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森林生物学基础理论和技术,从事林木良种选育、森林营造、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森林经营管理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大兴安岭职业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林业技术专业 教学体系改革 新探索
1.实践教学体系
(1)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一一分解,逐项落实到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明确每一环节应达到的目标,以有效地控制实习过程,使学生实习有序化,标准化。
(2)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2 1”的课程体系,探索适合高职教育和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3)完善实习考核体系,结合生产实际,建立由日考核、小项目考核、环节考核、技能鉴定等四个环节组成的考核体系,实现各实习项目的过程控制。
(4)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主干课程的授课,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2.加强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验实训指导书、综合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建设。
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学校教师和校外基地兼职教师共同确立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编写实践教学方案和实验实训指导书、综合实训指导书,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专业技能进行量化管理,实行实训考核制度。重点技能指标,学生必须做到熟练操作,并能介绍其基本理论依据、技术要点、操作步骤、操作方法等。根据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验收。毕业实习,主要采用实习和就业相结合,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现场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本专业和各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密切配合,发挥实验实习和课外活动小组的作用,不断巩固所学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与生产之间相互衔接与配合;毕业实习实训要与就业、毕业论文相结合。
4.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林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施设备投资的基本思路:一是先“有”,以满足专业实训课开出的需要;二是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三是多样性,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四是先进性。通过努力,力争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内建成的设施设备完善、配套,体现林业技术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具有的一定的先进性及特色性。
5.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林业技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师资培训的功能和辐射作用。
林业技术专业在教学工作中,紧紧把握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正确的把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探索实施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全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职业岗位群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知识,我们就设计相应的课程,课程结构要完成能力知识需要。课程整合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重要的地位,探索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2 1”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2 1”课程体系。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本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三年级主要集中进行综合技能实训。根据社会人才岗位需求继续细化专业技能方向,强化专项能力,并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加强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模块,造就什么样的人才。
2.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总学时为2464学时。理论教学1050学时,占总学时的42.6%;教学实习390学时,课内教学实习454,毕业实习570,实践教学总计1414学时,占总学时的57.3%%。
3.教学组织。围绕培养目标,重视德育教育,着力进行林业技术人才素质的培养;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拓宽知识面,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1)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编写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综合实训大纲。编写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验实习指导书、综合实习实训指导书和实训考核方案。
(2)根据需要开设新课程或安排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内容保持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的系统性,合理取舍,精讲多练,重点突出,力求学以致用。
(3)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现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体现本专业和各课程的重点和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实践教学中加强组织纪律管理、教育学生爱岗敬业,树立牢固的事业心、责任心,加强劳动观念,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等职业道德的教育。
4.实训技能考核。实训技能考核是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实训教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革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和实训。实行实训技能考核,有利于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目标。高职学院要办出特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训技能考核是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毕业后与工作是“零距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证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也反映出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职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面向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重的目标,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林业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毕业时参加林业职业技能鉴定,考取森林保护、种苗工等资格证书。纵观多年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考证的实践证明,林业技术专业实训的内容又是学生参加实践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为使林业技术专业专业学生毕业后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零距离”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森林培育技术等重点学科的实训考核。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关键词]林业技术专业 教学体系改革 新探索
1.实践教学体系
(1)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一一分解,逐项落实到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明确每一环节应达到的目标,以有效地控制实习过程,使学生实习有序化,标准化。
(2)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2 1”的课程体系,探索适合高职教育和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
(3)完善实习考核体系,结合生产实际,建立由日考核、小项目考核、环节考核、技能鉴定等四个环节组成的考核体系,实现各实习项目的过程控制。
(4)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主干课程的授课,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2.加强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验实训指导书、综合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建设。
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学校教师和校外基地兼职教师共同确立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编写实践教学方案和实验实训指导书、综合实训指导书,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专业技能进行量化管理,实行实训考核制度。重点技能指标,学生必须做到熟练操作,并能介绍其基本理论依据、技术要点、操作步骤、操作方法等。根据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验收。毕业实习,主要采用实习和就业相结合,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现场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本专业和各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密切配合,发挥实验实习和课外活动小组的作用,不断巩固所学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与生产之间相互衔接与配合;毕业实习实训要与就业、毕业论文相结合。
4.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林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施设备投资的基本思路:一是先“有”,以满足专业实训课开出的需要;二是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三是多样性,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四是先进性。通过努力,力争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内建成的设施设备完善、配套,体现林业技术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具有的一定的先进性及特色性。
5.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林业技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师资培训的功能和辐射作用。
林业技术专业在教学工作中,紧紧把握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正确的把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探索实施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全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职业岗位群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知识,我们就设计相应的课程,课程结构要完成能力知识需要。课程整合基础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重要的地位,探索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2 1”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2 1”课程体系。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本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三年级主要集中进行综合技能实训。根据社会人才岗位需求继续细化专业技能方向,强化专项能力,并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加强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模块,造就什么样的人才。
2.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总学时为2464学时。理论教学1050学时,占总学时的42.6%;教学实习390学时,课内教学实习454,毕业实习570,实践教学总计1414学时,占总学时的57.3%%。
3.教学组织。围绕培养目标,重视德育教育,着力进行林业技术人才素质的培养;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拓宽知识面,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1)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编写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综合实训大纲。编写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验实习指导书、综合实习实训指导书和实训考核方案。
(2)根据需要开设新课程或安排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内容保持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的系统性,合理取舍,精讲多练,重点突出,力求学以致用。
(3)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现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体现本专业和各课程的重点和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形成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实践教学中加强组织纪律管理、教育学生爱岗敬业,树立牢固的事业心、责任心,加强劳动观念,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等职业道德的教育。
4.实训技能考核。实训技能考核是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实训教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革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和实训。实行实训技能考核,有利于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目标。高职学院要办出特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训技能考核是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毕业后与工作是“零距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证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也反映出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职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面向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重的目标,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林业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毕业时参加林业职业技能鉴定,考取森林保护、种苗工等资格证书。纵观多年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考证的实践证明,林业技术专业实训的内容又是学生参加实践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为使林业技术专业专业学生毕业后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零距离”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森林培育技术等重点学科的实训考核。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