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淮海作品有感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汪淮海
  汪淮海,女,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协会会员、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协会理事、湖南名人书画馆馆员、致公书画院特聘画家。数十年从事中国画研习与创作,画艺精进,已成个性风格。作品频频参展和见诸报刊,不少作品被国内海外藏家及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多年在省、市老干大学执教,为传承与弘扬湖湘书画艺术而努力。
  山川河岳、江流湖海、莽原沙漠、云海森林乃至花鸟虫鱼、草丛蝼蚁,他们组成了这个多彩多姿、情趣盎然、繁盛密茂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感动着热爱生命、向往美好的人们,甚至激励人们把毕生的精力和热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种对美的追求中,画家汪淮海就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
  汪淮海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庭训,即长醉心于绘画艺术。虽经那艰苦困顿、食不果腹的知青岁月,却不改初心。她早年曾研习过油画、版画,这对她以后的国画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她在首届湖南省花鸟画大赛中获得银奖的工笔作品《虞美人》中就可以看出:在构图、色彩、背景、肌理设置上有较大的创新,揉合了西画的一些技巧,使人耳目一新。在著名花鸟画家柯桐枝先生的指导教诲下,她也遵从自身对绘画审美情趣的追求专攻中国画。 除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花鸟画传统技艺潜心研学,汪老师始终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奉为心中臬圭。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无不在大自然的“造化”中产生共鸣,几十年来,她身背画夹追山逐水,不断地通过写生来感悟自然的胜境和人文的变迁,不单是自身的心境和情趣在大自然的“造化”中得到陶冶、升華,而且笔下的色彩也更为清新灵动,更显盎然的意趣。 从近期的一批作品中,我们看到从构图、设色到虚实意境无不体现出她突破传统、更贴近自然的新意。而“心源”则是她通过不断努力研读中国浩如烟海的哲史文论、前辈今贤们精辟著述来提升自身的学养,使落在宣纸上的彩墨能感人心扉,通人心境,如此升华为艺术。
  50多年来,汪淮海老师笔耕不辍,画作经常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展览,常被各种报刊杂志选发刊登,也被海内外爱好者收藏,频频获得赞誉,为这惠风和畅的世界增添更多的美。但她淡泊名利,不喜喧哗,一心一意只为画事。我们期待汪老师不断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其他文献
刻铜15年,名家盒子遇见了不少,唯独还没见过王爷墨盒。5年前我在台州参观廖姐的中国民间刺绣博物馆途中发现桃源文化群里有人发了一个特别的小墨盒,卖家说是王爷的,我开始还不相信,买下后经多方查证还真是王爷的,而且是庆亲王爱新觉罗亦劻!  下面我就给大家做关于爱新觉罗·奕劻赈灾游艺大会盒子的汇报。  这个特别的墨盒带给我们刻铜界三个问题:  1.清盒代表刻铜文字的高度,画稿代表绘画艺术的高度,官方的刻铜
期刊
十年前在上海博物馆偶遇一套山水册页,流水、小石、柳丝、竹叶,不经意几笔,仿佛让世界充盈了清润的微风与香甜的空气,熟悉的情景、气息扑面而来,把我带回记忆中儿时的故乡江南。这种艺术的“气”与“力”震撼我,唤醒我儿时梦想并感召我精神返乡。回去查阅资料才知道画者恽寿平(号南田)是我同乡,相隔三百多年,进而了解到他集没骨画大成创立常州画派,他的经历、磨难、选择与坚守,是与他艺术审美、创作态度、价值追求等方面
期刊
顾强  江蘇南通人,盛世网名jsntgq,微信昵称强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收藏刻铜文房十几年,偏好清代书法墨盒。愿与同道交流,宣传刻铜文化,提高鉴赏水平,增进藏友情谊。
期刊
白雪石先生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名家,誉满华夏。在漫长的琢艺过程中,他刻苦研习两宋山水,师法自然,最终其个体的觉悟与中国现代时空纠葛融汇,自成一味。白雪石先生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上至庭堂,下及民众。同时,他一生在不同机构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工作,自1964年起,白雪石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他勤勉笃定,以身授艺,有后辈称其“画比话多”便是最好的佐证,一如其名“雪”之纯粹、“石”之稳贵。
期刊
画家李琼珍  李琼珍,1954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现居北京。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画工作室。现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凤凰画院副院长。  李琼珍女士是本师曾来德先生的夫人,她贤惠勤俭,陪伴曾师度过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同时她热情大方又细心,对我们这些曾老师的学生们以母亲般的照顾,深受大家的爱戴。几年来,琼珍师母在悉心照顾曾师、辅助曾师艺术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对山水画
期刊
书法家王升升  王升升,字冷之,现居杭州。幼承庭训,习书学画,先后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创作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展等各大重要展赛中入展获奖三十余次。作品曾刊登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部分作品被中国水利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青海美术馆、法王寺佛字碑林等收藏。  吾素
期刊
周雪平(習平)  微信名雕刻时光,江苏常州人,从事金属雕刻几十载,对刻铜文房、金属艺术品情有独钟,希望与行业同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期刊
白雪石(1915-2011),出身于北京的平民家庭,在中学期间师从赵梦朱先生学习花鸟画,20岁时拜师梁树年先生学习山水画。1941年加入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并参加相关创作研讨活动,多次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山水花鸟画作品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北京四十八中任美术教师,1958年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60年在北京艺术学院教授山水画,1964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副教授、名誉教授。他在认真
期刊
要看千年的石雕去青田,要看千年的技艺看作坊。青田石雕历经千年发展,手法则不主故常,圆雕、镂雕、高浅浮雕、浅刻交替为用,以其娴熟而不同凡响的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工序,自成“写实而尚意、精妙而大器、细腻而见难度、抓形而见神采”的艺术流派,并在中国石雕工艺史上、奠定了特定的历史艺术地位。  青田石雕兼融“天工与自然”,符合“道法自然”的古典审美理想,承载着传达人类崇高精神的使命,发挥社会教化人的
期刊
孔紫,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六、七、八届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全国妇联执委。代表作《青春华彩》《秋风》《微风》《高粱青青》《苞谷熟了》《儿子》《三伏》《都市阳光》等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第九届和十届全国美展银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银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