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不再“乏味”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转变学习方式。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比较》一课时,我先利用PPT课件呈现鸭妈妈和鸡妈妈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活动的情境。两位“妈妈”在争论着谁的孩子多,谁的孩子少。
  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发了数量比较的问题。有的学生开始主动地数起小鸭和小鸡的数量来。此时,学生表现得特别活跃,都在努力想办法找到答案。经过讨论研究,学生们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孰多孰少自然就比较出来了。通过这种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既学得愉快,又学得容易。
  
  展现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某些教学重点难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容易理解。教材中采用实验法,先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其他文献
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和对专业的深入学习。本文着重探讨从情感育人的角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英语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创设
互动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它改善课堂气氛,极大提高学生的成绩,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基于对提高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从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通过对甘肃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应该采取的措施,指出了正规和实用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未来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研究背景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今后将服务于由最新科学技术装备的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学生的求职需要层面,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提供必要的可能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从终身教育的观
一.设计思想《数字化声音编辑》是泰山出版社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对原教学素材进行了大胆改造,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民歌——(《青
多媒体模块是个性十足的带刺玫瑰,叫我们又爱又恨。它是最绚丽多姿的:有五彩变幻的神奇色彩可呈现,有天籁纶音的旋律可演奏,有包罗万象的场景可展示……你绝对不用担心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它又是最“左右逢源”的,教学内容可以广泛选材,与现实社会、其他文化领域等都可以轻松结合。你永远不会担心没有素材可挖掘,倒是得为适当取舍费些心思。它也是最实用的,无论学到炉火纯青恃之剑试天下的地步,还是适逢其会 /孔剑小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