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考试焦虑之“舌尖现象”及应策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社会、老师、家长的关注程度、考试的级别、考场的紧张气氛很容易使中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畏惧、焦虑的心情。拿到试卷答题时,经常会出现“舌尖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找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帮助中职生克服这种话到嘴边又表述不出来的现象。
  关键词:中职生 舌尖现象 应策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57-01
  
   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处在风头浪尖上的中职学生们这种状况尤为激烈、明显。每到考试时节,在紧张的复习迎考中,焦虑心理由此产生,其中,对“舌尖现象”的担心困扰着不少学生。
   一、“舌尖现象”及成因
   舌尖现象,简称TOT,是指我们熟悉的东西在一时紧张的情况下不能追忆。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答案就在嘴边,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
   在考试中,一些记得很熟的算法、公式,一些感觉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步出考场,随即脱口而出。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是由于人的情绪紧张造成大脑两半球一些部位的强烈兴奋,对回忆对象发生负诱导作用而引起的,它会妨碍人的正确回忆。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暂时性的遗忘。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短暂的记忆性受阻。在重大考试中非常普遍。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记忆活动包括编码、储存、检索和解码过程。在记忆过程中,人的大脑像电脑一样,先将各种外界学习材料自动编成形码、声码和意码,然后,再将这三种码分别放到大脑组织中不同的部位去储存。当我们需要回忆时,大脑便将这三种码分别从不同的部位检索出,解码后再联结出原来的形象、名称和意义。记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记忆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在检索过程中,形、声、意码中某一种码无法检索出或三者检索后无法联结,记忆中的物体就会变成“缺胳膊”或“少大腿”,差这么一点点,就形成了“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平均1.9天以后很多人可以回忆当时记忆不起的东西。“舌尖现象”仅是记忆的一种特殊现象,不属病态,学生无须为此过于焦虑。
   二、中职生应对“舌尖现象”的策略
  (一)平时针对“舌尖现象”做到“三”预防
  1.预防舌尖现象,最好方法就是平时一定要把基础知识用网络的方式串起来,由此及彼。联系的线索越多,卡壳的可能性就越少。把相关的知识理清楚,考前不要追求过难的题,这样我们在考场的发挥就比较好。
  2.预防舌尖现象,关键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3.预防舌尖现象,平时要把休息时间排入学习计划中,每天吃过晚饭,看看电视新闻或翻翻报纸,不仅可达到休息、放松情绪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保持一种平和的学习心态。
  (二)考试环境下,有效攻克“舌尖现象”“七”手段
  1、放松心情,避免过于紧张。中职考生在考试中出现“舌尖现象”时,不要紧张,首先要转移注意力,可先停下笔,闭上双目,做几下深呼吸,把自己的眼睛向四周眺望一下,想象自己是在平时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考试的情景,然后再做这个题。
   2、尽量回忆和知识情节相关的知识背景。中职生在学校里所学的各科目知识、经验并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彼此都有一定的联系,通过一些知识背景的线索,可以帮助回忆解题的方法。可能会对克服舌尖现象有所帮助。在考前可将一些关键内容做成复习卡片,将各知识点内容串连复习,在考试时就会对回忆发挥很好的作用。
   3、利用再认。在填空或问答中,遇到某个概念或人名一时回忆不起来时,有些中职生往往采用直接追忆的方法:“它是什么?”“他是谁?”这种方法效率低,且比较被动。主动积极的方法是利用再认,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设想一些类似的概念或人名,只要考题中被涉及的内容一出现,就会恍然大悟。这就是使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眼前重现,从而把它再认出来的方法。
   4、选用推理。有些考试内容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出来的。遇到此类问题,冷静地分析,积极的思考,可剥茧抽丝,推理出未知的内容。
   5、转移注意力。有些题如果一时不能记起来,可平静一下心情,先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以免耽误太多的时间,也许过一会就能找出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知识间是有联系,有关信息可能给你一些提示,使你猛然回头想起那道卡壳题的答案。
   6、果断放弃。如果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情景的联想,题与题之间线索的补充都没有克服,就要作出一个果断的决定,就是放弃这个题。在最短时间内,争取你能做的题或者保证你能够不错题,保证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
   7、集中精力对付“舌尖现象”。如果检查完,觉得没有问题了,还有剩余时间再考虑因“舌尖现象”而没有完成的题。努力回想与其有关的知识信息,甚至可以回忆一下当时讲到这部分知识时的课堂情况,也许一些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会给你有效的提示。即使这些题最后没有做出来,但你已经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了其他题目,我们心理也应该得到安慰了。
   总之,当“舌尖现象”在考试中出现时,切忌惊慌,否则会适得其反。一定要保持镇静、注意放松。然后,通过情境、结构联想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发掘出合理的材料和线索,从而豁然开朗。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过程被看作是一种主客二分为标志的理性认识过程,教学成为一个观念的、确定的世界,与人的现实生活相脱离,人的生命意义和精神成长被忽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是以生存论取代理性至上的认识论,以主客同一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教学过程。它关注人的完整性,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关注人在精神层面的存在。  关键词:认识论 生存论 生命意义 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全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完成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阐述的是由一堂课引发的对此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 有效学习 有效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8-02    一、思考背景    现代教育理论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28-01    一、问题陈述   ××是本地学生,他纪律散漫,上课经常开小差,尤其爱讲悄悄话,是本班有名的“话公公”,别的同学认真听课、无人搭理他时甚至能一个人自言自语好一会儿,而一旦你叫他回答问题却支支吾吾,声音低得像蚊子叫。他的话已多到了同学们无法忍受的地步,外出游玩时大家都嫌他啰嗦不愿意跟他在一组。   他
期刊
摘 要: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是经典测试理论中的两个关键指标,对试题分析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EXCEL计算选择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旨在提高试题命制和试卷分析的科学性。  关键词:难度 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1-01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育统计测量是从试卷的效度、信度及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方面作评估的,
期刊
摘 要:《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新增的模块。当前中学的人物史教学往往模式单一,重点把握偏差,其原因固然有教材理解上的失误,但根源在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缺失。本文试图以《邓小平》一课的两种教学设计为例,探究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差异:是否具备新教材观;是否重视课标、准确把握课标;是否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三维”。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39-01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要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引导学生在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要有效搞好文言文教学,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切实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巩固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6-01     一、分析学生,根据需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     我们上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真正的熟知他们的个性差异,使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受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语文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1、理解文本,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和剪裁。理
期刊
摘 要: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强调和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的潜力的智能理论。它在智力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学习观等方面对我们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学校教育与教育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
期刊
摘 要:把自学法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素质教育原则正在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着和接班人。   关键词:自学法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35-02     当前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学校化”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又一日益凸显的问题。从观念到行为的这一异化现象,不仅使家庭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更给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埋下了隐患。从长远来看,还可能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学校化 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42-02    一、研
期刊