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教学硬件设施得以改造,教师授课水平也不断提高。小学语文学习重在阅读,只有在阅读中,学生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精华所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所流露的情感。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为容易的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采用经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在阅读,重在阅读。在阅读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下面我就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由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有了很多的亮點。然而,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在老师的问题上。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在许多课堂上阅读成为了老师一个人的才华表演,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却非常少,教师对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把握,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内涵,以至教学陷入盲目的境地。再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尽管有了许多突破,但教学过程僵化、途径封闭依然是阅读教学的瓶颈,阅读内容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阅读仅仅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布置,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完成特定动作。
其次是在学生的问题上。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作者所渗透的真实情感,这些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大多数小学生读课文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一味地呆读、傻读,读书感悟很少,没有正确理解老师“以读为本”的教学真谛。再有就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少,往往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自主探究意识淡薄,答案往往都是统一的,没有个性化的思维思考。
二、科学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始之前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再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草原》这篇文章,第一次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美”字。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以“美”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把问题归纳为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两个方面,在这一基础之上为学生确立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主题:其一是文章中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的?你认为有哪些语段描写得很好,当读到这些句子时说出你的感受?其二是文章中草原的人文美景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我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自由阅读和讨论,最后再抽取代表回答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烦琐教学模式,学生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麋鹿》这篇文章时,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词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文章中对麋鹿的描写自己画出麋鹿的形象,看谁画得最好。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大家都能够仔细的去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想象,最终画出了自己心中麋鹿的样子,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从关键词句入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仅仅通读了一次文章,课文以及很多字词还没有完全的熟悉和掌握,教师就让学生讲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表面上来看仿佛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带动整节课的教学节奏,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如此组织教学不但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感知,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被极大的减弱,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坏的阅读习惯。我们都知道,在一篇文章之中,有它的中心段落和关键词句,在我们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找准这些重点词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从关键词句出发。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这一关键特点来阅读整篇文章,并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西沙群岛这些特点的语句,并在阅读完成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得出最终答案。这样有重点有问题的代入式阅读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课本出发,从关键词句出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从阅读教材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创造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在阅读,重在阅读。在阅读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下面我就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由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有了很多的亮點。然而,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在老师的问题上。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在许多课堂上阅读成为了老师一个人的才华表演,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却非常少,教师对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把握,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内涵,以至教学陷入盲目的境地。再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尽管有了许多突破,但教学过程僵化、途径封闭依然是阅读教学的瓶颈,阅读内容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阅读仅仅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布置,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完成特定动作。
其次是在学生的问题上。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作者所渗透的真实情感,这些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大多数小学生读课文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一味地呆读、傻读,读书感悟很少,没有正确理解老师“以读为本”的教学真谛。再有就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少,往往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自主探究意识淡薄,答案往往都是统一的,没有个性化的思维思考。
二、科学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始之前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再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草原》这篇文章,第一次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美”字。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以“美”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把问题归纳为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两个方面,在这一基础之上为学生确立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主题:其一是文章中是如何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的?你认为有哪些语段描写得很好,当读到这些句子时说出你的感受?其二是文章中草原的人文美景表现在哪些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我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自由阅读和讨论,最后再抽取代表回答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烦琐教学模式,学生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麋鹿》这篇文章时,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词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文章中对麋鹿的描写自己画出麋鹿的形象,看谁画得最好。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大家都能够仔细的去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想象,最终画出了自己心中麋鹿的样子,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从关键词句入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仅仅通读了一次文章,课文以及很多字词还没有完全的熟悉和掌握,教师就让学生讲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表面上来看仿佛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带动整节课的教学节奏,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如此组织教学不但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感知,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被极大的减弱,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坏的阅读习惯。我们都知道,在一篇文章之中,有它的中心段落和关键词句,在我们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找准这些重点词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从关键词句出发。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这一关键特点来阅读整篇文章,并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描写西沙群岛这些特点的语句,并在阅读完成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得出最终答案。这样有重点有问题的代入式阅读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课本出发,从关键词句出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从阅读教材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创造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增强阅读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