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日趋广泛,多媒体素材、多媒体化学、CAI等教学辅助工具应运而生。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和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作用于教与学实践中的科学理论知识、系统方法。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运用人以外的物质资源,还要注重人自身学习智能及资源的作用,这对于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与过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许多突出的特点。下面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对宏大场景做缩微处理,对瞬变做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比如,利用课件可以把原子的结构很直观地展现给同学们,可以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便于核外电子排布特点的教学;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采取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大。由于各种条件所限,许多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学生都不可能有直观感受和亲身经历。调查表明,此类问题也恰恰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此类知识,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没有直观印象的内容,还可大大开阔其视野,培养其良好的化学学科思维习惯。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培养出全方位人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中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在高考中也会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和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实验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际教学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学生可以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乐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并获得化学知识。学生实验中的有些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而且可能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操作错误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用计算机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加深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对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开放性实验室环境,让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在模拟的实验室里进行模拟实验,既掌握了原理又掌握了操作,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事故。
  开展学生实验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计算机的模拟和提示更多,不仅可以对学生所学得知识加以整理和应用,而且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是传统实验室所无法实现的。
  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和机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料和信息来源,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与选择有关的背景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获取的资料、数据、图片的处理、加工及成果的展示和管理都需要计算机辅助。因此,教师应学会从各种途径去寻找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将他人的成果为自己所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教学资源。
  五、通过现代技术教学,培养化学审美能力
  化学科学美的特征是复杂、多样而统一,奇异而和谐、抽象而直观。而化学美的展示,需要借助图像、模型、标本、形象化语言、非言语行为、实验、音响、电视、计算机等化学教学媒体并借用艺术创作的表现技巧及手法,而这些正是以形象、情感、创造为特征,与形象思维密切相连的。运用文学艺术的拟人手法,将枯燥无生命的化学知识赋予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形象生动地理解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塑造出充满激情与活力,具体可感的化学审美形象,把化学美表现出来,可使学生对化学美产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审美感受,并在探索化学美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审美体验,创造化学美的冲动,与教师的审美创造发生共振,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在美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塑造人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课中的运用,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如此,它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而且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辅助于教学、服务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积极主动有效地运用好先进的技术,使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 抽象概念  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针对中职教育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探究电解池的形成条件及电解的原理。  图1 图2 图3  探究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①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②碳棒表面无明显变化。实验③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阳极:生成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结合以上实验,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思考探究一:形成电解池的条件  (1)电极在何种情况下才有物质析出?  [答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职责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注重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让课堂“不同凡响”成为了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具有课程导入的技能。然而,教师要想将课程导入技能的应用得心应手,就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日常注意积累,对教材理解透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时的重要
一、溶液燃料电池  书写步骤:  (2)写出正极反应式  (3)写出负极反应式  可用总反应式减正极反应式得到负极反应式,即①-②×3为  2.电解质为KOH碱性电池  书写步骤:  (1)写出总反应式  (3)写出负极反应式  可用总反应式减正极反应式得到负极反应式,即①-②×3为  二、非溶液燃料电池  1.电解质为氧化锆-氧化钇晶体的固体氧化物电池  书写步骤:  (1)写出总反应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