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人竹刻的集大成者,周颢延续了嘉定文人参与竹刻创作的传统,将文人艺术与工艺美术加以融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与享有盛誉的竹刻相比,周颢的绘画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上海博物馆“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展示了周颢镌刻、绘画作品32件(套),全面呈现他的艺术世界。
  被低估的画名
  据上海博物馆工艺部副研究员施远介绍,有关周颢家世生平的文献资料很少,但是可知他“自幼修习文人书画,稍后又致力于文人镌刻”。他虽然读书,却没有走科举应试的道路。
  “没有明确文献记载他曾师从哪位画家修习书画,但是有资料显示,在画艺方面,他曾得到‘四王’之一王石谷的指点,虽然他没有被正式列入王石谷弟子名录,但是从他的作品风格来看,肯定受到了王石谷的影响。从周颢山水画的创作实践来看,完全是按照王石谷提出的‘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精神而来的,即既重视线条美感,又重视画面的经营、境界的营造,从周颢的绘画作品可见,其并非只是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他刻画得很深入,画面层次也很丰富。”
  从周颢的传世作品可见,其山水画面貌丰富,有摹仿李成、范宽、巨然、米友仁、倪云林等诸家之作,而最多的是王蒙。他尤其喜欢王蒙一路层峦叠嶂、细笔繁皴的密体山水。而竹石是周颢绘画与竹刻创作中最常见的母题。
  开辟竹刻新境界
  与其绘画一样,周颢虽然自幼就致力于文人镌刻,但是没有明确记载他曾师从于哪位竹刻大师。但是作为一名擅长诗文、精通书画的文人,周颢定是受到家乡嘉定地区竹刻传统的影响,而嘉定竹刻之所以异军突起,也正是得益于一批文人艺术家的参与。周颢延续了嘉定文化人参与竹刻创作这样的一个传统,把文人书画的艺术修养在竹刻这一比较工艺性的载体上进行表现。
  周颢一生经历了清代最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最后的一个高峰,包括竹刻在内的各种雕刻艺术都已发展到材尽其美、工尽其巧的阶段。而与周颢交友者多学者、文士、画家、竹人、印人,其中尤为著名的是雍正进士、乾隆近臣张鹏翀和嘉定学者王鸣韶。
  周颢被视为中国竹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在竹刻方面的贡献和创新之处体现在两点:其一,他将自己擅长的绘画,特别是山水与竹石施于刻竹,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之前的竹刻乃至整个工艺美术对文人画题材的运用远远没有这么成熟,且以人物故事为主要题材。其二,他开辟了“合南北宗为一体”的全新境界,在中国绘画史上,明后期中国画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偏重写实,用笔硬朗,装饰性强,更多工匠意趣;南宗偏于写意,讲究用笔本身的美感,线条圆润,表现文人精神。周颢竹刻将南北宗进行糅合,采用了全新的雕刻技巧,于使用阴刻刀法表现笔墨迹象的同时,又辅以嘉定竹刻“三朱”以来的浮雕、浅浮雕技法,作品层次比单纯阴刻更丰富,立体感和体积感更强。
  存世作品少,伪作泛滥
  周颢书画创作相对随意,“偶然欲画,画成随手乞人”,但于刻竹一道却自律甚严,“其运刀时,若丝发未称意,虽垂成,亦斧以斯之”。因而其竹刻作品较书画存世量更少,据不完全统计,周颢作品存世量百余件,其中雕刻作品不超过30件,上海博物馆收藏周颢作品最多,也不过十余件。
  周颢开创的竹刻新风在当时和后来出现了大量的学习和模仿者,因而伪作也十分泛滥。然而真品和伪作在精妙度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周颢本身是画家,他在刻竹时,融合了自己的绘画审美,有整体布局和构思,纯粹模仿他的技艺是学不像的。比如晚清到近现代的嘉定竹刻传承人有沿袭周颢浅刻山水风格的,但是可以看到他们和周颢的差别非常大。这是有多种原因的,一则雕刻技艺在全面退步,另外他们也缺乏全面的艺术修养。从文人竹刻的发展来说,周颢是一个顶峰,这个顶峰是艺术水平和雕刻技艺的双重顶峰。
  周颢的精品力作大多完成于50岁之后,直至晚年犹创作不辍。这次展览以周颢中晚年的作品为主,包括其60岁时创作的竹刻代表作《松壑云泉图竹笔筒》、71岁时的绘画代表作《竹林幽居图》轴,以及去世前一年的《人物山水图》册。
其他文献
永乐(1403-1424年)、宣德(1426-1435年)两朝,为明代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皇帝及宫廷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形势下,绘画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鼎盛局面。  明代宫廷绘画受帝王主导的情形十分明显,例如皇帝对于神仙色彩浓厚的青绿山水画,以及南宋马远、夏圭的院体风格特别感兴趣,就花鸟画而言,则须具备装饰性和吉祥寓意的功能;人物画,则于记录帝后御容肖像和宫廷生活的行乐图之外,亦流
摘要: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建立一种乙腈-无机盐-水双水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高效氯氰菊酯及其降解产物3-苯氧基苯甲醛与3-苯氧基苯甲酸,确立双水相萃取体系的最佳条件为:V乙腈 ∶V样品溶液=1 ∶1,振荡时间3 min,氯化钠 ∶样品溶液=1 g ∶1 m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对生物降解体系中浓度分别为10、100 mg/L的底物和降解产物平均回收率为94.6%~98.3%
