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引工程”即“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三引工程”旨在促进校企合作共赢,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开放的校园智库。“三引工程”引进的企业、资金、人才必须符合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三引工程”的主导权在学校,有利于激发职业教育活力;检验的是市场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关注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的是职业教育新常态。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引工程”;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63-03
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和引导各方面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参与,形成多元办学、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1]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职业教育必然要具有市场性、社会化、开放性的特点。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以下简称“扬州旅游商贸校”)为进一步提升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通过“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等“三引工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出校企无缝对接、资金投入多元、人才配置开放的生机勃勃的职教新常态。
一、引企入校,促进校企合作共赢
所谓“引企入校”,就是合作办学企业将生产车间搬进校园,学校将实训课堂和实习课程搬进建在校园内的企业生产车间,双方共建融生产性实训功能和实习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及实训或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及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扬州旅游商贸校与江苏移动十方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方通信公司”)签订协议,由十方通信公司投资新建“信息呼叫”专业生产性实训室。“信息呼叫”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该生产性实训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性实训,在企业技术骨干的带领下,接受完全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技能实训。企业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学生适当的经济奖励。三年级学生也可选择在该实训基地实习,企业付给学生实习工资。
“引企入校”的“企”,一般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所属产业是地方新兴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或为地方特色产业,能够满足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2)企业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所拥有的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应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3)企业文化符合现代企业文化潮流,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值得职业院校借鉴。(4)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公信力,诚信合法经营。
十方通信公司厂房设在江苏(扬州)信息产业基地内。“十二五”期间,扬州市加大了信息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产业园内的电子商务、信息呼叫等产业是扬州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重点扶持产业,因此园内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十方通信公司是中国移动的分公司,其企业地位、企业文化和企业信誉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引该企业入校,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引企入校”,本质上引进的是校企共同开发的符合企业工作规程的实训实习显性课程和融合了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如十方通信公司的“10086移动套餐推介”“10086客户服务”等实训课程,紧密联系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让学生的实训实习工位对接工作岗位,实训实习课程对接工作内容,实训实习要求对接工作规程,最大程度缩短了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期。
“引企入校”,不仅引进设备、技术及课程等,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进校园、专业文化进教室,最终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现代企业文化对于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一定程度的示范引领作用,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环境文化、绩效考核等,都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对于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2]“引企入校”避免了校企双方的重复投入;利于职业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构建了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未来员工培训的新模式。
二、引资入校,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所谓“引资入校”,即引进除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以外的资金,投入职业院校硬件及软件建设。职业教育是民生工程之一,事关教育公平。因此,职业教育所需资金必须得到充分保障。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共性特征是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同时通过立法明确企业的投入责任。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我国一些省份如浙江省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税收优惠政策。[3]正如鲁昕副部长指出的那样,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完善经费政府稳定投入机制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需要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投资政策。
学校通过“引资入校”,不仅强化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关系,而且解决了一些专业设备投入及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资金来源问题,也集聚了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塑造学校品牌形象。引资入校,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1)“引资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十方通信公司在学校实训基地内投资60万元,建设了“信息呼叫”生产性实训室。校企双方无缝对接,合作共赢,人才培养对接市场,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够满足现代企业需求。(2)“引资入校”,企业设立“冠名班”学生奖学金。扬州旅游商贸校与扬州五星级酒店扬州迎宾馆达成协议,共建“冠名班”。“冠名班”学生承诺优先到该企业实习、就业,企业支付学生就读期间两年的伙食费。(3)“引资入校”,产业园区设立“培训基地奖学金”。扬州旅游商贸校与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达成协议,双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共建“扬州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在学校主导的培训体系内,专业化规范运行。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每年给予学校奖学金15万元,鼓励学生来产业基地就业。学校向信息产业园区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优先满足产业园区内企业用工需求。(4)“引资入校”,设立“慈善励志助学金”。扬州旅游商贸校设有“慈善励志班”。“慈善励志班”学生主要来自湘西、四川等贫困山区。“慈善励志班”学生除免除国家规定的学费外,还免除住宿费、生活费、代办费和来回路费。“慈善励志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合作办学的爱心企业支付。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引工程”;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63-03
