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教育的心理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社会的现实要求、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初中心理教育的现状出发,探索我国初中心理教育的现实定位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教育
  初中生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需求,系统、科学的心理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设计人生初步目标、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健全的人格,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一、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初中生独有的特点需要加强心理教育。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处在青春期向成年期过度的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社会阅历尚浅,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严重的可能会使他们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的能力和方法。
  (二)实现教育的目标需要加强心理教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学生培养成独立健康的个体,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成为健康的社会人。初中生由于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往往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我,其独立性常常与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相冲突,很容易与身边的人和环境产生冲突。有的学生无法认清和抵御社会的不良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或深陷险境,有些学生困因难以承受考试和升学压力而放弃生命等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和社会要求积极的引导。
  (三)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加强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系统的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情趣和远大的理想,能够解决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维护心理健康,能够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把心理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目前心理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一)部分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初中阶段,一方面由于心理教育的成果不能量化,难以考核,一些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把考核当做工作指挥棒;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处于被支配状态,难以凸显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这两方面造成部分学校忽视心理教育,把心理教育当做摆设,导致学生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自己成败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其他素质的提高。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很差,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在大学及以后阶段充分暴露出来,表现为不能够合理的支配学习和生活,缺少计划目标和进取心,浑浑噩噩,空虚无聊。
  (二)目前心理教育缺乏系统性。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也开设了部分心理教育课程,但往往流于表面。心理教育是需要长期关注、潜移默化的过程,他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单单通过几节心理讲课或者讲座很难取得效果。
  (三)目前心理教育缺乏针对性。在教育方法上,一些学校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不顾对不同年级、不同个体的差异,采取"一刀切"式教育方法,把一切标准生硬的塞给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片面的选择古今中外成功励志故事教育学生,不能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反作用。
  三、加强心理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作为教师,要全面、客观的看待每一名学生,既要看到他们尊重老师、乐于接受教育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的一面,要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要将教师的身份和朋友的身份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教育的培训。心理教育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作用,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价值。
  (二)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科学规划人生目标。"三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规划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作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包括个人自身规划、事业规划等等。正确的"三观"和科学的人生规划能够有效的挖掘学生潜力和创造力。初中阶段是"三观"形成和规划人生的开始和关键期,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耐心启发诱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指导,制定人生设计计划和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意志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意志教育方面,结合身边的事情,教育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现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矛盾的方法,做到在逆境中不垂头丧气,在顺境中不骄傲自满。如结合某次考试或活动,让学生明白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对成功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对失败的要分析原因,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在情感教育方面,要通过开展谈论、课外实践和电视讲座等活动,如组织讨论"我眼中的责任"、开展帮扶老人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和倾听,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四)要注重加强人际关系交往教育。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良的人际关系能够导致自卑感、孤独感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适应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加强人际关系教育,可以通过"学习一帮一"、足球比赛、爬山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可以通过"父母的一天"等活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和体察人。使每个人都能够乐于与人交往,形成尊重、宽容和谅解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姚先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仁[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崔景贵.转型与建构:心理教育范式的发展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
  [3]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匡正[J]思想·理论·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艰难时期,要想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深入研究当前背景下思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 政治思想教育 难点 应对策略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的整体进步,我国也进入了社会的转型期,在这期间,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矛盾也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有技巧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思考中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说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解决教学矛盾的一把"钥匙"。本文就此探讨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提问技巧  1.前言  课堂教
摘要: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认真,积极向上,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动机"作为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一种由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的心理因素。本文针对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低效性的现状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提出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 思想政治课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与学习
期刊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
期刊
摘要:周弘创立的赏识教育被公认为世界上著名的6种教育方法之一,在现今,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小学教育教学中。本文对小学赏识教育进行了再思考提。  关键字:赏识教育 问题 建议  一、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学校赏识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心理卫生的问题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人们认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幼儿身体是否能够正常发育,更与幼儿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本文从幼儿心理卫生教育的实践出发,探讨相关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为我国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心理卫生教育 幼儿 幼儿教师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