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年级,品德教材中增加的许多常识性课文,知识味浓而情感性不足。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把品德课上成了知识型的常识课,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落实。这样的品德课堂,缺乏艺术性、趣味性,学生当然不喜欢。
正如电影需要曲折的情节和各种表现手法才能吸引观众一样,品德文本同样需要艺术地处理。童话富有幻想色彩,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还极具娱乐性和教育性。假如老师能用童话的方式艺术地处理品德文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创设完整、有趣的童话情境,引进形象生动的童话人物,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以快乐的学习体验,相信一定能助教学一臂之力。下面以浙教版四上《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 、引进寓言角色,解读文本新意
对于《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课中涉及的现代化传媒,按照文本设计,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查天气预报、制定看电视的时间表等活动,懂得传媒和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教学,虽然也能体现课程的活动性,但说教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
那么,能不能把简单的文本变成一个奇异的童话,吸引住学生呢?我想到了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之所以孤陋寡闻,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井底。假如他学会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就不会孤陋寡闻了吧!本课的教学,不妨就让这只“井底之蛙”做主角,摇身变为一个渴望得到帮助的弱者,而让学生化身为他的朋友,帮助他认识传媒,了解天下大事。
【案例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还记得他吗?看到他,你会想起关于他的什么故事?(多媒体出示“井底之蛙”)
师:是呀,小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不清楚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所以我们说他是井底之蛙。不过,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不妨帮帮这只小青蛙,让他不出井口也能知道天下事。
生:送一台电视给他,他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了。
生:给他一份报纸。
生:给他买些书或杂志。
生:给他电脑让他在井里上网。
正如电影需要曲折的情节和各种表现手法才能吸引观众一样,品德文本同样需要艺术地处理。童话富有幻想色彩,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还极具娱乐性和教育性。假如老师能用童话的方式艺术地处理品德文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创设完整、有趣的童话情境,引进形象生动的童话人物,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以快乐的学习体验,相信一定能助教学一臂之力。下面以浙教版四上《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 、引进寓言角色,解读文本新意
对于《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课中涉及的现代化传媒,按照文本设计,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查天气预报、制定看电视的时间表等活动,懂得传媒和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教学,虽然也能体现课程的活动性,但说教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
那么,能不能把简单的文本变成一个奇异的童话,吸引住学生呢?我想到了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之所以孤陋寡闻,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井底。假如他学会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就不会孤陋寡闻了吧!本课的教学,不妨就让这只“井底之蛙”做主角,摇身变为一个渴望得到帮助的弱者,而让学生化身为他的朋友,帮助他认识传媒,了解天下大事。
【案例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还记得他吗?看到他,你会想起关于他的什么故事?(多媒体出示“井底之蛙”)
师:是呀,小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不清楚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所以我们说他是井底之蛙。不过,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不妨帮帮这只小青蛙,让他不出井口也能知道天下事。
生:送一台电视给他,他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了。
生:给他一份报纸。
生:给他买些书或杂志。
生:给他电脑让他在井里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