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和引导各方面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参与,形成多元办学、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1]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职业教育必然要具有市场性、社会化、开放性的特点。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以下简称“扬州旅游商贸校”)为进一步提升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通过“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等“三引工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出校企无缝对接、资金投入多元、人才配置开放的生机勃勃的职教新常态。
一、引企入校,促进校企合作共赢
所谓“引企入校”,就是合作办学企业将生产车间搬进校园,学校将实训课堂和实习课程搬进建在校园内的企业生产车间,双方共建融生产性实训功能和实习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及实训或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及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扬州旅游商贸校与江苏移动十方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方通信公司”)签订协议,由十方通信公司投资新建“信息呼叫”专业生产性实训室。“信息呼叫”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该生产性实训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性实训,在企业技术骨干的带领下,接受完全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技能实训。企业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学生适当的经济奖励。三年级学生也可选择在该实训基地实习,企业付给学生实习工资。
“引企入校”的“企”,一般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所属产业是地方新兴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或为地方特色产业,能够满足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2)企业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所拥有的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应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3)企业文化符合现代企业文化潮流,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值得职业院校借鉴。(4)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公信力,诚信合法经营。
十方通信公司厂房设在江苏(扬州)信息产业基地内。“十二五”期间,扬州市加大了信息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产业园内的电子商务、信息呼叫等产业是扬州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重点扶持产业,因此园内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十方通信公司是中国移动的分公司,其企业地位、企业文化和企业信誉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引该企业入校,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引企入校”,本质上引进的是校企共同开发的符合企业工作规程的实训实习显性课程和融合了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如十方通信公司的“10086移动套餐推介”“10086客户服务”等实训课程,紧密联系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让学生的实训实习工位对接工作岗位,实训实习课程对接工作内容,实训实习要求对接工作规程,最大程度缩短了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期。
“引企入校”,不仅引进设备、技术及课程等,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进校园、专业文化进教室,最终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现代企业文化对于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一定程度的示范引领作用,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环境文化、绩效考核等,都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对于培养职校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2]“引企入校”避免了校企双方的重复投入;利于职业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构建了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企业未来员工培训的新模式。
二、引资入校,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所谓“引资入校”,即引进除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以外的资金,投入职业院校硬件及软件建设。职业教育是民生工程之一,事关教育公平。因此,职业教育所需资金必须得到充分保障。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共性特征是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同时通过立法明确企业的投入责任。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我国一些省份如浙江省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税收优惠政策。[3]正如鲁昕副部长指出的那样,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完善经费政府稳定投入机制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需要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投资政策。
学校通过“引资入校”,不仅强化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关系,而且解决了一些专业设备投入及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资金来源问题,也集聚了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塑造学校品牌形象。引资入校,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1)“引资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十方通信公司在学校实训基地内投资60万元,建设了“信息呼叫”生产性实训室。校企双方无缝对接,合作共赢,人才培养对接市场,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够满足现代企业需求。(2)“引资入校”,企业设立“冠名班”学生奖学金。扬州旅游商贸校与扬州五星级酒店扬州迎宾馆达成协议,共建“冠名班”。“冠名班”学生承诺优先到该企业实习、就业,企业支付学生就读期间两年的伙食费。(3)“引资入校”,产业园区设立“培训基地奖学金”。扬州旅游商贸校与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达成协议,双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共建“扬州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在学校主导的培训体系内,专业化规范运行。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每年给予学校奖学金15万元,鼓励学生来产业基地就业。学校向信息产业园区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优先满足产业园区内企业用工需求。(4)“引资入校”,设立“慈善励志助学金”。扬州旅游商贸校设有“慈善励志班”。“慈善励志班”学生主要来自湘西、四川等贫困山区。“慈善励志班”学生除免除国家规定的学费外,还免除住宿费、生活费、代办费和来回路费。“慈善励志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合作办学的爱心企业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