摘要:针对青香蕉果肉组织富含多糖、多酚类物质的特点,采用改良热硼酸法提取青香蕉果肉组织中的总RNA,探讨提取缓冲液pH值、离子浓度、CaCl2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LiCl沉淀时间对总RNA提取质量的影响,并用异丙醇简化LiCl沉淀总RNA过程。结果表明,获得了1种快速提取青香蕉果肉组织中总RNA的方法,经逆转录PCR(RT-PCR)验证,该方法适用于黄香蕉果肉、黄香蕉果皮、香蕉花、青香蕉果肉
傅抱石是我国现代绘画史上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受到西方文化、绘画观念的影响,且因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创造性才华为人们所关注。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不仅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和鲜明的自我特色,还体现出观察事物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视觉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深厚的人文理念和精神操守,敏锐的空间意识和历史意识,使他的绘画尤其是历史人物画,获得了深厚的人文价值支撑和丰富深邃
摘要:为了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以江苏省如皋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产污系数法和削减排放法核算其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全氮、全磷)的产生量及实际排放量,分析各镇(街道)畜禽粪便污染物(全氮、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评估。结果表明,2017年如皋市畜禽粪便及其污染物(全氮、全磷)产生总量分别为16.904万、1.039万、0.221万t,畜禽粪便污染物(全氮、全磷)实际排放量分别为0.615万、0.
其实年初我就看过“别克大师系列”—蒙特利尔爵士芭蕾舞团《摩登时代》,欣赏到了一场超乎想象的伟大演出,还有幸在“大师班”体验活动中与舞蹈大师们“亲密接触”。而这一次荷兰舞蹈剧场—NDT(Nederlands Dans Theater)将舞蹈的多元融合与创新发挥到了极致,又一次颠覆了我对舞蹈的观念。  说起来,别克大师系列真可谓是舞蹈爱好者的福音。除了今年这两场殿堂级舞蹈演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玛莎·
如果有人问:艺术史上最“受伤”的作品是什么?答案也许会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达娜厄》。1985年,在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幅传世名画突然遭到了一位年轻游客的“襲击”:他先是用刀子刺向画中女子的腹部,接着又用硫酸泼向画面。硫酸在画布上四溅开来,画布瞬间冒烟,在一系列“戏剧性表演”结束之后,《达娜厄》这幅镇馆之宝全面被毁。此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整整用了12年才将伦勃朗的这幅名画修
关键词:高温胁迫;调理剂;热害清;形态性状;生理指标;玉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高温胁迫逐渐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难题之一[1]。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虽然玉米是一种喜温作物,但也常会遭遇高温胁迫,严重影响了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2-3]。研究显示,花期是玉米对高温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主要会引起穗发育异常、小穗小花败育、穗粒数下降、籽粒灌浆速率和源库比受影响[4-6]。闫艳等研究发现,
亲情题材的电影,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一部优秀的亲情题材电影,不分国度和年代,能够穿越语言障碍,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由台湾导演侯孝贤监制的《宝贝儿》正是一部刻画家庭亲情、探索生命意义的电影,涉及传统、人情和法理。影片表现出纪录片式的人文关怀,传递出豁达包容、静观默识的生存观点,波澜之处静水流深。真实的纪录片风格  《宝贝儿》有种冷静旁观的真实感,所有人并没有因为处于事件漩涡,而被贴上主角的标
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  谄媚奉承型官员  《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时太史令袁充上奏皇上说,隋朝建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