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网络教学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ng_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校的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已蔚然成风,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网络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连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框题的课件,并针对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網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拓宽学生视野
  实效性是网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例如:在讲授 “国家宏观调控”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我从互连网上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制作了1992年到2000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变化情况的动画及网页,不仅形象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甚至可以在网页上自主操作、亲自体会)
  三、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思想政治课因其固有的特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些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网络教学则可利用互连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足球出线等重大新闻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尽量展开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五、网络教学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当然,网络教学不是”无所不能”,而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因此,在运用网络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网络教学的适用性、科学性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或课件网络教学。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才值得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同时,使用网络教学要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原则,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要留给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2.注意师生合作的灵活性、交互性
  网络教学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千变万变都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网络,而让师生成为网络的奴隶。应让网络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师生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3.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渗透性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绝不能用网络取代老师,用屏幕取代黑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针对农村的实际,笔者认为应从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但时下在农村小学中,因师资或学校资源问题等原因,造成农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感到困难重重,甚至于因害怕而厌学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富于情感和教育性的课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有许多的弊端,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而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往往思辨能力不强,情感上比较简单,对抽象和较难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思品课教学吸引力。  关键词:兴趣;魅力课堂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的进一步运用,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它更加贴近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多媒体技术也不断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再配合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兩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在本次研究中,以初中思品课为例,通过对传统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课程改革实践给予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品;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国家要求在必修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了
期刊
摘 要: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单词的积累和学习。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要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不会再为英语的单词学习而费心劳神,争取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词汇;记忆;方法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这一基础,作为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而言,要想学好一门外语—英语,单词的学习是必须要做得了。而事实证明,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单词的学习。那么,
期刊
摘 要:自从20世80年代以来,礼貌现象一直受到语用学家的关注。礼貌与面子更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Brown和Levinson 提 出的面子理论已广泛地应用于交际活动中,也可以将其应用于课堂教 学这种特殊的交际活动中。本文简要概述了Brown和 Levinson的面子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礼貌策略,并指出面子理论和礼貌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面子理论;礼貌策略;英语课堂教学  一、面
期刊
摘 要: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实践教学前后过程的反思阐述,为更好完成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反思;实践教学;作用  自任教以来总把教学反思作为例行的工作来做,每讲过的课题在教案的最后总有几行或长或短的总结,但对于这个总结只是认为是一个例行的公事,并没有把它当作很重要的事情来做,通过拜读了郑金洲主编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在“反思”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齊,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途径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主动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知识学习或技能训练,并在合作中学习、吸取各种语文知识、技能和信息
期刊
摘 要:2009年11月,云南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系列活动,成为探索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但时至今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仍然是一个历史性难题。文章通过对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哈尼族舞蹈教材》开发过程的介绍,推广了以重大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总结出艺术院校通过机制的建立来保证少数民族乐舞元素进课堂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本土乐舞;传承;课堂;教
期刊
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教学的改革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模式更多着眼于知识的传递;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上却显得很无力,到底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笔者认为,教师的反思对改进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的意义所在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
期刊
摘 要: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使其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性格。学生作为体育课中的主要参与者,需克服各种困难,超越自己;老师需以身作则,耐心引导,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  关键词:德育;培养;价值观;荣誉感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而德育贯穿教育始终。人们常会提到德才兼备,为什么将德放在前面,因为德比才更重要。曾经有学者这样说过“有德有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