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队形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讲解、示范时学生集中站立的位置形式。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多少和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队形,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文章就体育教学队形的分类,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意义,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原则,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注意点做了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队形;合理运用
一、前言
新课程的阵阵清风给体育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经过不断的探索、尝试,有了很多的改变。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力求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一个丰富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延续体育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的特点外,摆脱原有的模式,运用一些艺术性的技巧,创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如适当的教学队形变化,可以营造教学时的情境,增添课堂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色彩,提高课堂的美感,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有跃跃欲试的参与和不断创造的欲望,从而来完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任务。
二、体育教学队形的分类
1.常规队形。所谓常规队形,主要是指按教材规定或教师的指挥所排成整齐划一的队形,组织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统一练习。如课的开始时的集合队形。起到导入作用,为课的进程作好思想和身心动员,集中注意力。这种队形的特点是形式固定,简单易行,占用时间短,能迅速反映整体面貌。如四列横队集合队形,便于教师清点班级人数,布置上课内容。
2.教学队形。在动作技能技术的形成初期,在不同阶段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所采用的队形,称“教学队形”。一般常用的有利于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共性错误)和集中注意力的缺口、半圆、八字等队形;有加大练习密度,提高兴趣,多项综合分组定时或定量的循环作业队形;也有单行或双行站立,使“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的队形。
3.练习队形。练习队形是动作技能技术的巩固阶段,提高人体机能活动能力,机体开始到承受较大负荷量时的队形。从教学训练任务和少年儿童特点来讲,练习队形的运用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因需,多样多变。用队形变化改变作业条件,提高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练习的独力性和合作能力,有效地发挥小干部的组织作用。如:复习已学前滚翻动作,可运用8张垫子拼成的花瓣图案,循环练习。
三、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管仲说:“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从教育效果的角度出发,倘若学生只练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其活动范围及对身体的影响,就必将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身体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有些学生耐久跑项目本身单调枯燥,虽然锻炼价值很高,但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设计中队形的趣味性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它有时表现为生活中某些富于喜剧性的情节场面;有时表现为一种荒诞而新奇的视觉感觉;有时又能刺激学生思考及探索的欲望……能创造一个轻松诙谐的气氛,松弛紧张的神经,使人在愉快的心情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信息。因此,队形的变换运用,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合理运用时间,严密课的组织性以及更好完成教学的任务。
2.保持有效的学习氛围
在日复一日、平凡普通的教学中,教学手段与模式纷繁复杂、推陈出新,平淡无奇的教学方法只会淹没在教育的海洋中,不会给人留下多少印象。教师如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构思新奇,创意独特,充满着轻松诙谐氛围的趣味性教学队形的变化,学生就会感到新鲜有趣,就能调动他们的锻炼欲望和积极性,教师教的愉快、学生练得开心。例如,采用圆圈式的追逐跑,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单调和害怕,改变在跑道上跑的单调性。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分队到并队、列队到合队跑、对角线绕场跑、8字形追逐跑和开口螺旋跑、蛇形跑等形式,这样使耐久跑变得多样性、趣味性,学生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有了显著进步,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队形运用得当,教师主导作用将会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体育小干部和学生三者关系能协调一致,让没有生命的知识拥有生命活力,让不动的学生动起来,让不活的课堂活起来。
3.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进行、主教材的实施、素质练习以及教学游戏的变换进行,教学队形便化成为一条线把教学内容串合起来,使体育课显得有条理性,连贯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考虑和设计,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器材数量,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合理地教学队形,只需变换简单的队形,既使队伍调动做到省时、合理,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取得是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常规的二列横队、四列横队等学生们较熟悉教学队形外,教师在教材中不妨结合教材及场地的特点,多使用半圆、圆、三角甚至多边形等练习队形。如我们在篮球教学中,常利用球场原来的标志线,学生排成半圆或直线队等形式,这样教学队形不但使学生熟悉了篮球场的构造,充分利用了场地,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次数和密度,更在体育教学中的练习起到阻隔的安全作用。
四、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原则
