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好作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作文的知识和技能呢?依我看,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从思想上重视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我时常听到有的老师埋怨学生的作文基础差,写出来的作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以教材提供的语言表达方法、写作的典范为拐杖,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认识生活所需要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给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只有端正了阅读教学的方向,扎扎实实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日积月累,必将水滴石穿,水到渠成。
二、在行动中落实
1.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遣词造句方法
要正确地遣词造句,必先明确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有时还要依靠课文中的例句和范句的引导,来使学生造出一个通顺、完整、具体的句子。如指导学生用“翠色欲流”造句,先指导学生读课文的例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第九册《草原》)使学生理解“翠色欲流”指的是翠绿的颜色很浓润,好像要流出来似的。在这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对于绿颜色的特有要求与限制,而不是所有的绿色都翠色欲流。
2.主动积累词汇,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每次新接一个班级,我便要学生添置一本优美词句摘录本,摘录些比喻句、形容词、描绘自然景物的词句、人物描写的词句、生活环境的词句乃至精彩的对话、准确的动作描写等,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要随物摘录,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便因之而得了灵气。比如第九册《田寡妇看瓜》一文中描写田寡妇的几句话简直是神来之笔:“田寡妇怕他偷,也不敢深得罪他,看看自己的嫩南瓜,哪一个也舍不得摘,挑了半天,给他摘了拳头大的一个,嘴里还说:可惜了,正长呢!”其中的“怕”“嫩”“哪一个”“半天”“ 拳头大”“还”“正长”等活脱脱地勾画出田寡妇当时的形象。
3.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写好作文的前提在于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閱读课文中,我们应教给学生观察静物与观察运动着的事物的方法。观察静物:可以先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也可以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等,但要注意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以及事物的背景。最重要的是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运动着的事物:要搞清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结果如何。在观察时要注意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并且在观察的同时,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形成自己的感受。
4.在阅读课文中教给学生分段能力,这对作文的谋篇布局,无异于埋下了伏笔
通过分段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文章材料的安排顺序和文章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结以及内在联系。在一篇篇课文的分段练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分段方法。比如按事情的发展,按时间的转移,按人物的活动,按事情的类别等来划分。之后,要求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看看自己作文的段落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5.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
纵观人类的进化史,大家都会发现,人类的口头语先于书面语,也就是说先口头说而后写成文字的过程。复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背诵课文,它既保存了原文的韵味,又可以自由地组织语言,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第九册《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红军夺下泸定桥这一段,文中用“拿”“背”“带”“冒”“攀”“冲”几个准确的动词,勾画出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紧张的战斗气氛,准确、生动的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英雄们不禁肃然起敬。学到这,我让学生抓住板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尽可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段落。
6.抓住战机,积极动笔,激发兴趣,印证所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熟悉原文的基础上紧扣原文,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合理想象,增加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形象、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等。学生对于发掘课文中的某些章节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我们只要抓住战机,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是不难使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得的。比如教学古诗《塞下曲》后,引导学生想象:李广将军白天鏖战后带兵巡夜,风吹草动时,大家看到了什么?怎样惊惶失措?李广将军怎样镇定自若,拉弓射箭?第二天兵士们找到没入石棱的白羽箭后怎样赞叹?然后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把赞扬李将军高强武艺的中心句找出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蓬壶军兜小学)
一、从思想上重视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我时常听到有的老师埋怨学生的作文基础差,写出来的作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以教材提供的语言表达方法、写作的典范为拐杖,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认识生活所需要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给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只有端正了阅读教学的方向,扎扎实实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日积月累,必将水滴石穿,水到渠成。
二、在行动中落实
1.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遣词造句方法
要正确地遣词造句,必先明确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有时还要依靠课文中的例句和范句的引导,来使学生造出一个通顺、完整、具体的句子。如指导学生用“翠色欲流”造句,先指导学生读课文的例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第九册《草原》)使学生理解“翠色欲流”指的是翠绿的颜色很浓润,好像要流出来似的。在这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对于绿颜色的特有要求与限制,而不是所有的绿色都翠色欲流。
2.主动积累词汇,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每次新接一个班级,我便要学生添置一本优美词句摘录本,摘录些比喻句、形容词、描绘自然景物的词句、人物描写的词句、生活环境的词句乃至精彩的对话、准确的动作描写等,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要随物摘录,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便因之而得了灵气。比如第九册《田寡妇看瓜》一文中描写田寡妇的几句话简直是神来之笔:“田寡妇怕他偷,也不敢深得罪他,看看自己的嫩南瓜,哪一个也舍不得摘,挑了半天,给他摘了拳头大的一个,嘴里还说:可惜了,正长呢!”其中的“怕”“嫩”“哪一个”“半天”“ 拳头大”“还”“正长”等活脱脱地勾画出田寡妇当时的形象。
3.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写好作文的前提在于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閱读课文中,我们应教给学生观察静物与观察运动着的事物的方法。观察静物:可以先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也可以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等,但要注意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以及事物的背景。最重要的是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运动着的事物:要搞清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结果如何。在观察时要注意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并且在观察的同时,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形成自己的感受。
4.在阅读课文中教给学生分段能力,这对作文的谋篇布局,无异于埋下了伏笔
通过分段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文章材料的安排顺序和文章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结以及内在联系。在一篇篇课文的分段练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分段方法。比如按事情的发展,按时间的转移,按人物的活动,按事情的类别等来划分。之后,要求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看看自己作文的段落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5.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
纵观人类的进化史,大家都会发现,人类的口头语先于书面语,也就是说先口头说而后写成文字的过程。复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背诵课文,它既保存了原文的韵味,又可以自由地组织语言,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第九册《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红军夺下泸定桥这一段,文中用“拿”“背”“带”“冒”“攀”“冲”几个准确的动词,勾画出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紧张的战斗气氛,准确、生动的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英雄们不禁肃然起敬。学到这,我让学生抓住板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尽可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段落。
6.抓住战机,积极动笔,激发兴趣,印证所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熟悉原文的基础上紧扣原文,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合理想象,增加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形象、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等。学生对于发掘课文中的某些章节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我们只要抓住战机,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是不难使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得的。比如教学古诗《塞下曲》后,引导学生想象:李广将军白天鏖战后带兵巡夜,风吹草动时,大家看到了什么?怎样惊惶失措?李广将军怎样镇定自若,拉弓射箭?第二天兵士们找到没入石棱的白羽箭后怎样赞叹?然后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把赞扬李将军高强武艺的中心句找出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蓬壶军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