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地理开放式课堂的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地理课堂高效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构建开放式高中地理课堂,对转变传统课堂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教师要转变价值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开放式角度出發,全面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开放式教学 教学策略
  在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实现地理教学的主动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方面构建开放式高中地理课堂[1]。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参与,以此构建开放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堂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对完善开放式教学的策略进行重点探究。
  1.高中地理课堂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
  开放式教学是指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对课程、环境、态度及空间等方面的开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环境。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以重视教学的开放化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为重点。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强调客观全面的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价值性。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构建教学开放式课堂模式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2.构建高中地理教学开放式课堂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开放化是目前课堂教育改革的基本追求,也是现代教育方式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知识量大内容丰富的地理课堂而言,开放式课堂教学变得十分关键。为了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可实施以下三个有效策略。
  2.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地理内容开放。
  传统地理教程内容学习脱离地理学习的实际性和实践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学生地理知识学习不全面,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以开放式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时下热点出发,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地理知识和教学内容[2]。同时,教师应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明确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地理内容范围,加强地理内容的开放,并与学生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
  老师在教学内容方面可根据时下热点问题与学生探讨,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地理学习内容。例如,2013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温比亚”和第19号台风“天兔”在我国沿海地区的登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台风“天兔”与强热带风暴二者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讨论,以此扩展地理知识内容,加强地理内容开放。
  2.2创造课堂互动模式,强化教学过程开放。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要,致使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上课缺乏动力,而教学过程开放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力性和主观能动性[3]。将课堂改变成师生互动开放式,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以知识的储存为主的观念,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拓宽思维的时间,以此实现教学过程的公共化和开放化。
  例如,教师讲解高中地理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时,教师要让学生发表对时下我国国土现状的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营造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整体素质。
  2.3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开放。
  在现代化教育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传统教学手段通常以挂图及地图册为主,教学方式封闭单一[4]。而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无法体验的场景,通过形象具体的动画方式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对课堂知识进行吸收和运用。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心理和实践理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解高中地理高一教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时,教师应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通过视频讲解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及形成的条件,使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日常地理现象的观察中,从而达到课堂地理学习的高效成果。
  3.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开放式课堂在符合新课标的基础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地理教学的开放式课堂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模式。学校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课堂,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国明.构建主义理论下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7):118-119.
  [2]王小军.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模式[J].沈阳大学学报,2013,31(14):483-485.
  [3]尧光明.浅析高中地理开放式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2013,27(5):153-154.
  [4]魏明彬.关于开放式教学的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2(5):111-115.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改的浪潮席卷全国,愈来愈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思维和策略,其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巨大引领作用为广大老师所接受和采纳。本文以历史教学为例,谈谈新课改背景下,个人对教学观念策略和模式化的所思所悟。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教学 教学思考  一、巧妙处理新旧史观之间的关系  历史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开展的。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例外,毋庸置疑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历史观是历史教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联系的密切。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与儿童社会生活相结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因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在教学
细胞内质体与细胞核间的协调更多地体现于细胞核对质体发育的调控。叶片花斑突变体是研究这一过程的极好材料。在已报道的若干花斑突变体(im、var2、var1和chm)的研究中发现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便利抗病基因鉴定和作图,而且可以对抗病品系进行标记辅助选择,从而极大地提高基因累加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RAPD、SCAR、STS和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实现小麦抗白粉病多基因积
我国受盐碱、干旱侵害的稻田约占耕地面积的1/5,并且有日益扩大和加剧的趋势,造成产量损失已难以估算,为了提高水稻对干旱与高盐土壤的适应能力,我们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tNCED_3基因转入水稻中,以提高水稻的抗旱耐盐性。 我们构建了RD29A∶∶AtNCED_3表达载体,以中花10号胚性愈伤为受体材料进行转化,以潮霉素筛选获得水稻再生植株。对抗性再生植株及其T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证明目
摘 要: 初三下学期历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一学期,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历史教学内容,又要全面复习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准备最后的会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复习效率是初三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新课改提倡有效教学的理念,同样初三历史的复习也要注重有效,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方法。本文就此探讨初三历史有效复习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三历史 有效
摘 要: 新课改强调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和实施应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礎。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
动物再生(Regeneration)是生物体可以重新生长出或构建恢复失去或损伤的组织或器官过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几种模式生物,但是在头索动物文昌鱼中的相关研究却比较匮乏。本文首
当前,网络技术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依赖网络的应用更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势头,网络数据流量激增,特别是数据中心的流量每天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甚至达到了10Gb/s的级别[1];同
摘 要: 历史,是人类(或人们,不一定是过世的)已经历了的曾经存在的世界上的客观事实、事情。这些经历过的曾经存在的重大的客观事实、事情,一般都有史书记载,或者在古文物上留下了印记,于是便有被称为史实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人们了解它、研究它、记住它,是为了吸取经验,以指导现在和今后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