1.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就是教师所作的队伍调动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是否有促进和帮助作用。按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的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课开始部分,我们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中的 “蛇形”、“s”形、“绕自然地形”等跑的队形变化,或做“拼图”游戏等练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把热身练习与队形变化相结合,维持学生慢跑的热情,调整学生的身体状态以更好的适应下面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
2.科学性
体育课堂中的队伍调动与教学内容是紧密相连的。队形是个整体,是按教师口令或指示,各小组沿着一定路线行进,全班共同组合起来的整体。因此,每个人、特别是每一小组的头尾人,要先理解怎样变动,为什么要这样变动。变化队形时,要及时把整体队形变化的过程、所处的位置、行进时的方向、角度、路线交代清楚,使之心中有数。要防止教师单纯发令,而学生身顺心违的被动现象的产生。
3.趣味性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趣味性是我们选择队形变化时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设计好具有一定美感和变化自然流畅的教学队形,让学生在这如行云流水的组织形式中减缓身心疲劳感到来的时间,从而调动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可行性
由于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特点,导致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都相对简陋。在队形调动时多设计简单易行的教学队形,以便学生能快速理会接受,教学队形最终目的是服务与教学,能让学生在体育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教学队形调动必须注意创造性的发挥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多功能作用。要强调单个教学内容和整体练习的一致性,要有计划、有要求,防止拖拉时间和过多、重复、华而不实的队伍调动。
五、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注意点
1.体育教师要培养队形意识和开发能力
虽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队形对师生关系没有什么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但如果上课时,老师只从方便、简单的角度出发,常年采用四列横队“一贯制”的做法,每时每刻要求学生的队伍排得整齐划一,使课堂气氛紧张有余、活泼不足,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和新意。相比之下,教师如果能设计出多种新颖的几何图形,线条流畅,富于变化的教学队形,就能通过普通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了体育学习的艺术殿堂。
2.教学队形的变化要有“度”
不管课的模式或者教学方法怎么变,要掌握一个原则: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教学队形的选择和运用始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授课环境等因素来决定,合理把握好一个“度”。在每个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队形。如常规队形用于学期初或课的开始部分。在讲解示范时,为了让学生能看清老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围着教师自主选择有利的站立位置。在练习时,根据场地和器材的特点,设置最方便教师指导、学生最大程度自主练习和能保证练习安全的教学队形。
【参考文献】
[1]《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陈建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中国学校体育》.2007.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2002.1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埭中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队形;合理运用
一、前言
新课程的阵阵清风给体育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经过不断的探索、尝试,有了很多的改变。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力求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一个丰富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延续体育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的特点外,摆脱原有的模式,运用一些艺术性的技巧,创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如适当的教学队形变化,可以营造教学时的情境,增添课堂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色彩,提高课堂的美感,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有跃跃欲试的参与和不断创造的欲望,从而来完成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任务。
二、体育教学队形的分类
1.常规队形。所谓常规队形,主要是指按教材规定或教师的指挥所排成整齐划一的队形,组织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统一练习。如课的开始时的集合队形。起到导入作用,为课的进程作好思想和身心动员,集中注意力。这种队形的特点是形式固定,简单易行,占用时间短,能迅速反映整体面貌。如四列横队集合队形,便于教师清点班级人数,布置上课内容。
2.教学队形。在动作技能技术的形成初期,在不同阶段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所采用的队形,称“教学队形”。一般常用的有利于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共性错误)和集中注意力的缺口、半圆、八字等队形;有加大练习密度,提高兴趣,多项综合分组定时或定量的循环作业队形;也有单行或双行站立,使“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的队形。
3.练习队形。练习队形是动作技能技术的巩固阶段,提高人体机能活动能力,机体开始到承受较大负荷量时的队形。从教学训练任务和少年儿童特点来讲,练习队形的运用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因需,多样多变。用队形变化改变作业条件,提高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练习的独力性和合作能力,有效地发挥小干部的组织作用。如:复习已学前滚翻动作,可运用8张垫子拼成的花瓣图案,循环练习。
