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艾滋病与免疫调节”复习课教学为例,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深入了解艾滋病,并达到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4-070-02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其中“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模式中不断尝试和探究的重点。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者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为学生提出重要的、有背景的、真实世界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技能帮助和活动空间,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并提升其问题解决技巧,培养他们在进行应用研究中不断根据情境变化来改变研究方法的能力。
经过教学实施和经验,我认为在教学中采取“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仅以“艾滋病与免疫调节”复习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利用高考常见模拟题,切入设问,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考试大纲“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已经由原来的I类要求变为II类要求,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利用常见的高考模拟题为切入点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过的时间跨度大的、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过程示意图,请利用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HIV进入人体后,由于与T细胞表面的CD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容易侵染T细胞,CD4的化学成分最可能是什么?问题2:HIV外层具有脂类膜与T细胞膜膜融合而容易进入T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并在什么细胞器的作用下脱去衣壳,释放出RNA?问题3:HIV病毒在人体内是怎么增殖的?问题4:你能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吗?问题:5:你能说出HIV感染人体时,免疫系统反应的过程吗?问题6:你能总结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吗?
这样把受体的化学本质、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的功能、病毒的增殖方式、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免疫调节的三道防线等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艾滋病这种生物学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围绕着这些科学型的问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联想已学的知识去探究、去讨论、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在学习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还能教会学生将看似独立知识点有效串联,由一个小小的图发散迁移获得更多的知识的能力。
二、利用教材的图表,设问释疑,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表不仅能够直观简单明了的反映相应的信息,还能引起学生兴趣。利用教材的图表,借图发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也引起学生对教材图表的重视。
例如下图是教材中“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过程”的相关曲线图,引导学生作答:
问题1:在第1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艾滋病感染急性期会出现持续多日的发烧症状,此时的体内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此过程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哪些?问题3:人体免疫能力的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问题4:你能说出艾滋病致病机理吗?
这样以教材图表为立足点,通过问题串,将HIV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感染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体温调节、激素调节、艾滋病致病机理等知识综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观察图表、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图文转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他们感受到自主能动认知规律的无穷乐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利用新闻材料,设问警醒,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高考试题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新闻时事,新闻时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科资讯,也能在枯燥的高三学习生活里适当放松。利用新闻材料,能够激发学生除了立足高考,还能关注社会议题,尝试运用已有学识审视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例如:截至2017年6月,北京高校学生(18-22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情况具体为:总数722例,男生占98.48%;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比例为86.70%。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问题1:你如何看待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问题2:有什么药物或者抗体可以治疗艾滋病吗?如青霉素行吗?为什么?问题:3:联系HIV病毒侵染的途径,有什么治疗艾滋病的思路吗?问题4:如果还没有具体的治疗办法,我们可以怎么预防?
这样以新闻材料设问,把艾滋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思路和預防措施等知识关联起来,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积极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参与讨论,产生思维的碰撞,科学探究,作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认同艾滋病的危害性,珍爱生命,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树立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特别是复习课中,能实现知识点间的有效串联,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更好地运用科学思维去认识现象、解决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杜妮,乔连全.问题解决式的缘起与理论背景[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5(1):57-59.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4-070-02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其中“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模式中不断尝试和探究的重点。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者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为学生提出重要的、有背景的、真实世界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技能帮助和活动空间,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并提升其问题解决技巧,培养他们在进行应用研究中不断根据情境变化来改变研究方法的能力。
经过教学实施和经验,我认为在教学中采取“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仅以“艾滋病与免疫调节”复习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利用高考常见模拟题,切入设问,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考试大纲“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已经由原来的I类要求变为II类要求,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利用常见的高考模拟题为切入点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过的时间跨度大的、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过程示意图,请利用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HIV进入人体后,由于与T细胞表面的CD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容易侵染T细胞,CD4的化学成分最可能是什么?问题2:HIV外层具有脂类膜与T细胞膜膜融合而容易进入T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并在什么细胞器的作用下脱去衣壳,释放出RNA?问题3:HIV病毒在人体内是怎么增殖的?问题4:你能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吗?问题:5:你能说出HIV感染人体时,免疫系统反应的过程吗?问题6:你能总结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吗?
这样把受体的化学本质、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的功能、病毒的增殖方式、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免疫调节的三道防线等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艾滋病这种生物学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围绕着这些科学型的问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联想已学的知识去探究、去讨论、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在学习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还能教会学生将看似独立知识点有效串联,由一个小小的图发散迁移获得更多的知识的能力。
二、利用教材的图表,设问释疑,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表不仅能够直观简单明了的反映相应的信息,还能引起学生兴趣。利用教材的图表,借图发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也引起学生对教材图表的重视。
例如下图是教材中“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过程”的相关曲线图,引导学生作答:
问题1:在第1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艾滋病感染急性期会出现持续多日的发烧症状,此时的体内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此过程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哪些?问题3:人体免疫能力的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问题4:你能说出艾滋病致病机理吗?
这样以教材图表为立足点,通过问题串,将HIV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感染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体温调节、激素调节、艾滋病致病机理等知识综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养成观察图表、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图文转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他们感受到自主能动认知规律的无穷乐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利用新闻材料,设问警醒,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高考试题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新闻时事,新闻时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科资讯,也能在枯燥的高三学习生活里适当放松。利用新闻材料,能够激发学生除了立足高考,还能关注社会议题,尝试运用已有学识审视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例如:截至2017年6月,北京高校学生(18-22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情况具体为:总数722例,男生占98.48%;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比例为86.70%。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问题1:你如何看待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问题2:有什么药物或者抗体可以治疗艾滋病吗?如青霉素行吗?为什么?问题:3:联系HIV病毒侵染的途径,有什么治疗艾滋病的思路吗?问题4:如果还没有具体的治疗办法,我们可以怎么预防?
这样以新闻材料设问,把艾滋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思路和預防措施等知识关联起来,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积极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参与讨论,产生思维的碰撞,科学探究,作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认同艾滋病的危害性,珍爱生命,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树立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特别是复习课中,能实现知识点间的有效串联,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更好地运用科学思维去认识现象、解决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杜妮,乔连全.问题解决式的缘起与理论背景[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5(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