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探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66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恢復情况来评价二者临床疗效区别。结果:观察组患者炎症消失的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预后副作用较少出现,干预效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面,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疗法优于单独使用阿莫西林。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利巴韦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57-02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于3~6岁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分型有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炎、小儿感冒等[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不同于成年人感染,常伴有拒食、哭闹不安、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一般症状也较为严重,有可能出现惊厥情况,危及患儿生命[2]。本科发现,多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及时检查出发病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治愈感染,防治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肺炎。由于传统口服抗生素疗法对小儿身体可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又有采用中药调理方法、食疗方法、气雾剂形式吸入抗生素方法等新治疗理念也应运而生[3]。本科研究发现,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好,副作用较低,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66例确诊的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同时纳入一位小儿家属。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33例,男16例、女婴17例,平均年龄(3.4±1.1)岁。对照组共33例,男15例、女婴18例,平均年龄(3.3±1.2)岁。两组一般信息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患者家属已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事项并且同意进行本次研究。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作为抗炎药物,用药方案如下:初期20 mg/d,以气雾剂形式吸入,2次/d。视症状严重程度可增加至不超过40 mg/ kg,每日睡前或清晨使用,医嘱患者家属自行记录每日按用药量,必要时由医师监督用药。5 d后复诊,如见效则继续以20 mg/d长期维持用药,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用药量直至停药。另医嘱患者家庭和看护者需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沟通,多饮水,吃易消化食物,并且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对照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作为抗炎药物,每次10 mg/ kg,以气雾剂形式吸入,2次/d,每日睡前或清晨使用。如症状严重可增加至20 mg/kg,5 d后复诊,如见效则继续以10 mg/d长期维持用药,直至病情好转。其余医嘱同观察组患者相同。一些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视野模糊、失去方向感、头晕、嗜睡、失眠、口干舌燥等。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停止用药,联系医院寻求医学帮助,发现过敏或其他副作用时也需立即联系医生。医嘱患者家属加强孩子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多给孩子吃营养丰富的食品,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在春秋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在家护理时发现有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的判定标准:体温变化:采用积分制来比较治疗前和用药5日后的患儿体温变化情况。低于37.2℃计0分,37.2℃~37.9℃计1分,38.0℃~38.5℃计2分,高于38.6℃计3分,以3分视为治疗无效。体温指数(%):采用(干预前体温积分-干预后体温积分)/用药期间积分×100%为体温指数。疗效判定以体温指数为标准,其中有:有效:20%≦体温指数<60%;显效:60%≦体温指数<90%;无效:体温指数<20%;热退:体温指数≧90%。②副作用评价:统计患者用药5 d期间发生头晕、肠胃不适、体重改变、失眠四项症状的例数和频率,进行对比。③其他身体指标对比:比较患者用药5 d后血红蛋白(n×10^9 g/L)、血小板计数(n×10^9 g/L)、白细胞计数(n×10^9 g/L)三项指标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用药方案的疗效对比 经过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对比,得出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对比表格如见表1、表2所示。可见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用药方案的副作用发生情况对比 经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副作用症状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用药方案的副作用更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为有利,详见表3。
  2.3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结果患者在经过用药治疗后身体情况有相当大程度的好转,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经治疗前后的附件炎性包块相关指标对比,说明加味桂枝茯芩汤对附件炎性包块的治疗有帮助作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退烧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副作用也更少。本科认为,这一优势的出现是利巴韦林的临床优异效果所致,利巴韦林作为广谱抗病毒药对RNA和DNA病毒均有作用,对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付流感病毒和甲型及乙型流感,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应用广泛[4-5]。本科发现,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用药,药物可直接到达在呼吸道表面,局部药物浓度高,因此气雾剂较注射用药更有效[6]。毒性作用和副反应也显著减小。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宫颈HPV感染患者开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以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妇科确诊收治的15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为调查对象,将50例感染HPV16或者是HPV18患者组成A组,将50例感染除HPV16、HPV18外其他类型HPV病毒患者组成B组,将其余50例感染HPV病毒患者组成C组。针对A组和B组实施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干预,对比三组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改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康复情况。结果:腕关节评分对比,观察组的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93.33%>53.33%),二者差异显著(P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龚致平老师四物消风散加减方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就诊治疗的76例慢性湿疹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其中38例患者以传统西药方案进行治疗,划分为传统西药组,另外38例患者以四物消风散加减方治疗,划分为中药研究组,分析两组药物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药研究组IL-4水平低于传统西药组,INF-y水平高于传统西药组,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内西和县医院病例资料,挑出284份不合理用药记录进行分析点评。结果:经研究发现院内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主要由溶媒选用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联用药不合理等8项构成,另发现院内心内科病区、骨科病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病区、ICU病
【摘要】目的: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干预的病情改善效果及安全可靠性。方法:取我科室收治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时间跨度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随机盲目对患者进行均等分组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4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抗凝等措施,观察组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两种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高血压患者通过运用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监测结果以及服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7.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9年9月所收治的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与病理表现,对比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情况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HPV检测结果分别为18型、(18、45)型、(18、56)型、(18、58)型以及阴性例数分别为3例、6例、2例、3例、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性选取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中。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主要症状积分、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主要症状积
【摘要】目的:浅析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针刀联合中医手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囊括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接受针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手法治疗,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参照组颈性眩晕程度及
【摘要】目的:探寻一种创伤小、断根发生率低的二根型中位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方法。方法:选择需要拔除的二根型中位近中阻生智齿100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颗,其中观察组采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分根后拔除,对照组采用高速涡轮钻解除邻牙阻力后拔除。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拔牙断根发生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1)。结论:对于二根型中位近中阻生智齿,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