民革命道路,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国家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立起独立的、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各项事业的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有了根本性保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吸收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进行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使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中国和中华民族由富裕逐步走向强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从站起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历史逻辑也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科学性、真理性、规律性和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实现伟大梦想,要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干事创业;要做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全面从严治党;要做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不管前进路上有多少风险挑战,只要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历史见证了新中国70年巨变,历史也必将见证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执笔人:李 喆)
  责任编辑:石 雷
其他文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刊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更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刊编辑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时代使命的践行者,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对党刊编辑记者的具体要求,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 
期刊
吉鸿昌(1895—1934年),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共党员,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等职。1933年,参与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年,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1934年11月被捕,后于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吉鸿昌,原名吉恒立,1932年4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首气贯长虹的诗作,就是一代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
期刊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12个省(区)的50个县(市)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隆德县是宁夏7个试点县(区)之一。2019年5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隆德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不断探索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满足
期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央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党员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走好新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要求我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
期刊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们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为全党做好新时代宣传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和基本遵循,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在党的宣传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宣传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期刊
9月16日上午,银川市四套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同步开班。金凤区、贺兰县、灵武市,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等30余个县(区)部门的读书班也同步开班。中央及自治区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后,在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银川市迅速召开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及时部署传达,随后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也立即行动,分别召开动员会,确
期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近日,记者慕名来到灵武市临河镇采访退伍老兵马生忠,刚到黄河边,就见他从不远处的河边赶来,头戴大檐草帽,身穿短衣短裤,步履轻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其实老马已经接近60岁了。  自从2003年在黄河边以为洒水车抽水装水为生以来,工作之余,马生忠先后从河里救出26名落水者,网友和乡亲们都称他是“黄河边上生命的守护者”。  舍己救人显本色  钻进马
期刊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全新课题、创新工程。宁夏虽然没有被列入全国试点,但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自觉担当,先行先试,对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点、示范点进行积极探索。目前,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呈现良好态势。截至2019年8月底,7个试点县(区)的20个乡镇、67个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全部挂牌成立,并向群众
期刊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目标的支撑。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党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全力支持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工作,及时配齐配强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和各党支部班子。要求离退休干部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为老同志搭建平台,引导老同志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创造条件支持老同志开展力所能及的一些工作,为社会和公安事业发挥余热。党总支以创新离退休干部学习模式为抓手,围
期刊
宁夏育才中学建校13年来,始终不忘肩负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始终以抓学习、求团结、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巩固先进性教育、“争先创优”活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教育扶贫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师生之间的团结,共同谱写民族团结华章。  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进一步加快宁南山区脱贫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