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改作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批改,学生从作文到拿到批改情况的反馈慢,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权;老师往往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学生拿到被老师修改得较多、有很多红杠红圈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自己不再愿意看了,更不愿意让别人看。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这样批改学生能有哪些收获,就无人问津,老师也不再考虑。
  如何有效地改革学生作文批改,使学生积极、乐观地投入作文批改中来?近几年来,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及广大语文教师研究改革作文教学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和较为宝贵的经验,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教育家叶圣陶说:“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学生写出作文初稿,语文教师既不能横加干涉,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既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自评作文。学生自评作文,需要在语文老师的精心启发指导下进行,通过借鉴优秀作品、名家名作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比较;通过对选材、立意、章法等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深入细致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比较好的习作,逐步提高自我批改能力和习作水平。
  在组织作文评改时,语文教师要精心准备,使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不仅要会写,而且要学会改,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可采取几个步骤。
  一、教师示范批改,指点批改途径
  教师要充分发挥批改作文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借助自己的示范批改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供学生借鉴,让学生找到批改的途径。教师可以经常把有指导意义的示范修改作文,制成课件、幻灯片等,放大在屏幕上,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供学生讨论:这些地方为什么改?为什么删?为什么调?为什么添?并讲出原因。然后出示一个相仿的片断让学生自己修改,改后全班学生讨论、评价修改质量,并对批改较好的学生适当予以表扬激励,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从片段入手,循序渐进
  教师的示范批改,指点批改途径,是以“扶”为主。由“扶”到“放”,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改,还要有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较长的,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躁冒进。在这个过程中,最佳的策略是从片段入手,循序渐进。因为一个片段,篇幅比较短小,内容单一,情节结构都比较简单,便于学生作自改练习,也便于教师指导。此外,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也符合一般的作文规律。这样把“自能作文”和“自改作文”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取得最优效益。
  三、通篇修改,注意整体
  由自改片段逐步过渡到自改全篇,这是一大飞跃,也是最终要求。那么,如何让学生修改一篇完整的文章呢?首先要引导学生统观全篇,全盘考虑,从大处着眼,否则将“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如习作的中心是什么,合乎题意吗?所写材料是否能表现习作中心,是否把突出中心的部分写得具体?等等,然后“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在有序的自改训练达到一定阶段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向更高层次拓展延伸,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操作的方法,提高自改效率。如总结出“自改作文十查”:一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二查文面是否整洁,三查标点运用是否正确,四查有无错别字,五有无查病句,六查中心是否突出,七查条理是否清楚,八查内容是否具体实在,九查有无真情实感,十查内容有无重点。每次作文练习,当初稿写成后,培养学生朗读初稿的习惯。这是朗读自改法。有些错别字、漏字、病句、笔误,只要多读几遍,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并纠正过来。还可以把作文读给同桌听,旁听者更容易发现问题。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通过批语和修改符号指出问题,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改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内外结合,互评互改
  自改作文本身是一种学生的自我学习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一是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结合课外活动举办“自改作文结果展览”,在黑板上刊出“自改精粹”;组织对同一篇作文的“修改比赛”;召开“自改作文经验交流会”,等等。二是运用群体优势,开展同桌互评互改、小组互批、平行班之间互批。同桌相互修改可以取长补短,这对习作者有好处,对修改者也有好处,双方都会有所收获。有的学生在修改别人的文章时就会品头论足,查字典,问老师,尽量把修改的地方修改好,尽量把批语写得恰如其分。教师可以设立修改习作奖,给修改习作成绩优秀的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和强化。同时要及时总结,开展修改后讨论,互相互改才得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只要我们努力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批改自己习作的效果就一定会有所增强。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正在觉醒,透过课堂,我们看到老师们领悟了有关语文的核心问题。可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偏颇:教师过分追求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师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身心俱疲,思维的高速运转让师生体验不到教与学的快乐,热热闹闹一堂课,空空荡荡无收获;过多地关注着人文性,而削弱了学生学习文本必须获得的技能训练,价值的引领变成了东拼西凑的所谓多元解读:师生间频繁的对话代替
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是对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殖功能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反刍动物子宫和胚胎中均能分泌IL1和IL-6。   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印度河流型水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类是不够的。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善的鲜明的辨别力。”那么,该用什么来教育人类呢?教育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给了我们回答:“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土壤。善良情感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如果青少年时期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我们也听过见过太多的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校的作文教学应该向着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去努力:作文训练过程尽可能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相一致。这话很有道理,可惜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过去的作文教学,成绩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有人说是指导不得法,有人说是命题不恰当,也有人说是批改不起作用,等等,大家都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是在这众多的原因里,什么是最根本的原因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教学的程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
<正>一、关于径向间隙效应原理 径向间隙效应又叫管道效应或沟槽效应。它是指园柱形药包直径小于炮孔(管)直径时,药包表面与炮孔(管)内壁之间的间隙(一般指空气间隙)对爆轰
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ARV广泛存在于鸡、火鸡及其它禽类。由ARV引起鸡的各种疾病逐渐被认识,如:鸡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鸡的矮小综合症、呼吸道病、肠道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作文课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感到疲乏寡味,可谓“隐其学而疲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现代心理学要求:师生双方要按照共同的需要将各自带来的东西加以筛选加工,以形成一套新的思维程序和行为模式。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尽力顺应学生的心理机能,把
摘 要: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 中学作文教学 提高作文能力 四条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一些学生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