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都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存在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能力
  
  1.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地理之难,许多学生认为当推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几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我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时地理知识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时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偏东的地方到底早几点钟,所以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许多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导致学生在思维能力上产生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迷糊。
  2.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我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教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教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结语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强弱。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充分理解,而且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慧霞.从“大气运动”一课看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地理教育,2006.5.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记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历史教学 记忆力 培养    中考历史虽然随着这几年的改革实行了开卷考试,但历史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考生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解答灵活开放的试题是很困难的。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记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许多
摘 要: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成果。教材中的范例、课外资源和学生身上蕴涵的主体资源是教师进行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  关键词: 历史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有效地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师创造性的标志,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如果不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课
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
摘 要: 体验是生命的活动、心灵的感受。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本文主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初步分析了体验性学习的特点,然后根据体验性学习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体验,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的体验,通过知识学习积累学生的体验,通过审
摘 要: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理顺创新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关系,有助于创新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应理顺的关系有:长短程能力的关系;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理顺这四个关系的同时,还应做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工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精神 课内外关系    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的重要食源性病原菌。目前单增李斯特菌已经受到世界各国卫生部门和食
首先,从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采用熵权法对非洲52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了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是链球菌属。按荚膜抗原的特性,目前分为35个血清型(1-34型和1/2型),其中1型、2型(1/2型)、7型、9型的致病力最
世纪之交,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课程改革也已向全国推广。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三维目标的教育。  站在知识的码头上,遥望能力的彼岸,过程与方法就是连接两地的桥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前言第一句话就指出,物理学所研究的是物质的最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课程性质”中又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