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動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课题,谈谈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学习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成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优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在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当后进生在学习上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而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而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教师要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这样学习就变成轻松、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以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如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会跳跃的弹涂,再多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翻译中理解概念的综述,说明从事翻译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历来都把理解放在首位,并进一步通过例证的方式,说明在翻译实践中,要想得到高质量的译文,理解是翻译实践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 翻译 理解 译文    一、前言  翻译开始于理解,没有理解就谈不上翻译。理解是翻译的先决条件,翻译离不开理解。翻译实践证明,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准确地翻译,理解错了再漂亮的表
时下走进江西省金溪县农村,你会发现:所到之处,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这与该县全面实施沼气工程、清洁养殖工程、绿色植保工程、秸秆利用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环境监测工程“六大工程”,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分不开的。  金溪县扎实推进沼气工程,在全县种养大户中全面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型沼气池3处、中型沼气池8处、户型沼气
期刊
摘 要: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本文介绍了奈达的翻译思想,对他的翻译理论作了评价,并对他翻译思想的变化作了研究,希望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分析,使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翻译理论的作用,了解如何进一步推动翻译理论研究。  关键词: 奈达 翻译理论 评价 转变    一、引言  中国的翻译理论自古即十分丰富。但在中国译学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翻译标准均较含混且缺乏系统
风景色彩写生是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通过风景色彩写生教学,学生一方面可掌握风景色彩写生的造型的规律和方法,表现技法与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可培养审美感受力和即兴作画的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在室内课中不能得到的知识,为彩色装饰、彩色设计、油画等其他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不仅应把风景色彩写生课当作风景色彩造型能力训练方式,而且应从更高意义上,把这门课当作提高学生绘画
随着小班化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进入中学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日益成为主宰课堂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有一定的优势,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