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鉴定卡与焦磷酸测序鉴定酵母样真菌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Vitek2 Compact YST鉴定卡与焦磷酸测序分析鉴定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能力。

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 YST鉴定卡和焦磷酸ITS1区测序分析回顾鉴定了2011年度济南军区总医院临床分离的酵母样真菌。焦磷酸测序法不能鉴定到种的菌株用Sanger法ITS1区测序复核。YST与焦磷酸测序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用API 20C复核。

结果

分离自本院2011年临床送检的各类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酵母样真菌共282株。ITS1区反向焦磷酸测序分析除3株只能鉴定到相似菌种外,其余菌株均能明确鉴定到种,且与其代表参照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焦磷酸测序法未能鉴定到种的3株菌,Sanger法测序分析仍然不能完全区分。YST卡未能鉴定的有7株,低分辨率(即鉴定百分率<80%)的有14株,另有6株鉴定错误,鉴定符合率为90.4%,不同种类的酵母样真菌YST卡的鉴定符合率不同。

结论

焦磷酸测序法ITS1区反向测序分析能够完成绝大多数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的菌种鉴定;Vitek 2 Compact YST卡鉴定基本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但要注意规范标准操作,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对一些少见菌种还需结合其分离部位、菌落及菌体特点等综合判断其鉴定结果正确与否。(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290-293)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总结分析2004至2013年全国中孕期母血清产前筛查室间质量评价的实验室结果,为提高产前筛查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04至2013年卫生部临检中心每次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发放5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要求各产前筛查实验室检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报结果,评价实验室检测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free β-HC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5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且近1周内接受常规治疗后血压仍不稳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4例。所有患者进行GAP-7焦虑量表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分为3组:Ⅰ组(无焦虑)28例,Ⅱ组(轻度焦虑)81例,Ⅲ组(中重度焦虑)55例。比较3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
合理的岗位设置、清晰的岗位职责是现代临床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与岗位设置相对应的人员资质、与资质相对应的教育培训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前提与保证。本文重点介绍了临床实验室岗位设置与人力培训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临床实验室岗位设置与人力培训的特点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70-172)
我国为降低新生儿非整倍体疾病的发生开展了大量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工作,但仍然存在着覆盖率低、后续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产前筛查的效率、降低假阳性率,大力发展快速产前诊断技术及其他新技术是突破“瓶颈”的关键。胎儿游离DNA技术是一种“近似于诊断的筛查”,在非整倍体的筛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定量PCR等快速诊断技术,有望用于非整倍体高危人群的后续诊断。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微缺失综合征的
1988年,英国报道了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ce Enterococcus, VRE),随后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也相继检出VRE。目前VRE已成为重要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美国卫生感染监管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ISS)将其列为引起院感的第二大病原菌[1]。国内VRE分离率一般低于国外,但近年V
期刊
目的检测不同患病程度、不同病程阶段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白介素-18(IL-1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S-100蛋白B(S-100B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实验研究,以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临床确诊的67例(轻度HIE 23例,中度HIE 23例,重度HIE 21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期(
非肌球蛋白重链9相关疾病(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9 related diseases,MYH9-RD)是一种少见的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液疾病,具有典型的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包涵体三大特点以及肾脏受累、听力受损和白内障等临床表型。由于此病临床表型不一,具体可以分为May-Hegglin异常、Epstein综合征、Fechtner综合征、Sebasti
期刊
目的了解吡嗪酰胺(PZA)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pncA与rpsA的全基因突变特征与作用。方法采用MGIT 960系统测定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的161株结核分枝杆菌的PZA药敏结果,分析pncA与rpsA全基因序列,χ2检验分析PZA耐药株和敏感株之间这2个基因的突变差异。结果52株PZA耐药株的pncA突变率为84.6%(44/52),109株PZA敏感株无pncA突变,耐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术后心血管缺血事件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随机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03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男151例,女52例,平均年龄(66.9±8.4)岁。采用法国梅里埃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