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不只是一门语言,更应该是一门爱的艺术,因为它时时陶冶着孩子的心灵,滋润着孩子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育人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学会使用教学中的“调味剂”。
  留出3分钟,给孩子展示机会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让学生苦学、疲学。在与每届学生交流语文学习方法和要求时,语文教师应对学生承诺:不拖课,少做作业。拖课的危害不言自明,而语文作业不在多,在于巧妙,少做精做,提高效率。
  近几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采用周末“分层”作业制。所谓“分层”,不是按照语文成绩分,而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实行了这样的策略: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根据每天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学生个体能力情况分优差,一个星期达优5次,就可免做B项作业,选作A项作业。如果未达目标,就须做A B的作业。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周末效应。让学生养成在校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巩固好当天的知识,渐渐地,学生养成做作业的好习惯,语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除了书写练习,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摘抄来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摘抄可以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但是长期的重复摘抄,会打击他们的阅读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多读少做”才能真正把阅读落到实处。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做了删减,把纯粹的摘抄和写作融合起来,变成摘抄创作型阅读。要求很简单,就是每次只摘抄一句或者一段,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取舍,然后就摘抄的语段进行创作,可以仿作,也可以自创。这样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摘抄,并且学生有选择的自由,逐渐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当然,如果只是作为作业的形式要求,最后的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刚开始,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周最少批改两次,最好是面批,可以及时把教师的想法和学生的问题跟其交流。第二,适时展示优秀作品,让其他学生借鉴。例如,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做了一首词《破阵子·悟空》:“东胜水帘福地,石猴天降为王。渡海求仙为永存,偶遇菩提学道法,上天遁地易。闯龙宫披金甲,下阎罗勾生死。众人欲除我后快,我自逍遥与天抗,一棍扫天下。”展示完后,学生惊叹不已,有摩拳擦掌之感。第三,从初一到初三一直坚持,除了考试,每节课前抽出几分钟,让学生挑选自己写的精彩的创作上讲台演讲。形式可以多样,纯口述、投影或者PPT展示,时间为1至3分钟,精彩的给予“优”的奖励。
  曾有一个学生在介绍史铁生时用了一首藏头诗:“史上苦难出人才,铁骨铮铮自能耐。生于平凡成于爱,静观洪流滚滚来。”舍得每节课3分钟,给孩子们一个舞台,作一个示范,让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让他们由纯粹的“摘——赏”变成“阅读——创作”。语文,搞题海战是没有用的,需要学生每天潜移默化地自我巩固,才能提高语文底蕴。
  因材施教,善于鼓励
  曾任教的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很聪明,但是没有良好学习的习惯,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多少次严厉的批评,多少次苦口婆心的规劝,都无济于事。笔者非常纠结:不闻不问,非师之道。有学生说,他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孩子,而且偷偷喜欢班上的一名女孩。根据这些特殊情况,笔者决定改变策略:在课堂上,巧妙地抓住一些机会表扬他,满足他的自尊心,减少他对语文的排斥心;课后,抓住机会跟他谈心,激励他进取。最后在初三冲刺阶段,第一次模考,他的目标是90分,他达到了;第二次,他的目标是100分,他达到了;中考,他的目标是110分,他也达到了。这一切不是教科书达到的,是他心中的种子发芽了,慢慢茁壮成长而达到的。
  如果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只是死学语文知识,那么他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活”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用教师的爱激活每个学生内心的种子,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那么他一定会追寻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不过法一则固旧,则不变通,需要多法,因材施教才行。
  在批评中加入爱和尊重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学生永远不可能是人工草坪,都齐刷刷的高,肯定是参差不齐的。但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存在的,那就是——人的尊严。每个人不管在任何场合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何况是正处于蓬勃生长期的学生?
  有一年已毕业的学生聚会,谈笑间师生氛围很温馨融洽,仿佛又回到了匆匆那年。那天,一位考上苏州大学的男生笑着说:“老师,初中的课程我都不记得了,但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上课,你让我们辨别‘窑’和‘窖’,当时我组了‘逛窑子’这个词语,被你训斥了。”他的笑容里带着一丝不解和遗憾,自嘲着说。这样的细节早已忘记,只记得那个男生很调皮,但很聪明。教师源于爱,发出了恨铁不成钢的嗔怒,只是这份爱中少了一份调味——尊重。
  所以,爱需要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尤其是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学生,需要的不只是严厉的批评,教育的大爱需要教师多情地去表达,但需要以尊重为前提,否则再回首已惘然。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如此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按照我国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重要任务,突出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1年修订和审议后的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遵照《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突出了“能力为重”“育人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的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为教育一线
目前我国炼油工业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加工中东含硫油的能力严重不足.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炼油能力十分必要.根据测算,2010年我国炼油工业的加工量应达到3亿吨,2020
推行新课程改革,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笔者立足于课堂实践,探索运用“以学定教,目标检测”教学模式,作了初步探讨。改教学模式流程为:创设情境巧设问题的“先学”阶段;教师点拨释疑的“后教”阶段;学生提升的“目标检测”阶段。  “先学”阶段  创设情境 “一次函数的图象(1)”教学中,播放“神州八号”发射模拟动画,同时出现画面指挥大厅展示的神八发射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与时间的曲线图,设问:科技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把丰富新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效地传递给学生?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新课改下遇到的问题都将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内驱力。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最大限度地创设专业发展的环境,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提高自身的发展呢?  “教是为了不教”的意义所在  “教是为了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消息称,为引领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共青团中央日前发出通知,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通知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要坚持政府政策支持与创业者努力相结合,合理运用政府公共资源,充分动员社会其他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是一种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教的标准应该视学生学的情况而定。要构建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师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学风、高昂的学习兴趣、构建优秀的学习小组开始,因为种子的发芽和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同样高效课堂也是如此。  良好的学风是前提  突出学生捆绑式评价,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具体做法是在班级设立“一委六部八大
石油产品需求上升和炼油厂加工量增加,使我国原油进口在去年下降之后恢复增长.今年1~6月份,原油进口量比2001年同期增长3.1%,达到3299.31万吨.由于燃料油进口减少,上半年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