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练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培养具有高知识文化、高竞技水平、高素质的大学生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练员是高校运动队最直接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其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执教能力。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从教练员对高校运动队的训练制度、比赛制度、生活制度和奖励制度的制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未来高校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运动队 教练员 管理行为
1、前言
高校运动队如果没有优秀教练员,就不可能带出优秀的队伍。能带出一批好运动员,带出一支好队伍的教练员一定是一位思维敏锐、精通业务、肯于钻研、善于管理、有理想追求的优秀人才。运动队的管理情况是教练员管理能力的最好体现,在高校运动队里,教练员既像父母又像老师,课上谆谆教导,课下言传身教。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训练上都有提高,才能培养出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学习成绩优良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 1教练员对训练制度的制订
制定训练制度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运动队的奋斗目标,是运动队管理的核心所在,在运动队各项规章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训练制度能确保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和队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使训练有条不紊地开展,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运动队都对各自运动队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及比赛任务,这反映出各高校在对自己运动队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也对运动队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这对于运动队自身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训练制度指标则有很大差距,如队员根据训练规划出自己的目标,只有很少的高校涉及,这一方面与作为集体项目有关,多数运动队队员更多的关心的是运动队的整体发展,而对个体的提高,及目标设置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课余训练中运动员主动性发挥不足,更多的是被动训练,从这一点上讲,高校训练中如何调动运动员主动性仍是个重要问题。在制定切合实际的训练常规和有关纪律方面,教练员对此做的还比较好。但在实际访谈中了解到,很多教练员制定切合实际的训练常规和有关纪律多是习惯性的,他是依托在学校教学制度上建立的,与竞技专业队的训练制度有很大区别,很多训练常规因为训练时间的限制而省略了不少。例如,准备活动的时间,在专业队有严格规定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准备活动的内容,但在高校里,如果依照专业队的准备活动时间去做,就占去了训练的大部分时间,所以很多高校运动队的训练常规和有关纪律是依托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的。所有高校运动队教练员课后都进行了讲评和小结,说明各还比较重视训练后的总结,这符合运动训练课的常规。
3.2教练员对比赛制度的制定
比赛是运动训练的延续,是运动训练的检验手段和最终目的。比赛制度是指围绕比赛活动而制定的专门规定,就一场比赛而言,比赛制度可分为赛前准备、临场指挥和赛后小结。下表清晰的反映了高校运动队对比赛制度的制定情况。
现在,高校的教练员也为了运动员为达到训练目的,提高自己运动队的整体水平,经常进行一些学校间的友谊比赛,参加比赛的学校数量越来越多,次数也越来越频繁。这种在比赛中提高训练水平的训练形式还是很有效果的,合理的比赛制度已经成为整个训练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合理的比赛制度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调查结果的整体上看,高校运动队建立比赛制度的情况还是很好的,总体比例很高。但通过对各队教练员的访谈和对各队比赛的跟踪调查发现,制度的建立往往是口头上或是形式的,具体的文字上的规章制度不多,真正把制度做全做细的还比较少。赛前、赛中和赛后制度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比赛成绩的提高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因为在比赛中反映出的问题往往是训练中难以发现的,很多在比赛中暴露出的缺点和毛病总会成为平时训练的重点,所以良好比赛制度的建立,才是运动队提高成绩的捷径。
3.3教練员对生活制度的制定
生活制度是运动队日常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运动队生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队员的培养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不仅要重视训练工作,而且还要重视生活与训练相关的生活因素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所有运动队都制定了生活制度,说明高校运动队这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制订生活制度的高校运动队教练员中,大部分的教练员为队员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作息制度,还要求队员不吸烟、不喝酒。在访谈中了解到,有几所高校专门设立的管理运动队生活的负责人,有的学校是有专职负责运动队生活的老师,像班主任一样管理运动员训练以外的一切生活问题,有的学校是制定运动队里的队员作为兼职负责人,像班干部一样管理队里的一些生活事务。有专职的人员管理运动队的生活,对队员的训练和学习都是很有益处的。这样的运动队往往会在比赛中也会取得好成绩,这种方式是值得各高校学习和发扬的。
3.4教练员对奖励制度的制定
在运动队管理中,科学利用奖励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激发队员的内在动力,更积极地投入训练和比赛。奖励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物质奖励,而且还要有精神奖励,这能够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激发队员追求优异运动成绩的强烈愿望。
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制定的运动队奖励制度整体较好,基本可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但大多数的奖励制度还是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较少。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对运动队队员的奖励有很多种,有的是金钱奖励,有的是学分奖励,有的则是直接降低队员期末考试时的分数线。总之,让比赛成绩与运动员的学习成绩相挂钩,是各种奖励制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奖励办法。通过与教练访谈发现运动队在制订各种奖励制度时,内容不细致,不全面,不完善,忽略与生活制度、奖励制度的建立。反映出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还有欠缺,规章制度的建立还缺乏完整性。要想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一个合理的奖励体系,使每个队员在体系中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其次要使队员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再次,队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计的困难和矛盾,教练员就要不断的帮助运动员并给与他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来战胜这些困难;最后进行考评,完成目标和超额完成目标的队员,教练员要给与充分的奖励,这种奖励一定要是多种奖励相结合,每种奖励都要是队员非常需要的,例如:金钱奖励,物质奖励还有学分奖励。
4.结论与建议
高校运动队的管理直接影响到高校运动队比赛成绩的优劣和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更能体现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高低。高校运动队的训练制度、比赛制度、生活制度和奖励制度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只有不断的完善与优化管理制度,才能带出一支技术过硬、成绩优良的运动队。
参考文献
[1] 曾吉,黄厚新,蔡仲林. 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20年回顾与展望[J]. 体育学刊,2007,14(6):79-84.
