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当前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应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和实施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一、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自己负责
1.对自己的时间、学习、生活负责。
2.对自己的健康、意志、品格负责。
(二)对他人负责
1.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诚实守信。
2.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
(三)对学校负责
1.热爱关心集体,积极参加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校为荣,为学校争光。
2.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的道理。
(四)对家庭负责
1.孝敬长辈,关心父母,多听长辈的劝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2.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劳,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对社会负责
1.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
2.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三、如何把小学生培养成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感的形成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不能用知识教育的方法代替责任感教育。
1.在尊重教育中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每个老师似乎都见识过一些“赖作业”的学生,天天向他要作业就像讨债似的,可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其实这些学生就是缺乏学习责任心,不明白做作业的真正目的与含义。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管制和惩罚见效不大,而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进行正面的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责任落实中帮助孩子强化责任意识
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挖掘它,让它得不到更好的表现。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老师把对小干部的责任和信任具体落实到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我班除明确规定了每个班委会成员的责任外又对其他学生具体落实责任,有“科代表”、“生活部长”、“卫生部长”等等。早自习采用值日班长轮换制,每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班级。
3.在赏识鼓励中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我们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后,再给予不断的肯定与赏识,从而更好地强化他们的責任意识,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对自己、他人、家庭甚至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
4.在言传身教中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应首先做到。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起来,所以老师应给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关爱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是我们广大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一)对自己负责
1.对自己的时间、学习、生活负责。
2.对自己的健康、意志、品格负责。
(二)对他人负责
1.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诚实守信。
2.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
(三)对学校负责
1.热爱关心集体,积极参加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校为荣,为学校争光。
2.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的道理。
(四)对家庭负责
1.孝敬长辈,关心父母,多听长辈的劝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2.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劳,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对社会负责
1.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
2.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三、如何把小学生培养成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感的形成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不能用知识教育的方法代替责任感教育。
1.在尊重教育中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每个老师似乎都见识过一些“赖作业”的学生,天天向他要作业就像讨债似的,可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其实这些学生就是缺乏学习责任心,不明白做作业的真正目的与含义。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管制和惩罚见效不大,而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进行正面的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责任落实中帮助孩子强化责任意识
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挖掘它,让它得不到更好的表现。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老师把对小干部的责任和信任具体落实到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我班除明确规定了每个班委会成员的责任外又对其他学生具体落实责任,有“科代表”、“生活部长”、“卫生部长”等等。早自习采用值日班长轮换制,每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班级。
3.在赏识鼓励中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我们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后,再给予不断的肯定与赏识,从而更好地强化他们的責任意识,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对自己、他人、家庭甚至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
4.在言传身教中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应首先做到。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起来,所以老师应给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关爱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是我们广大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