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尤其如此。作文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将写作视作畏途,害怕写作,逃避写作,每遇作文课,常常是绞尽脑汁,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其实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二、广泛阅读,以读促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研读一些好文章,不但能使其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 新《课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阅读是作文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小学生习作的楷模。如果我们每天都指导学生去鉴赏品位,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的好,好在哪里,并且做好摘抄笔记自制书签等,如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段论述,哪怕一点收获、读书心得等,这样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写作之“水”就会越蓄越多。另外,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学了《巨人的花园》推荐学生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推荐学生看《红楼梦》,就这样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即使是古诗,也提示学生去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接触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学生再主动摘记收集整理,就为写作构建起一座资料库,长此以往,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运用“迁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记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应不失时机地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自己所爱事物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中来、、、、、、“几个调皮的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我的办公室,一个一个都耷拉着脑袋。”“你们几个很喜欢打乒乓球吗?这个爱好挺好的。你们谁能说说打乒乓球有哪些打法?怎样才能打好呢?这样吧,你们几个好好打打,研究一下打法。下一节课外活动,老师请你们当教练,培训我们班同学打乒乓球。”听了我的话,几个小调皮高兴地走了。到了课外活动时,他们讲得头头是道,当的教练还有模有样的。我就趁机让学生写了关于打乒乓球的作文,学生由于有了实践经验、切身体会,写的作文都栩栩如生。那几个小调皮写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究某种知识的个性心理倾向,我抓住了学生喜爱打乒乓球的兴趣,通过启发、诱导,将打乒乓球的兴趣“迁移”到写打乒乓球的活动上来,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五、充分赏识学生习作,激励写作兴趣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 文得到 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才华得到展示。因此,对于写作能力不高的,只要他愿意主动写作,哪怕用正确了一些标点符号,一个成语,一句修辞,老师也要适当鼓励,多给予赞美;并且因地制宜地提高他的“闪光点”层次,多次的刺激就可以产生兴趣,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对于有写作能力或有较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该把握好他们每一次独具特色的习作。可以在班级内范读,可以利用墙报公视,甚至可以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发表等等,都是促进他们写作成功的契机和驱动力。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他们也就望而生畏了。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水足而文丰。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写作也就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多积累多习作甚至多投稿将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挥笔成篇,将不只是羡慕别人的话题,人才就在我们学生中间。
参考文献:
[1]郑金荣.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浅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3期
[2]袁月英.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2期
[3]戴素云.激发兴趣——让小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9期
[4]黄凌云.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将写作视作畏途,害怕写作,逃避写作,每遇作文课,常常是绞尽脑汁,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其实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二、广泛阅读,以读促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研读一些好文章,不但能使其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 新《课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阅读是作文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小学生习作的楷模。如果我们每天都指导学生去鉴赏品位,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的好,好在哪里,并且做好摘抄笔记自制书签等,如一句名言、一段描写、一段论述,哪怕一点收获、读书心得等,这样日积月累、日久天长,写作之“水”就会越蓄越多。另外,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学了《巨人的花园》推荐学生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推荐学生看《红楼梦》,就这样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即使是古诗,也提示学生去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接触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学生再主动摘记收集整理,就为写作构建起一座资料库,长此以往,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运用“迁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记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应不失时机地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自己所爱事物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中来、、、、、、“几个调皮的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我的办公室,一个一个都耷拉着脑袋。”“你们几个很喜欢打乒乓球吗?这个爱好挺好的。你们谁能说说打乒乓球有哪些打法?怎样才能打好呢?这样吧,你们几个好好打打,研究一下打法。下一节课外活动,老师请你们当教练,培训我们班同学打乒乓球。”听了我的话,几个小调皮高兴地走了。到了课外活动时,他们讲得头头是道,当的教练还有模有样的。我就趁机让学生写了关于打乒乓球的作文,学生由于有了实践经验、切身体会,写的作文都栩栩如生。那几个小调皮写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究某种知识的个性心理倾向,我抓住了学生喜爱打乒乓球的兴趣,通过启发、诱导,将打乒乓球的兴趣“迁移”到写打乒乓球的活动上来,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五、充分赏识学生习作,激励写作兴趣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 文得到 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都希望自己的写作才华得到展示。因此,对于写作能力不高的,只要他愿意主动写作,哪怕用正确了一些标点符号,一个成语,一句修辞,老师也要适当鼓励,多给予赞美;并且因地制宜地提高他的“闪光点”层次,多次的刺激就可以产生兴趣,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对于有写作能力或有较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该把握好他们每一次独具特色的习作。可以在班级内范读,可以利用墙报公视,甚至可以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发表等等,都是促进他们写作成功的契机和驱动力。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他们也就望而生畏了。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水足而文丰。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写作也就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多积累多习作甚至多投稿将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挥笔成篇,将不只是羡慕别人的话题,人才就在我们学生中间。
参考文献:
[1]郑金荣.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浅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3期
[2]袁月英.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2期
[3]戴素云.激发兴趣——让小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9期
[4]黄凌云.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