[2]贡建伟,黄建华.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2-54
关键词:高校运动队 教练员 管理行为
1、前言
高校运动队如果没有优秀教练员,就不可能带出优秀的队伍。能带出一批好运动员,带出一支好队伍的教练员一定是一位思维敏锐、精通业务、肯于钻研、善于管理、有理想追求的优秀人才。运动队的管理情况是教练员管理能力的最好体现,在高校运动队里,教练员既像父母又像老师,课上谆谆教导,课下言传身教。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训练上都有提高,才能培养出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学习成绩优良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 1教练员对训练制度的制订
制定训练制度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运动队的奋斗目标,是运动队管理的核心所在,在运动队各项规章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训练制度能确保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和队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使训练有条不紊地开展,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运动队都对各自运动队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及比赛任务,这反映出各高校在对自己运动队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也对运动队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这对于运动队自身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训练制度指标则有很大差距,如队员根据训练规划出自己的目标,只有很少的高校涉及,这一方面与作为集体项目有关,多数运动队队员更多的关心的是运动队的整体发展,而对个体的提高,及目标设置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课余训练中运动员主动性发挥不足,更多的是被动训练,从这一点上讲,高校训练中如何调动运动员主动性仍是个重要问题。在制定切合实际的训练常规和有关纪律方面,教练员对此做的还比较好。但在实际访谈中了解到,很多教练员制定切合实际的训练常规和有关纪律多是习惯性的,他是依托在学校教学制度上建立的,与竞技专业队的训练制度有很大区别,很多训练常规因为训练时间的限制而省略了不少。例如,准备活动的时间,在专业队有严格规定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准备活动的内容,但在高校里,如果依照专业队的准备活动时间去做,就占去了训练的大部分时间,所以很多高校运动队的训练常规和有关纪律是依托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的。所有高校运动队教练员课后都进行了讲评和小结,说明各还比较重视训练后的总结,这符合运动训练课的常规。
3.2教练员对比赛制度的制定
比赛是运动训练的延续,是运动训练的检验手段和最终目的。比赛制度是指围绕比赛活动而制定的专门规定,就一场比赛而言,比赛制度可分为赛前准备、临场指挥和赛后小结。下表清晰的反映了高校运动队对比赛制度的制定情况。
现在,高校的教练员也为了运动员为达到训练目的,提高自己运动队的整体水平,经常进行一些学校间的友谊比赛,参加比赛的学校数量越来越多,次数也越来越频繁。这种在比赛中提高训练水平的训练形式还是很有效果的,合理的比赛制度已经成为整个训练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合理的比赛制度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调查结果的整体上看,高校运动队建立比赛制度的情况还是很好的,总体比例很高。但通过对各队教练员的访谈和对各队比赛的跟踪调查发现,制度的建立往往是口头上或是形式的,具体的文字上的规章制度不多,真正把制度做全做细的还比较少。赛前、赛中和赛后制度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比赛成绩的提高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因为在比赛中反映出的问题往往是训练中难以发现的,很多在比赛中暴露出的缺点和毛病总会成为平时训练的重点,所以良好比赛制度的建立,才是运动队提高成绩的捷径。
3.3教練员对生活制度的制定
生活制度是运动队日常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运动队生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队员的培养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不仅要重视训练工作,而且还要重视生活与训练相关的生活因素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所有运动队都制定了生活制度,说明高校运动队这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制订生活制度的高校运动队教练员中,大部分的教练员为队员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作息制度,还要求队员不吸烟、不喝酒。在访谈中了解到,有几所高校专门设立的管理运动队生活的负责人,有的学校是有专职负责运动队生活的老师,像班主任一样管理运动员训练以外的一切生活问题,有的学校是制定运动队里的队员作为兼职负责人,像班干部一样管理队里的一些生活事务。有专职的人员管理运动队的生活,对队员的训练和学习都是很有益处的。这样的运动队往往会在比赛中也会取得好成绩,这种方式是值得各高校学习和发扬的。
3.4教练员对奖励制度的制定
在运动队管理中,科学利用奖励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激发队员的内在动力,更积极地投入训练和比赛。奖励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物质奖励,而且还要有精神奖励,这能够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激发队员追求优异运动成绩的强烈愿望。
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制定的运动队奖励制度整体较好,基本可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但大多数的奖励制度还是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较少。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对运动队队员的奖励有很多种,有的是金钱奖励,有的是学分奖励,有的则是直接降低队员期末考试时的分数线。总之,让比赛成绩与运动员的学习成绩相挂钩,是各种奖励制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奖励办法。通过与教练访谈发现运动队在制订各种奖励制度时,内容不细致,不全面,不完善,忽略与生活制度、奖励制度的建立。反映出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还有欠缺,规章制度的建立还缺乏完整性。要想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一个合理的奖励体系,使每个队员在体系中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其次要使队员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再次,队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计的困难和矛盾,教练员就要不断的帮助运动员并给与他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来战胜这些困难;最后进行考评,完成目标和超额完成目标的队员,教练员要给与充分的奖励,这种奖励一定要是多种奖励相结合,每种奖励都要是队员非常需要的,例如:金钱奖励,物质奖励还有学分奖励。
4.结论与建议
高校运动队的管理直接影响到高校运动队比赛成绩的优劣和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更能体现教练员执教能力的高低。高校运动队的训练制度、比赛制度、生活制度和奖励制度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只有不断的完善与优化管理制度,才能带出一支技术过硬、成绩优良的运动队。
参考文献
[1] 曾吉,黄厚新,蔡仲林. 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20年回顾与展望[J]. 体育学刊,2007,14(6):79-84.
[2]贡建伟,黄建华.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