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价值和内涵。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要转变陈旧观念,改变单一、无效教法,提高文言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课程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新课程意识,认清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舍得放手,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标 文言文教学 教师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依纲靠本,传授知识,学生认真听;教师把知识讲透,学生能听明白,就达到教学目的。新课改并未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地发展提高,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变传统教学中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给高中语文教学给高中文言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新课程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新课程意识,认清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想指导行动,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文言文课不是简单的分析课,有的教师“字字落实,句句串讲”,没有目标,不分轻重,不讲教法,以致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形成规律性认知,无法达到知识迁移,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大大挫伤了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性得不到贯彻和执行,因此才有文言文教学用时多、进度慢、收效微、成绩差的尴尬局面。
  而新课程的实施提升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观念,包括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教学观等。高中文言文比重增加,每周的语文课安排4课时。一学期80节左右的课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材中的基本阅读课文都不能讲授完。要解决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这一矛盾,教师就必须树立新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一篇文言文的内容较长,教师不能一味串讲,可以设计出若干道思考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互相探究来完成。如:我在讲《六国论》时,向学生作简要的提示后,提出重点词语、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句式,让学生翻译重点句子,归纳出文言文的知识要点,再设计一套课堂练习卷,糅合文言文中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对知识要点进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教师能从教学的沉闷烦杂中解脱出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互相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要舍得放手,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同时搜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濡染,提高人文素养,进而有所创造。高中课本中的文言作品都是“文气”十足,文质优美,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字、词、句的特点使用后,更应该把文章当作一个整体,去解读、感悟,实现与古人的对话,体会古代作品丰富的意蕴,这才是真正的文言文教学。总之,我们不能一味注重文言知识传授,一味深究文言句式、词类用法,一味进行强化训练,使文本只剩下了字、词、句,肢解了作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言”不见“文”。
  如《项脊轩志》《陈情表》都是至情至爱的作品,若不对其进行文学角度的鉴赏,实在是舍本逐末了。《项脊轩志》情感含蓄细腻,主要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让真情流露;《陈情表》言辞切切,字字含情,令人堕泪。我们就应该通过对这样的文章进行文学鉴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在写作手法上,在情感的表达上,古今应该是相通的。再如《陈情表》中表现出来的“孝”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篇文章直抒真情至性,不假雕饰,情深理切,感人至深,是弘扬民族“孝”之美德的至极之文,并由此生发“孝顺父母”的命题。当下学生大兴铺张、浪费、攀比、浮夸之风,拿父母的血汗钱肆意挥霍,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有着极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结合这一现状,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先让学生明白“孝”是美德,更是责任和义务,接着让学生即兴发言,叙说一件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小摩擦,并从“孝”的角度加以反思,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再比如《赤壁赋》,其中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大挫折大磨难之后的豁达与平静;《兰亭集序》则表现了有思想的文人对生命价值的质问;《阿房宫赋》表现了中国文人忧国忧民的主题。几乎每一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若不能深入挖掘,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机会。
  三、教师要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不能越俎代庖。从本质上讲,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互动的,在教学中师生要构建一个平等愉悦的平台,注重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首先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与器重,树立起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文言离这个时代太遥远了;而且高中一开始就是先秦散文,精深、难懂,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提不起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产生求知欲,学习就会有成效。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其内在学习欲望,教学就成功一大半。
  最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问不能只针对“尖子生”,要因生设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学习文言的甘甜。成立语文学习兴趣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悠悠五千年,古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认真设计每一节课,优化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吸收充足的养料,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守恒法是定量分析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是利用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而使化学计算变得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化合价代数和守恒(为零)等。  关键词: 高考化学 守恒法 应用    守恒法是定量分析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是利用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保持不变而使化学计算变化的简便、快速、结果较准确的一种常用
全国地理试卷,试题设计新颖、灵活、多样,应用性强,能力要求高,不只是提供简单、具体的地理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地理成因、特点、规律,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比较和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或是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学生无法在课本上找到直接的答案,只有具备完整的地理知识,掌握知识要点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各种解题能力,才能再现课本中原有
摘 要: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指导思想”,具有“知识基础化、题材生活化、能力层次化、思想开放化、试题结构稳定化”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复习工作。本文作者从“研读课标、明确考点;协同作战、整体推进;科学计划、重在落实;提高能力、关注发展”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复习 备考策略    每年面对中考,教师压力大,都在研究
摘 要: 考试焦虑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为探讨乡镇中学初中生的考试焦虑状况,本文作者以盐城市盐都县某中学的部分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期末考试前一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考试焦虑在乡镇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住校生尤为严重。因此抓好乡镇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考试焦虑 乡镇中学 干预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考试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考试作为评估
思想品德中考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中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将更加关注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加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地域特色和家乡特色,把“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下是我对中考思想品德的复习策略。 
中考复习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考成绩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学生平时是否勤奋学习,而且取决于考前是否进行认真扎实与系统有效的复习。作为英语教师,在多年的中考复习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考前得当有序的复习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条件之一。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  一、树立信心,确定目标  信心是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没有信心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
摘 要: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高中教师担负着向高校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教育朝着大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要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需要拥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其中,教师威信的树立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美感启发教育、自我教育引导、教育宽容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树立教师威信,希望对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有所助益。  关键词: 高中教育 教师威信 树立方法    普及高中教育,既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