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复习课”既好上又难上。说好上,是因为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只要把知识点重复地“灌”给学生,课前简单准备一下就可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其结果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事倍功半”,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说难上,就是在设计“复习课”时,如何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尝试利用“问题式”教学上了一节全县中考复习研讨课,得到了听课专家和教师的好评。下面谈谈运用“问题式”教学的几点浅薄之见。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由于这一方式的开放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物理“问题式”教学的一般操作环节
1 激“趣”设问,引入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直接影响着“问题式”教学的课堂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是“问题式”教学的起点,也是关键。创设问题情境要精心挑选情境材料,既要体现教材的重、难点,又要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以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设计要具备导学导思的功能,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如在复习《压强》时,可先做实验:把一气球吹胀,用手指压,不破,用针轻轻一碰,“嘭”的一声就破了。学生看到现象,听到响声,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议论纷纷。此时,可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与那些物理知识有关?同学们通过思考,纷纷举手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压强等等。我肯定了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引入了《压强》的教学。
2 紧扣教材设置问题,层层深入
我在复习《压强》时,引出课题后,课件展示两个质量差不多的中学生在雪地上的情景。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设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此时,把教师的“问”引向学生的“问”,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把问题引到“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上。提供实验器材:海绵、木板、矿泉水瓶、水。接着提出问题:①利用提供的器材,你如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说出实验设计和结论。②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再分别举一例。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教材和进行探究活动,既可以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这重点问题。学生在带着问题自学的过程中,由于受知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还可能产生一些不理解的新问题,因此,还必须要进行讨论、分析与合作探究。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巡回指点。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把问题整理分类,集中逐一解决,重点释疑。在解决问题后,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物理量表示?②什么叫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③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压强,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压强?引导学生把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按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进行系统整合,构建知识网。这样既可以从宏观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又可以提高学生整合、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在设置问题时,紧扣教材设置问题,层层深入,使得学生人人有“问题”,个个有事做,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达到了复习目标,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3 及时反馈,巩固提高
在形成知识网络后,教师就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生产实际、最新时事、科技动态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习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物理规律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提高,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延续。
4 留下问题给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还不够,还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使问题在课后得到延伸和拓展,去课外阅读,查资料,使问题始终联结着学生的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式”教学实施的反思和启示
1 问题的设计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问,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要有梯度,循序渐进,有一定的开放性,有梯度的问题才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问题式”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应是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则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3 “问题式”教学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大胆走下知识权威的“神坛”,以问题去激活学生思维,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搭建平台。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把爱心献给学生,把微笑带给学生,把耐心留给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和探究需求都得到呵护。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信任、鼓励和支持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幼稚、离奇古怪的,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耐心地给以指导和纠正,而不能嘲讽、批评。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谈,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值得广大教师去实践和研究。
责任编辑 易志毅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由于这一方式的开放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物理“问题式”教学的一般操作环节
1 激“趣”设问,引入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直接影响着“问题式”教学的课堂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是“问题式”教学的起点,也是关键。创设问题情境要精心挑选情境材料,既要体现教材的重、难点,又要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以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设计要具备导学导思的功能,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如在复习《压强》时,可先做实验:把一气球吹胀,用手指压,不破,用针轻轻一碰,“嘭”的一声就破了。学生看到现象,听到响声,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议论纷纷。此时,可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与那些物理知识有关?同学们通过思考,纷纷举手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压强等等。我肯定了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引入了《压强》的教学。
2 紧扣教材设置问题,层层深入
我在复习《压强》时,引出课题后,课件展示两个质量差不多的中学生在雪地上的情景。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设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此时,把教师的“问”引向学生的“问”,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把问题引到“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上。提供实验器材:海绵、木板、矿泉水瓶、水。接着提出问题:①利用提供的器材,你如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说出实验设计和结论。②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再分别举一例。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教材和进行探究活动,既可以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这重点问题。学生在带着问题自学的过程中,由于受知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还可能产生一些不理解的新问题,因此,还必须要进行讨论、分析与合作探究。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巡回指点。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把问题整理分类,集中逐一解决,重点释疑。在解决问题后,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物理量表示?②什么叫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③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压强,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压强?引导学生把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按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进行系统整合,构建知识网。这样既可以从宏观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又可以提高学生整合、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在设置问题时,紧扣教材设置问题,层层深入,使得学生人人有“问题”,个个有事做,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达到了复习目标,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3 及时反馈,巩固提高
在形成知识网络后,教师就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生产实际、最新时事、科技动态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习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物理规律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提高,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延续。
4 留下问题给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还不够,还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使问题在课后得到延伸和拓展,去课外阅读,查资料,使问题始终联结着学生的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式”教学实施的反思和启示
1 问题的设计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问,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要有梯度,循序渐进,有一定的开放性,有梯度的问题才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问题式”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应是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则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3 “问题式”教学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大胆走下知识权威的“神坛”,以问题去激活学生思维,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搭建平台。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把爱心献给学生,把微笑带给学生,把耐心留给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和探究需求都得到呵护。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信任、鼓励和支持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幼稚、离奇古怪的,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耐心地给以指导和纠正,而不能嘲讽、批评。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谈,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值得广大教师去实践和研究。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