三、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管仲说:“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从教育效果的角度出发,倘若学生只练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其活动范围及对身体的影响,就必将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身体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有些学生耐久跑项目本身单调枯燥,虽然锻炼价值很高,但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设计中队形的趣味性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它有时表现为生活中某些富于喜剧性的情节场面;有时表现为一种荒诞而新奇的视觉感觉;有时又能刺激学生思考及探索的欲望……能创造一个轻松诙谐的气氛,松弛紧张的神经,使人在愉快的心情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信息。因此,队形的变换运用,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合理运用时间,严密课的组织性以及更好完成教学的任务。
2.保持有效的学习氛围
在日复一日、平凡普通的教学中,教学手段与模式纷繁复杂、推陈出新,平淡无奇的教学方法只会淹没在教育的海洋中,不会给人留下多少印象。教师如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构思新奇,创意独特,充满着轻松诙谐氛围的趣味性教学队形的变化,学生就会感到新鲜有趣,就能调动他们的锻炼欲望和积极性,教师教的愉快、学生练得开心。例如,采用圆圈式的追逐跑,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单调和害怕,改变在跑道上跑的单调性。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分队到并队、列队到合队跑、对角线绕场跑、8字形追逐跑和开口螺旋跑、蛇形跑等形式,这样使耐久跑变得多样性、趣味性,学生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有了显著进步,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队形运用得当,教师主导作用将会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体育小干部和学生三者关系能协调一致,让没有生命的知识拥有生命活力,让不动的学生动起来,让不活的课堂活起来。
3.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进行、主教材的实施、素质练习以及教学游戏的变换进行,教学队形便化成为一条线把教学内容串合起来,使体育课显得有条理性,连贯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考虑和设计,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器材数量,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合理地教学队形,只需变换简单的队形,既使队伍调动做到省时、合理,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取得是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常规的二列横队、四列横队等学生们较熟悉教学队形外,教师在教材中不妨结合教材及场地的特点,多使用半圆、圆、三角甚至多边形等练习队形。如我们在篮球教学中,常利用球场原来的标志线,学生排成半圆或直线队等形式,这样教学队形不但使学生熟悉了篮球场的构造,充分利用了场地,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次数和密度,更在体育教学中的练习起到阻隔的安全作用。
四、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原则
1.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就是教师所作的队伍调动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是否有促进和帮助作用。按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的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课开始部分,我们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中的 “蛇形”、“s”形、“绕自然地形”等跑的队形变化,或做“拼图”游戏等练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把热身练习与队形变化相结合,维持学生慢跑的热情,调整学生的身体状态以更好的适应下面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
2.科学性
体育课堂中的队伍调动与教学内容是紧密相连的。队形是个整体,是按教师口令或指示,各小组沿着一定路线行进,全班共同组合起来的整体。因此,每个人、特别是每一小组的头尾人,要先理解怎样变动,为什么要这样变动。变化队形时,要及时把整体队形变化的过程、所处的位置、行进时的方向、角度、路线交代清楚,使之心中有数。要防止教师单纯发令,而学生身顺心违的被动现象的产生。
3.趣味性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趣味性是我们选择队形变化时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设计好具有一定美感和变化自然流畅的教学队形,让学生在这如行云流水的组织形式中减缓身心疲劳感到来的时间,从而调动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可行性
由于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特点,导致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都相对简陋。在队形调动时多设计简单易行的教学队形,以便学生能快速理会接受,教学队形最终目的是服务与教学,能让学生在体育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教学队形调动必须注意创造性的发挥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多功能作用。要强调单个教学内容和整体练习的一致性,要有计划、有要求,防止拖拉时间和过多、重复、华而不实的队伍调动。
五、教学队形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注意点
1.体育教师要培养队形意识和开发能力
虽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队形对师生关系没有什么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但如果上课时,老师只从方便、简单的角度出发,常年采用四列横队“一贯制”的做法,每时每刻要求学生的队伍排得整齐划一,使课堂气氛紧张有余、活泼不足,死气沉沉,缺乏生气和新意。相比之下,教师如果能设计出多种新颖的几何图形,线条流畅,富于变化的教学队形,就能通过普通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了体育学习的艺术殿堂。
2.教学队形的变化要有“度”
不管课的模式或者教学方法怎么变,要掌握一个原则: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教学队形的选择和运用始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授课环境等因素来决定,合理把握好一个“度”。在每个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队形。如常规队形用于学期初或课的开始部分。在讲解示范时,为了让学生能看清老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围着教师自主选择有利的站立位置。在练习时,根据场地和器材的特点,设置最方便教师指导、学生最大程度自主练习和能保证练习安全的教学队形。
【参考文献】
[1]《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陈建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中国学校体育》.2007.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2002.1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